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预定时间越来越近,各部队都开始进行频繁的调动和物资储备,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大战将于近期举行。
而第十师师长朱铭德则被喊到了第四军指挥部。
“报告军长,第十师师长朱培德前来报到。”
左怀瑾看着这位国防军出名的悍将,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清楚你们师的任务了吗?”
朱铭德回答道:“清楚,在部队发起对于淮海府的战斗之前,穿插到涡河一线构筑防御阵地。
迎头挡住北洋第一镇和其余可能赶来增援的部队,为我军在两淮的战斗提供侧翼屏障。”
总参谋部制定的战略目的就是造成第四军集中全部力量,将第四镇消灭在淮海府,分割第一镇和第二镇的联系的假象。
让北洋认为这是国防军行动的第一步,从而放松警惕。
董国华的第十一师和军部直属重炮团主力负责进攻位于淮海的第四镇,刘亚强的第十二师负责阻击向淮海增援的北洋第二镇。
为了加强淮海地区的进攻力度,第十二师将抽出一个步兵团支援第十一师的战斗。
第一镇将由朱培德的第十师负责阻击,同时,如果北洋继续增援兵力南下,也是由第十师负责阻击。
第十师就像一个炉底,把北洋的有生力量都吸引过来,为第一军聚歼提供机会。
第一军是目前国防军唯一完成摩步化的部队,整个步兵军配备了一千五百辆各类车辆,可以依靠铁路和公路线快速投入战场。
这才是国防军的杀手锏,因为北洋现在估算行军速度都是以整体步行为前提进行估计。
北洋根本不知道第一军已经配备了大量汽车,可以以北洋想不到的速度快速投入战场,打北洋一个措手不及。
这才是总参谋部为什么敢让第四军独自前出的原因,就是造成国防军只想打局部战争的假象。
北洋看到国防军第四军前出而第一军还在武昌附近驻守,会不会起什么歪心思,想着趁第一军和第四军脱节吃掉或者重创第四军呢?
到时候可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左怀瑾看着信心满满地朱培德,还是担忧地说道。
“现在看似是每个师对付北洋一个镇,但是你的压力是最大的。
段芝泉号称北洋之龙,是北洋有名的悍将,在和第二师的小规模交锋中打得有来有回。情报部门送来情报,第十一镇并入了第十镇,保定还有陆军第九镇。
虽然说后两个镇都是新编的镇,尤其是第十镇,咱们开战之前是指定满编不了,但是也正好可以作为第一镇的后援。
两个镇的统领都是新人,必然会听从段芝泉的安排,你就相当于面对一个有着充足后援的第一镇,还是要小心为上。
军直属榴弹炮团我做主分给你一个营,这是军部能给你的最大支持了。”
朱培德这知道这次任务的重大,各个环节容不得失误。
“我知道任务之艰难,使命之艰巨。我第十师必定会上下一心,死守涡河一线,就算第十师打光了,其他部队照样过打过长江,解放全华夏。”
第三军也在同一时间召开军事会议,向各师和各团下达作战任务。
第三军参谋长曹渊正在地图前宣布此次作战任务。
“我们军此次作战任务的主要战略目标在于光复长安城,消灭位于长安的第六镇。
第七师和第八师作为攻城主力,将从城南和城北发起主攻。第七师攻击城南,第八师攻击城北,同时第八师派出一个团在城西开展牵制性进攻。
长安城墙高大坚固,自古以来就是西部重镇,可以说拿下了长安就拿下了半个西部。
军部直属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团会参与此次攻城行动,助力攻城部队轰开城墙。
第九师全部移防至城东,派出两个团防御晋西省第七镇的援军,一个团在长安城东就地隐蔽起来,造成围三缺一的假象。”
第三军的首要任务就是拿下长安城,拿下来长安城后我军的西部侧翼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无论是东出晋西,还是北上草原,那都是由国防军说了算了。
正在组建的骑兵第一师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沿着草原袭击北洋在长城一带的防线。
张牧之再次强调了此次战斗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家都要注意,我军的作战风格一直都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长安是已经下在锅里的肉,早吃晚吃都不差这一口。
如果第七镇真的敢支援长安的第六镇,那么我们就立刻改变作战方针。
以部分兵力围困住长安之地,集合一到两个师的兵力,先吃掉他的援兵,然后再掉过头来打长安。
要是主力部队已经突入长安城内无法脱身的话,第九师就要想办法黏住敌人的援兵。
等到长安的战斗打得差不多了,再配合主力部队打歼灭战,这一点参谋部要做好预案。
要是他们不来增援,咱们也不能这么没有礼貌,打完长安咱们也去登门拜访一下。”
毕竟在长安和太原的两个镇都是成军有一定时间的部队,第六镇也是北洋的老六镇中的老六。
连着攻下两个重兵把守的军事重镇对于第三军来说还是有些吃力的,所以委员会对于第三军的任务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长安是要必须打下来的,这样才能在西北形成一个前进基地,对晋西的第七镇直接起到牵制作用。
北洋也就必须在京城留着至少一个镇做备用军,要不然林克勤真下死命令让第三军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太原后,直插京城。
那袁大人可就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手忙脚乱之下就容易满盘皆输。
这样第三军就可以完成三个镇的牵制任务,极大地从侧翼减轻淮海战场的压力。
第二军在皖江消灭北洋第八镇后,也就可以顺势而上,这样两淮战争将会投入十四万人的兵力,形成对北洋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