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侯气急败坏,老脸涨得通红,手在桌子上拍得啪啪作响,他一两银子也不想要给庞氏。
庞氏好整以暇的端起茶碗,浅浅抿一口,看着他气得跳脚。
“没事,我什么都得不到,可拉你做垫背也挺不错。”她这些年难道得到过什么吗?
母子离心,差点反目成仇。
后宅挑衅,善妒的名声传遍京城。
她这些年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差点让定安侯这个老匹夫给害死。
定安侯看她气定神闲,胸腔欺负,最看重的六郎,竟然现在在庞氏一边。
“二十万!”定安侯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这一句。
这差不多是他这些年攒下来的钱的一半,只能想着庞氏死了,这些钱还是留给她的两个儿子。
庞氏坐地起价:“三十。”
“你不要太过分!”定安侯的脸脸已经扭曲,他的眼球暴起,额角的青筋鼓起来,像一条又一条的蚯蚓。
庞氏淡淡的瞥了一眼定安侯,“那我人去官府走一趟,日后也不知还有没有定安侯?”这个老匹夫当年先帝还是颇为看重,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先帝立刻冷落了他。
当然后来的事,她也没少让公主在太后跟圣人面前说他的坏话。
一个品行不忠的人,圣人能选的人太多了。
他自然就要变成边角。
定安侯咬着牙齿,“三十。”没有办法,庞氏真的拿到了命脉,他想要庞氏死,可又得考虑宋润甫。
要是宋润甫察觉到了什么,那宋家也有可能完蛋。
宋家不能败在他的手里。
庞氏跟定安侯谈好后,让宋泊府跟李氏进来。
“大郎这些年,无甚建树,还是去边关历练几年。”庞氏要的就是将这个碍眼的白眼狼送得远远的。
给宋泊甫升官她做不到,但是让宋泊甫去边关受难,她还是可以的。
“母亲!”宋泊甫不想要去,他不喜欢边关的风沙,那里的春秋风沙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他不习惯。
庞氏不容置疑,“不去,那就将这些年你多花的银子,都还回公中。”宋泊甫花了多少钱,他们自己心里肯定清楚。
宋泊甫不说话,看着定安侯,定安侯转过头去,因为他,他现在已经被掏了一大半的家底。
现在这些钱,可不能给他了。
庞氏也不想继续磨叽,她看着李氏,“至于你,去观里修行两年,若是改好了再回来。”李氏她不能杀,那样她跟定安侯没有什么差别。
但她不想要在府里看到李氏。
李氏想要求情,想要说还有大姐儿要教。
“你若是想要带着大姐儿一起,也是可以。”庞氏后面又添了一句。
说完后,李氏也不说话了,先去,然后再想办法。
-
谢凝得知这一场事故的结局后,庆幸自己没有去。
定安侯那边看着是没有什么,不过李氏跟世子,好像都受到了惩罚。
内情她不知,也不准备去打听。
两个人的惩罚都这样的大,难不成会是什么小事。
次日宋润甫就收到了庞氏给的一点证据出来,关于定安侯谋害吴姨娘的证据。
庞氏是说不给官府,但没有说不给宋润甫。
“砚青,你去查一查。”宋润甫将这个给了砚青后,又沉默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天空。
过了良久又叫了一个人进来,吩咐他还是去查这个事情。
经过砚书的事情,宋润甫现在已经不会再相信一个人的片面之词,他们是有可能为了利益,欺骗他的。
-
李氏走了,从侯府出去的时候,轻车简行,在京郊的一座女观里,庞氏跟人打了招呼。
李氏是去那里清修的,只带了一个丫头跟一个妈妈。
大姐儿哭得撕心裂肺的,抱着李氏不撒手,庞氏大手一挥,直接让人给收拾了行李,陪着李氏一起去了。
又给大姐儿安排了两个丫头,四个婆子去照顾。
作为庶出得儿媳,陈氏她们几个,现在是真的一句话都不敢说,庞氏这样得手起刀落,自己得亲儿媳,都能送去给世子祈福,她们要是跟庞氏对着,只会更加得惨。
庞氏对陈氏几个人,一点也不关注,她们以前跟着李氏,现在缩在自己院子里,只要不出来碍眼,她就当这个事情暂时得过去了。
世子没有能等到年后,第二天庞氏就遣散了他外边两个丫头,放了身契,让她们自己做选择。
侯府是肯定不会要她们的,至于去哪来,她们手里从宋泊甫那里赚来得钱,她不收。
隆冬第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谢凝跟庞氏在院子里吃锅子。
不是在东府,而是在谢凝住得西府,一个二层得小楼上,这里得红梅绿梅交相辉映,又传来阵阵得寒香,谢凝有点喜欢这里。
赏花、看雪、煮茶、看书。
庞氏对这些事情暂告一段,其余的事情,等到明年再说。
“我有两个铺子,送你做腊八的礼物。”庞氏喜欢谢凝的方式很简单,给她送银子送首饰送铺子房子。
谢凝被庞氏这突如其来得礼物吓了一跳,最近她没有做什么让庞氏高兴的事情吧?
“谢谢母亲。”但是她一想,李氏离开后,她这段时间,收了不少庞氏送来的东西。
原因未知?
庞氏见她干脆,又说:“六郎他最近公事繁忙,没有时间陪你,你也不要多想,他外边没有人,院子里也干净。”她还是希望谢凝跟儿子能够夫妻和睦,不要跟她一样。
人到年老,竟没有相伴之人,孤单寂寥。
谢凝对庞氏很是奇怪,她不是恶婆婆,尚且能说庞氏本人性格,可她不许自己儿子纳妾,也不觉得她是霸占抢了她儿子,这个思想就很开放。
让谢凝很多时候,都觉得这个太让人意外了。
“我知道,夫君受圣人看重,我不会因为这个,对夫君有埋怨的。”宋润甫得圣人看重,出差去了,大概年前能回来。
庞氏看谢凝这样的识大体,对谢凝更加的满意,以前林氏总是为了这样的事情闹得府里不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