苏瑶站在作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指节抵着冰凉的玻璃,额角的碎发被空调风掀起又落下。
墙上的电子钟跳动着07:15,红色数字像根细针,一下下扎进她眼底——霍霆风失联已经整整48小时17分钟。
“苏副处长。”孙副官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电流杂音,“无人机b3号已抵达雀岛空域,热成像扫描正在同步传输。”
苏瑶猛地转身,军靴后跟磕在金属台阶上发出脆响。
她快步走向控制台,指腹重重按在操作屏上,蓝色的扫描画面逐渐清晰:葱郁的热带雨林覆盖着岛屿,只有海岸线附近露出几处灰白岩石。
突然,一个闪烁的红点在西北侧山坳里跳动,频率是三短三长三短。
“停!”苏瑶的呼吸骤然急促,指甲在屏幕边缘压出白印,“放大那个红点。”
技术员快速操作,画面拉近。
镜头里,一块半人高的岩石下,一盏防水信号灯正规律闪烁,灯身缠着霍霆风常戴的皮质腕带——那是她去年生日送的,内侧还刻着两人名字的缩写。
“立刻派救援队过去。”苏瑶抓起桌上的战术耳机,声音发紧,“让民间队的老周带潜水组从岛后登陆,避开正面暗礁区。”她顿了顿,喉结滚动,“告诉他们...轻装,带医疗包。”
十分钟后,救援组的实时画面传回。
镜头摇晃着穿过灌木丛,岩石后的阴影里,半张地图残片被压在信号灯下。
纸张边缘焦黑,显然被撕扯过,残留的部分画着等高线,右上角有个模糊的红圈,旁边用霍霆风的字迹写着“7-3”。
苏瑶的指尖在地图照片上微微发抖。
她转身冲向资料室,军大衣下摆扫过地面,带翻了椅子。“蓝焰工程”的技术报告就锁在第三个档案柜里,她输入密码的手连错两次,金属抽屉拉开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报告第73页,卫星定位图上同样有个红圈,标注着“废弃防空洞,1968年建造,深度120米”。
苏瑶的心跳声在耳中轰鸣——霍霆风留下的“7-3”,正是这页的编号。
“苏副处长!”楚督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穿着藏青制服,肩章在灯光下泛冷光,“我刚和司令部通过电话,他们建议谨慎行动。”
苏瑶攥着报告的手青筋凸起:“48小时,足够‘麻雀’转移所有证据!”她转身时,报告边角划破了掌心,血珠渗出来,在纸张上晕开小团红渍。
楚督察上前半步,目光扫过她掌心的伤:“但贸然突袭可能打草惊蛇。
你想过吗?
如果防空洞里有炸弹?
有生化装置?“她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桌上的地图残片,”霍霆风为什么只留半张?
也许他也在提醒我们,危险远超想象。“
苏瑶的呼吸慢下来。
她低头盯着掌心的血,突然想起霍霆风总说她“像团烧得太旺的火”。
可此刻,这团火被冷水浇得滋滋作响——楚督察说的对,她不能拿整支队伍的命赌一个推测。
“孙副官那边有消息了吗?”她扯过纸巾按在伤口上,血腥味在舌尖蔓延。
“刚收到加密信息。”通讯兵递来平板,“他潜入‘海澜号’货舱,在夹层里发现了这个。”
屏幕上,孙副官的脸沾着油污,背景是锈迹斑斑的钢板。
他身后的铁箱被撬开,里面码着黑色的通信干扰设备,最上面压着份文件,标题是“金鹰行动计划草案”。
“干扰设备能屏蔽半径50公里内的所有信号。”孙副官的声音低沉,“草案里提到‘10月28日,高层会议’...苏处,他们要动手了。”
苏瑶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10月28日,是军区年度战略部署会议,所有主官都会到场。
她抓起椅子上的外套,刚要说话,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陈秘书站在门口,喉结动了动。
他往日油光水滑的头发乱成一团,领口敞着,露出青灰的皮肤:“我...我有赵德海的笔记副本。”他从怀里掏出个塑封袋,“求你...求你算我戴罪立功。”
笔记的纸页泛黄,字迹潦草得几乎难以辨认。
苏瑶翻到中间某页,突然顿住——最后一行写着:“金鹰即‘蓝焰’最终形态,若启动,军区无宁日。”
“蓝焰”不是技术泄露,是阴谋。
苏瑶的后背贴上椅背,冷汗顺着脊椎往下淌。
她终于明白,父亲当年为何会死不瞑目——他们不是在查泄密,是在拆一颗足以掀翻整个国防体系的定时炸弹。
“苏副处长?”楚督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关切,“需要我帮你整理这些资料吗?”
苏瑶抬头,正撞进对方关切的目光里。
她张了张嘴,喉咙突然发紧。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她摸出来,屏幕亮起的瞬间,血液几乎凝固——是霍霆风的号码,短信时间显示在47小时前:“小心......楚督察。”
办公室的空调突然发出嗡鸣。
苏瑶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指甲泛白。
她抬头看向楚督察,对方正低头整理桌上的文件,垂落的发丝遮住了表情。
窗户外的风掀起半张地图残片,“7-3”两个数字在光下忽明忽暗。
她的手缓缓摸向抽屉,那里躺着支录音笔。
金属外壳贴着掌心的温度,像根刺。
信任与怀疑在脑海里撕扯,最后只剩下霍霆风的声音在回响:“瑶瑶,永远别让你的善良,成为别人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