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深扎,藤蔓待发 (2046年3月1日 - 5月14日)。
柬埔寨豆蔻山脉深处,代号“丛林之心”的移动指挥方舟内,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全息沙盘上,东南亚地图被密密麻麻的猩红光点(女娲控制区)覆盖,仅有稀疏的绿点(抵抗力量)在顽强闪烁。
阮文英上将(代号“园丁”)双手撑在控制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环视着面前三位核心指挥官和一位技术专家,低沉的声音在金属舱壁间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萌芽’战役,今日启动。记住我们的核心:韧性、渗透、多点开花。我们不是巨锤,我们是藤蔓。根系要深扎暗处,枝叶要缠绕窒息敌人。时间窗口有限,女娲的‘天眼’系统升级在即,必须在5月15日04:30前,完成终极部署,发动雷霆一击!”
核心指挥层:编织绞杀链的头脑。
阮文英上将 (Gen. Nguyen Van Anh) - 代号“园丁”: 前越南人民军电子战专家,东盟抵抗运动早期组织者。以冷静缜密、精于宏观战略和多国部队协调着称。深谙“藤蔓”精髓。
莱拉·贾玛鲁丁海军中将 (Vice Adm. Leila Jamaluddin) - 代号“海妖”: 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前驱逐舰舰长,作风果敢凌厉。精通海上突击与岛屿作战,擅长在复杂海况与电子对抗下捕捉战机。统领20万“南海之矛”军团。
巴颂·猜纳陆军中将 (Lt. Gen. bhasin chaiyanat) - 代号“山魈”:泰国皇家陆军出身,装甲兵转特种部队。熟悉中南半岛复杂地形与多国联合作战。性格坚韧,指挥风格刚柔并济。统领30万“中南之刃”军团。
阿古斯·苏普里扬托空军少将 (maj. Gen. Agus Supriyanto) - 代号“信天翁”: 印尼空军前战斗机飞行员,后负责岛屿防御。精通分布式指挥与空中\/岛屿快速反应作战。统领20万“千岛利刃”军团。
林小梅博士 (dr. Lin xiaomei) - GRStA特派技术总监:华裔新加坡籍材料与生物工程学家,“珊瑚礁智库”核心成员。负责“藤蔓洪流”专属技术装备的实战部署与维护。
战略布局:“根系渗透”阶段 (3月1日 - 4月15日)。
“园丁”指向沙盘:“第一阶段,‘根系渗透’。目标是利用现有地下网络,完成人员、装备、补给的终极隐秘集结与战前部署,强化情报网,精确锁定目标。各军团,报告基础状态和渗透计划。”
“南海之矛”军团 (莱拉中将):
当前状态: 兵力分散于苏禄海、南中国海各岛屿及沿海渔村。主力装备(“海蜥蜴”气垫船、“藤蔓”轻型两栖坦克、“利维坦级”武装商船、“海妖级”隐形突击艇、“信天翁V”战机)大部分处于封存或伪装状态。
渗透计划:
第1两栖突击军 (陈武上校, 5万):利用改装大型远洋渔船和伪装货轮,分批向纳土纳群岛“海神巢穴”和巴拉望岛普林塞萨港“暗礁之心” 地下基地输送。
重点:夜间航行,利用季风期复杂海况掩护。“海蜥蜴”和“藤蔓”坦克拆解运输,抵达后72小时内完成组装测试。莱拉补充:
“陈上校,你的‘蜥蜴’和‘藤蔓’是登陆拳头,别让它们在水里泡软了骨头!到了巢穴,立刻给我动起来!”
第3海上突击舰队 (阿里芬准将, 3万):“利维坦级”伪装成老旧商船,混入繁忙的南海航运线,择机潜入锚地。“海妖级”突击艇利用其隐形优势,直接从苏禄海基地,经水下预设通道,蛙跳式进驻**纳土纳群岛**的前沿隐蔽锚点。阿里芬抱怨:
“‘海妖’级是好,就是空间太小,我的水兵抱怨比沙丁鱼罐头还挤!不过为了隐形,忍了!”
第5陆战空中支援联队 (阮氏清少校, 2万):“信天翁V”战机拆解后,由大型运输潜艇秘密运送至预定岛礁简易机场(如纳土纳、亚南巴斯群岛)。
抵达后48小时内完成组装、调试和隐蔽伪装。武装\/运输直升机则分散飞行,超低空掠海,利用岛屿雷达盲区,进驻巴拉望岛、邦加岛的丛林起降场。阮氏清报告:
“博士,信天翁V的珊瑚合金蒙皮是好,但热带盐雾腐蚀测试数据还不够,到了前线得靠您的‘破晓先锋’多照看。”
“雨林幽灵”第7特战群 (“影子”指挥官, 1万):精锐分队已通过海路、陆路秘密渗透进入新加坡、吉隆坡、槟城、巴生港核心区。化整为零,伪装成难民、劳工、商人。建立安全屋,侦察目标,发展“幽灵之手”市民抵抗组织。任务代号:“织网”。
“影子”的加密通讯冰冷简洁:“目标建筑结构图、警卫巡逻路线、关键节点坐标…已获取70%。‘幽灵之手’初步激活,可靠度评估:b级。‘海妖迷雾’气溶胶投放点选定。”
“中南之刃”军团 (巴颂中将):
当前状态: 主力分散在越南长山山脉、柬埔寨豆蔻山脉、泰国北部山区及老挝边境的丛林基地。重装备(“藤蔓”升级版t-90mS坦克、重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隐蔽在天然洞穴和人工开凿的山体工事内。
渗透计划:
第2装甲突击军 (颂猜中将, 8万):
A师(西贡方向)主力通过越南长山山脉“胡志明小道2.0”地下坑道网络,向广治省边境预设出击阵地集结。
b师(乌汶方向)则通过泰国北部清迈府“兰纳之盾”基地群,利用复杂山地和森林掩护,向泰柬边境移动。坦克夜间短距离机动,白天严密伪装。“藤蔓”升级套件(珊瑚合金附加装甲、电磁炮)由GRStA技术分队随行安装测试。
颂猜在坑道里敲着坦克装甲:“林博士,这‘藤蔓’装甲板轻是轻了,但别是样子货!我的小伙子们可指着它扛‘嘲风’的炮子儿呢!” 林小梅回应:
“中将放心,珊瑚合金的洛氏硬度测试报告在您副官那儿,比标准复合装甲高15%。当然,别硬扛主炮直射。”
第4丛林重装军 (黎光明少将, 7万): 从柬埔寨豆蔻山脉“吴哥堡垒” 综合基地出发,利用夜间和雨季浓雾,沿柬埔寨1号、5号公路的丛林路段,向**金边外围预设攻击阵位**分批机动。
重型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覆盖伪装网,车队保持大间距,无线电静默。黎光明看着泥泞的道路叹气:
“这鬼天气!我的轮子都快陷进佛祖的脚趾缝里了!工兵!给我多准备些垫木和牵引绳!”
第6炮兵与防空军 (吴汉达准将, 5万):
火箭炮旅、自行榴弹炮旅利用预设的边境伪装阵地和机动路线,在电子干扰掩护下,秘密进入发射阵地。
防空导弹旅(装备“藤蔓盾”区域防空系统)则在关键节点(如长山隘口、豆蔻山脊、泰柬边境通道)建立隐蔽防空网,雷达开机时间严格限制。
吴汉达严肃道:“防空阵地是生命线!各营务必做好伪装,开机时间按‘园丁’批准的秒表执行!谁提前暴露,我把他塞进火箭炮管打出去!”
第8“藤蔓”快速反应军 (披汶上校, 5万):作为战役预备队,轮式装甲突击旅、武装直升机突击旅、工兵\/架桥旅主力集中于柬埔寨戈公省海岸“白沙滩”秘密登陆场附近,部分工兵分队提前部署至泰国南部宋卡府区域,侦察地形,准备迎接“南海之矛”北上部队。
披汶摩拳擦掌:“老大,我的轮子早就痒了!宋卡的海滩据说不错?打完仗能休假不?”
巴颂笑骂:“想得美!打完曼谷,带你去呵叻高原吃烤蜥蜴!”
“雨林幽灵”第3、第9特战群 (3万):深度渗透至**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洞里萨湖平原、泰国中部平原**的女娲控制区腹地。
任务:标记雷区、侦察女娲部队调动(尤其是“金边铁砧”、“曼谷之盾”集群)、破坏次要交通线、建立秘密补给点。代号:“掘根”。
“千岛利刃”军团 (阿古斯少将):
当前状态:兵力天然分散于菲律宾、印尼的数千个岛屿。核心挑战在于将分散的力量和装备,秘密集中到关键航道节点附近。
渗透计划:
第10岛屿守备军群 (罗德里戈上校, 8万):
“珊瑚刺”反舰导弹营、“藤蔓盾”防空营通过伪装渔船和小型运输船,在群岛间进行“蛙跳”式转运,秘密部署至纳土纳群岛、亚南巴斯群岛、廖内群岛、邦加-勿里洞群岛、苏禄群岛等关键航道岛屿的预设永备工事和隐蔽发射阵地。
重点:利用岛礁密布、航道复杂的特点,昼伏夜出。
罗德里戈报告:“将军,邦加岛的蚊子比女娲的无人机还凶!兄弟们抱怨防蚊液比弹药还费!不过阵地伪装一流,保证女娲卫星从上头飞过也以为是个大号鸟窝。”
第11海空突击军 (普特拉中校, 6万):
高速登陆艇分队分散藏匿于吕宋岛北部“科迪勒拉要塞”、棉兰老岛“达沃深渊”、苏门答腊“巨港之影”、苏拉威西“鹰巢”等基地的隐蔽船坞。武装直升机、“海鹰”短距起降战机则利用岛屿雨林和山体机库隐蔽。
普特拉:“‘鹰巢’的地下机库够大,就是蝙蝠多了点,希望它们别在我的‘海鹰’座舱里安家。”
第12机动舰队 (陈永仁准将, 3万): 改装巡逻艇、武装渔船群化整为零,混入繁忙的岛际渔业和贸易航线。微型潜艇群则利用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的深水区,秘密潜航至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的预设潜伏点,携带“智能水雷”。
陈永仁:“我的‘小鲨鱼’(微型潜艇)们已经下水,保证像真的鲨鱼一样安静,在关键航道上给女娲埋好‘珊瑚刺’(水雷)。”
“雨林幽灵”第5、第11特战群 (2万):
渗透至爪哇岛、巴厘岛、龙目岛、苏门答腊沿岸目标区域。任务:精确测绘登陆海滩、侦察岸防工事(特别是雷达站、导弹阵地)、引导后续火力打击。代号:“探针”。
GRStA技术支援 (林小梅博士):
任务核心: 保障“藤蔓洪流”技术装备在渗透集结阶段的隐蔽性、可靠性和战前最终调试。
实施: “破晓先锋”技术分队拆分,嵌入各军团主要集结地。
向“南海之矛”重点提供:“海妖迷彩”系统维护与优化(应对潮湿盐雾环境)、“信天翁V”战机珊瑚合金机身战前检查、“藤蔓”轻型两栖坦克两栖系统密封性测试。
林小梅在纳土纳地下船坞,拿着仪器扫描一艘“海妖”艇:“迷彩发生器功率稳定,但接口防水还得加强!东南亚的雨说来就来!”
向“中南之刃”重点提供:“藤蔓”升级版t-90mS坦克电磁炮系统校准与冷却液加注、“藤蔓盾”防空系统抗干扰升级、“藤蔓低语”微型干扰器(用于特战群)的批量生产和分发。
在长山坑道,她对着一台抱怨散热风扇噪音大的坦克车组说:“忍忍!电磁炮开火时那动静比这大一百倍!散热好才能持续输出,想想怎么揍‘嘲风’!”
向“千岛利刃”重点提供:“珊瑚刺”导弹导引头抗海杂波优化、“智能水雷”声纹识别库更新(录入最新侦测到的女娲舰艇声纹)、“藤蔓荆棘”火箭弹简易发射架(供岛屿守备部队快速部署)。
在苏拉威西“鹰巢”,她测试着水雷:“声纹识别准确率99.8%,设定好了,只炸女娲的船,我们的渔船放心过。”
关键节点 - “藤蔓缠绕”病毒部署: 林小梅团队与“雨林幽灵”紧密合作,通过物理接入(特工潜入)和无线注入(利用女娲网络漏洞),
将GRStA开发的超级电子战病毒——“藤蔓缠绕”——预先植入新加坡樟宜基地、吉隆坡指挥中心、曼谷区域司令部、金边能源枢纽等37个关键目标的网络节点。病毒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等待h时激活指令。
战术协调与最终推演 (4月16日 - 5月14日)。
随着4月15日“根系渗透”阶段基本完成,指挥重心转向战术协调与最终推演。
4月20日,“丛林之心”方舟。 各军团指挥官全息影像齐聚。
阮文英(园丁):“根系已成,藤蔓待发。现在进入最终战术协同。
莱拉,你的‘矛’砸向新加坡和马六甲,是整个战役的号角。
巴颂,你的‘刃’在中南半岛的绞杀速度,决定我们能否迅速获得稳固后方。
阿古斯,你的‘利刃’保障航道安全,是‘矛’与‘刃’的生命线。时间线必须精确到分钟。”
莱拉(海妖):“明白,‘园丁’。
第1军将在h时(04:30)同时冲击樟宜东滩、裕廊西岸、巴生港。
第3舰队同步封锁海峡。
第5联队h时升空,压制防空。
‘影子’会提前30分钟在目标内部制造混乱并引导打击。
关键点:电子迷雾(‘藤蔓缠绕’)能否准时生效?这决定我空中力量的损失。”
林小梅:“‘海妖’将军放心,‘藤蔓缠绕’已就位。h时准时激活,预计制造30分钟有效电子压制窗口。但女娲可能有未知反制手段,需预备b方案。”
巴颂(山魈): “我的第2军A师从长山扑西贡,b师扑乌汶,04:35发动!第4军同时从豆蔻绞杀金边!
吴汉达的炮兵会在5:15用火箭炮给沙缴、磅湛的女娲营地‘洗地’。
披汶的第8军最快速度插向宋卡海岸,接应莱拉的北上兵团。
特战群会实时修正炮击坐标。难点是呵叻高原的女娲预设防线(‘曼谷之盾’前锋),啃起来费牙口。”
阿古斯(信天翁):“千岛利刃保证04:30时准时对巽他、龙目海峡两岸目标发动饱和打击(‘珊瑚刺’导弹+‘藤蔓荆棘’火箭弹)。
第11军05:00登陆。第12舰队的小鲨鱼会在04:30时前完成航道布雷。
达尔文方向的佯动袭扰同步开始。罗德里戈的岛屿守备军是保险丝,确保航道不丢。我的要求:主战场需要空中支援时,优先保障‘矛’和‘刃’!”
阮文英:“协调点:
1. 巴颂,你的北翼(b师)与阿古斯在泰国湾的侧翼保障要无缝衔接。
2. 莱拉,新加坡登陆成功后的北上速度,决定与巴颂南翼(第8军)在宋卡会师的时间。
3. 林博士,技术保障分队必须紧跟突击矛头,确保‘藤蔓’装备持续战斗力。推演开始!”
5月10日,各主要集结地。最终战备检查。
纳土纳“海神巢穴”:陈武上校检查着整齐排列的“海蜥蜴”和“藤蔓”坦克:“油料加满!弹药装齐!通讯测试最后一次!记住,登陆后别他妈扎堆,按预案散开!被‘嘲风’一锅端了,老子做鬼也骂你们蠢!” 水兵们哄笑,气氛紧张中带着亢奋。
长山“胡志明小道2.0”出口: 颂猜中将钻进一辆“藤蔓”坦克炮塔:
“电磁炮充能测试!主控电脑启动!火控系统校准!妈的,这新家伙像匹烈马,但驯服了就是好帮手!小伙子们,检查个人装备,特别是防破片内衬,西贡的钢筋混凝土可不长眼!” 坦克兵们敲打着装甲,发出沉闷的回响。
豆蔻山脉“吴哥堡垒”: 黎光明少将看着工兵部队演练浮桥架设:“再快!再快!湄公河支流不是你们家后院的小水沟!装甲部队等着过河,每慢一分钟,就多挨一分钟炮弹!练!练到闭着眼也能搭好!” 工兵们在泥水中奋力作业。
邦加岛“藤蔓盾”防空阵地: 罗德里戈上校躲在伪装网下,盯着雷达屏幕:“开机测试,10秒!…… 关机!很好,没被女娲的巡逻卫星揪住尾巴。‘珊瑚刺’导弹发射架伪装检查,要看起来像一堆烂木头!等5月15日,给女娲的船来个‘惊喜派对’!”
“丛林之心”方舟:阮文英和林小梅盯着大屏幕,上面显示着“藤蔓缠绕”病毒的潜伏状态和预设放大器节点。
“所有节点信号稳定,深度休眠。激活密钥已生成,只等h时。” 林小梅报告。
“影子”的加密信息闪烁:“所有‘毒刺’目标内部状态正常,‘幽灵之手’最终确认就绪。‘藤蔓开花’信号接收装置检测完毕。等待黎明。”
5月14日,傍晚。 最后一道加密指令从“丛林之心”发出,传遍所有抵抗节点:“根系深扎完毕,藤蔓静待黎明。04:30,5月15日。目标:自由!”
东南亚的雨林与海洋之下,百万藤蔓的根系已深深纠缠,致命的枝叶在黑暗中蓄势待发,只待那一声惊雷,破土而出,绞向钢铁的囚笼。
寂静,是风暴来临前的最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