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城爆炸的巨响和蝗灾肆虐的惨状,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沉醉于“奇技淫巧”争论的秦国朝堂。残酷的现实证明,在绝对的暴力(火药)和天灾(蝗虫)面前,任何空洞的争论都是苍白的。嬴政以铁血手段压下了所有杂音,将全部国家力量集中于两件事:战争与生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薇推动的两项“实务”——金楠脂与农桑改良(尤其是灭蝗),其价值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陕城守将司马靳的加急奏报送到了章台宫,字里行间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金楠脂的推崇:
“……贼以凶器(火药)坏我城基,烈焰焚天!然东门及武库、粮仓诸要害处,因涂抹太后所赐‘金楠脂’,虽遭烈焰焚灼,焦黑变形,然木质坚韧未毁,门户未开!更阻火势蔓延,为将士扑救赢得喘息之机!若无此物,城门早破,陕城恐已易手!此脂实乃守城防火之神物!恳请太后大量制取,速发边关诸城,以固城防!”
这份来自血火一线的实战报告,比任何夸赞都更有说服力!金楠脂的防火、坚韧特性,在陕城保卫战中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了城池的存亡!
嬴政在河东行营看到这份奏报后,立刻发回手谕:
“阿母:金楠脂守城之功,寡人已知。此物关乎国器城防,命少府‘金楠署’全力增产!巴蜀楠木运输,凡有阻碍,可报寡人,调兵护持!务必保障边城所需!”
有了王命背书,少府监和金楠署再无掣肘。巴蜀的楠木运输在相里勤的“分段运输法”和郑国“浮橇定锚”、“连环舟阵”的保障下,效率大大提升。关中工坊内,炉火日夜不息,一桶桶晶莹粘稠的金楠脂被生产出来,源源不断地运往函谷关、武关、散关等边防重镇,以及咸阳、栎阳等重要城池的武库、粮仓。琥珀色的膏脂,正悄然成为守护秦国命脉的隐形盾牌。
与此同时,猪坚强在灭蝗中的“奇效”,也开始小范围流传开来。虽然它的“虫巢嗅觉”时灵时不灵,且范围有限,但在那场挽救河湾田地的行动后,李薇便有意识地开始“训练”它。墨家弟子收集了不同密度蝗虫聚集地的土壤、虫卵样本,让猪坚强反复嗅闻,试图强化它对特定“虫群气息”的敏感度。
这日,李薇带着猪坚强巡视至泾水东岸,一片刚经历过虫灾、满目疮痍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虫尸的腥气。猪坚强被放下地,有些茫然地嗅闻着四周。
突然,它的小鼻子猛地抽动了几下,朝着田埂下一处不起眼的、被踩实的土堆方向,发出了熟悉的、带着警告意味的哼唧声,并用前爪开始刨土!
“这里有东西?”李薇立刻示意卫卒挖掘。
很快,松软的泥土被挖开,下面竟埋藏着一个密封的陶罐!打开罐口,里面是满满一罐保存完好的、颗粒饱满的粟米种子!显然是农人在虫灾来临前,绝望中埋下的最后希望!
“是种子!是留种的粮食!”随行的农官和老农激动得热泪盈眶!在赤地千里的灾后,这一罐种子,就是来年复苏的希望!
众人看向猪坚强的目光,充满了惊奇和感激。这小猪歪打正着,竟又立一功!虽然它找的不是虫巢,而是农人埋藏的种子,但这同样珍贵无比!
李薇蹲下身,轻轻抚摸着猪坚强沾满泥土的小脑袋,心中感慨万千。金楠脂为盾,守护城池;猪坚强为眼,寻找生机。在这烽火连天、虫灾肆虐的绝境中,她带来的这些看似“奇技淫巧”的东西,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顽强地为这个古老的帝国,保留着生存与反击的火种。
“好孩子,”李薇低声呢喃,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哀家和政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她望向东方,那里有硝烟,有战场,也有失窃火药的阴影和蛰伏的敌人。但此刻,她的心中,除了沉重,更多了一份坚定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