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承天寺塔的古井在暴雨中泛着墨色涟漪。林姝玥蹲在井边,将一根麻绳垂入水中,每隔一尺系上片鹅毛:“前隋《考工记》载‘测深以羽,羽停知底’,现代...呃,古法里说,羽毛停滞处即是水深。”
谢砚舟挑眉,接过麻绳末端:“若按《水经注》算,此井当与地下水脉相通,深度恐超十丈。”他话音未落,第七片鹅毛突然停滞,麻绳绷直的弧度显示水下有剧烈暗流——这与现代流体力学中的“涡流效应”吻合。
“井底有机关。”林姝玥断定,取出父亲的断刀插入井壁缝隙——刀身与砖纹严丝合缝,井口瞬间响起齿轮转动声,水面浮现出螺旋状波纹,竟是前隋秘传的“龙吸水”机关。
“屏住呼吸。”谢砚舟拉住她的手,两人随水流坠入黑暗。下落过程中,林姝玥注意到井壁每隔三丈便有个凹洞,洞里嵌着夜明珠,照亮洞壁上的浮雕——正是前隋士兵押送九鼎的场景。
“看这些士兵的甲胄,”她指着浮雕上的鳞片纹路,“采用‘山文甲’叠压法,与现代防弹衣的层压原理相通。”谢砚舟点头,目光落在浮雕角落的持鼎人身上——那人虎口处有月牙形疤,与林姝玥的旧疤如出一辙。
【回忆闪回:】
昨夜整理父亲遗物时,林姝玥在《洗冤集录》扉页发现血字:“鼎卫之后,必承其殇。”字迹透纸背,最后一笔拖出的血痕呈螺旋状,竟与眼前的“龙吸水”机关纹路一致。
坠入井底的瞬间,谢砚舟松开她的手,抢先落地卸力。林姝玥借夜明珠微光观察环境:井底呈圆形,中央有个三丈见方的水池,水面漂浮着具尸体,身着工部官服,腰间系着刻有“工”字的铜牌。
“是真正的工部监工。”谢砚舟皱眉,用剑鞘拨开尸体——死者后脑有钝器伤,伤口周围爬满蛆虫,虫体呈米白色,尚未化蛹。
林姝玥取出骨尺丈量虫长:“蛆长1.2厘米,结合井底温度(约15c),死亡时间应在72小时左右。”
谢砚舟蹲下身,用银针探入死者咽喉:“胃内空虚,死前至少禁食一日。”他忽然翻开死者眼皮,瞳孔已呈灰浊色,眼角有细小血点——是窒息所致。
“先被击打昏迷,后投入水中溺毙。”林姝玥总结,指尖触到死者指甲缝里的绿色纤维,“是藤蔓植物,与藤甲盟纹身的植物一致。”她取出牛皮包中的玻璃瓶,将纤维放入酒精浸泡——纤维遇酒精膨胀,显露出植物导管结构,正是蜀地特有的“牵藤子”。
谢砚舟忽然指向水池后方的石壁:“看那里。”月光透过水面折射,在石壁上投出饕餮纹阴影,阴影中心有个凹槽,与三枚青铜钥匙的形状吻合。
“看来这就是兵械库入口。”林姝玥取出断刀、腹窍片和脑窍钉,却在触碰凹槽时顿住——石壁上隐约有层蜡状物,与现代法医实验室的防腐蜡极为相似。
“小心,有毒。”谢砚舟及时拉住她,用剑鞘刮下蜡样,在火折子上灼烧——蜡油遇热释放出白色烟雾,凝成霜状附着物,“是砒霜混着蜂蜡,前隋常用的防盗手段。”
林姝玥点头,从工具包中取出炭粉撒在石壁上:“用‘炭粉显影法’取指纹。”古代虽无指纹比对技术,但她曾在父亲的笔记中见过“墨粉验指”的记载,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这是...三枚不同的指纹。”她指着炭粉附着的纹路,“其中两枚属于藤甲盟成员,还有一枚...纹路极浅,像是女子的。”
谢砚舟眼神骤冷:“萧明远身边有个善使毒的女杀手,外号‘藤娘’,左手无名指戴铜戒,指纹该是残缺的。”
话音未落,水池突然翻涌,水面升起无数气泡——有人在上方注入了某种液体!林姝玥嗅着空气中的甜腥味,瞳孔骤缩:“是迷药!是‘醉生梦死散’,遇水挥发,吸入即晕!”
谢砚舟迅速扯下衣襟,浸在水池边缘的积水中——那里的水尚未被污染。他将湿布递给林姝玥,自己则用剑鞘撬起死者腰间铜牌:“铜牌背面有密文!”
林姝玥凑近一看,只见铜牌内侧刻着“辰时三刻,龙首吐珠”八字,字体边缘有被指甲刮过的痕迹——显然是死者临终前留下的线索。
她忽然想起萧明远铃铛里的密语“宝在龙首”,结合眼前的饕餮纹阴影,忽然指向水池中央:“龙首是指池底的饕餮雕像!吐珠...应该是往它嘴里投东西!”
谢砚舟点头,将三枚青铜钥匙放入饕餮口中。雕像突然震动,口中吐出枚玉珠,珠身刻着十二地支。
林姝玥根据密文“辰时三刻”拨动玉珠,当指针指向“辰”与“巳”交界处时,水池底部传来齿轮转动声,露出一道石门。
“屏住呼吸,冲过去!”谢砚舟拉住她的手,在迷药浓度达到致命量前跃入石门。
门内是条狭长的甬道,墙壁上嵌着发光的萤石,照亮两侧陈列的兵械——弩机、火药罐、连环甲胄,应有尽有。
“前隋果然在这儿藏了个军火库。”谢砚舟低声道,目光落在角落的青铜鼎上——正是萧明远仿制的饕餮纹鼎,“但为何真品反而放在此处?”
林姝玥凑近鼎身,发现内壁刻着极小的字:“鼎者,虚也,实者,在人心。”她忽然笑了:“前隋皇帝根本没把秘宝藏在鼎里,而是用它做幌子,真正的兵械库钥匙,是鼎卫的血脉和青铜钥匙。”
谢砚舟点头,忽然踉跄着扶住墙壁——迷药的余威还在影响他的神经系统。
林姝玥连忙取出辟毒散,混着清水喂他服下:“这是‘麻沸散’的解药,我改良过配方,加了薄荷和人参。”
谢砚舟服下药丸,目光落在她颤抖的指尖上:“你也吸入了迷药。”
林姝玥摇头,强撑着走向兵械库深处:“先查清楚萧明远的目的...为何他执着于打开这里。”
甬道尽头是间密室,中央石案上放着卷竹简,旁边摆着七个青铜瓶,瓶身分别刻着“风”“火”“水”“土”等字样。
林姝玥打开竹简,见上面用前隋文字写着:“九鼎镇五方,得之可安邦。”
“又是骗局。”谢砚舟冷笑,“前隋皇帝不过是用九鼎神话巩固统治,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来不在宝器。”他忽然指向青铜瓶:“这些是...火药配方?”
林姝玥点头,取出银针分别刺入瓶中:“‘风’瓶含硝石,‘火’瓶含硫磺,‘水’瓶是炭粉——正是现代火药的三要素。前隋已能精确配比,难怪能造出连环火弩。”
谢砚舟忽然握住她的手,指向石案下方:“看那里,有密道。”两人俯身望去,只见密道入口刻着藤蔓纹,尽头隐约传来人声——是萧明远和藤娘!
“谢砚舟那对狗男女肯定进了兵械库,”萧明远的声音带着狠厉,“启动‘地动仪’,把他们和秘宝一起埋了!”藤娘轻笑,声音如毒蛇吐信:“大人就这么肯定,秘宝在里面?”
“前隋鼎卫的后人都来了,秘宝还能在哪儿?”萧明远怒吼,“再说...林姝玥腹中的青铜片,可是开启最后一道密门的钥匙!”
林姝玥浑身发冷,这才明白为何萧明远始终留着她的性命。谢砚舟握紧长剑,眼中闪过杀意:“一会儿我引开他们,你趁机毁掉火药瓶,别管我。”
“不行!”林姝玥拽住他的衣袖,“前隋‘地动仪’是用火药驱动的连环机关,一旦启动,整个兵械库会连锁爆炸。我们得先找到总开关!”
她忽然想起石案上的青铜瓶,按照“风、火、水、土”的顺序排列,与五行方位吻合。现代爆破学中,拆除连环爆炸装置需按能量释放顺序操作,古代或许同理。
“土生金,金生水...”她喃喃自语,将“土”瓶移到中央,“总开关应该在‘土’位!”
谢砚舟立刻会意,用剑鞘敲击“土”位石案——机关轰然开启,露出个青铜转盘,上面刻着八卦图。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林姝玥根据《周易》方位转动转盘,当指针指向“震卦”时,远处传来连环齿轮声,萧明远的怒吼声戛然而止——地动仪机关被破解了。
“快走!”谢砚舟拉住她往密道跑,却在出口处撞见藤娘。她身着藤甲,左手铜戒闪着寒光,指尖夹着三枚淬毒的柳叶镖——与林姝玥的验尸工具一模一样。
“林姑娘,好久不见。”藤娘轻笑,镖尖对准林姝玥腹部,“交出青铜片,我留你全尸。”谢砚舟迅速挡在她身前,剑刃与镖尖相撞,火星四溅。
林姝玥趁机观察藤娘的步法——左重右轻,是瘸腿的周明教的!她忽然想起周明脚踝的齿状伤疤,指向藤娘的藤甲:“你的藤甲缝里,是不是藏着...噬骨蚁?”
藤娘脸色骤变,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果然挂着个小竹筒,里面传来细微的爬动声。谢砚舟趁机挥剑砍断竹筒,数百只红色蚂蚁涌出,瞬间爬上藤娘的藤甲。
“啊!”她惨叫着倒地,藤甲虽防刀剑,却挡不住噬骨蚁的啃噬。林姝玥拽着谢砚舟冲出密道,身后传来兵械库崩塌的巨响,萧明远的咒骂声被掩埋在尘土中。
【黎明时分,长安街头】
林姝玥坐在药铺门口,看谢砚舟给她重新包扎腹部伤口。他的指尖比昨夜稳了许多,缠绷带时特意避开了她腰侧的痒痒肉。
“疼吗?”他轻声问,月光般的目光扫过她苍白的脸。林姝玥摇头,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你说,前隋皇帝要是知道,千年后有人用他的兵械库机关来查案,会作何感想?”
谢砚舟轻笑,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他大概会说,‘民心’二字,比任何宝器都难查。”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从秘宝室带出的竹简,“不过这上面的火药配方,或许能帮到工部改良火器。”
林姝玥挑眉,接过竹简时注意到他耳后的月牙疤——不知何时,竟与她的虎口疤形成了奇妙的呼应。远处传来晨钟,她忽然想起父亲的话:“验尸如探案,每个细节都是线索。”
“下次查案,”她站起身,活动着酸麻的肩膀,“我们该带些‘改良’的验尸工具了。比如...用蜂蜡做指纹模,用盐水验血渍,如何?”
谢砚舟点头,目光落在她腰间的银哨上:“听你的。不过下次再遇到毒雾,不准再用嘴吸毒——我怕...”他忽然转身,耳尖微烫,“怕你出事。”
林姝玥望着他的背影,忽然笑了。原来冷面阎罗的“怕”,比任何秘宝都更珍贵。
她摸出袖口的青铜铃铛,铃铛内壁的密语在晨光中清晰可见——不是“宝在龙首”,而是“宝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