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时轮经》本经第三卷,苏小楼以十年自身对于其的理解,各大寺院高僧的注释,抽出其中的精华,揉和成了迦罗轮回净心诀。
今夜他就要尝试这静心诀到底有没有用。
口中吞服一粒聚气丹后,开始汲取六道轮回之力,无数黑色光束往他身体内涌去,在上灵台丹海处以六道轮回诀进行转化,元炁归入气海。
同时那被转换后剩余的黑色光束开始在他识海沉积,苏小楼立刻感受到了负面的情绪。
于是开始起伽罗轮回净心诀的密宗手印,念出咒语,辅以元炁运转。
刹那间,玄奥的经文符号组成的光圈交叉平替释放在整个道观中。
苏小楼清脆的经书诵读声,突然变得深邃浑厚,然后开始重叠,慢慢放大,最后仿佛千万密宗僧人在同时诵读着这咒语一般。
整个断龙山被金色佛光笼罩,那光芒、声音让万事万物都进入了平和的状态。
山间正在厮杀的狼群、捕食老鼠的猫头鹰、断龙湖中大鱼追着小鱼群进食……忽然就停止了下来,嗜血的气氛变得平和下来,连同花草树木都沉醉在这声音中。
数十里外的通明寺一众僧人纷纷出了佛殿,虔诚跪拜起来。
那金色的光芒好似组成了万佛之会一般,如此神迹,百里可见,一时轰动整个大夏。
当然这是后话。
此刻苏小楼体内识海,化作一个拟化的他,漂浮在混乱充斥着各种暴力、黑暗、躁动……情绪海洋中,吟唱起伽罗轮回净心诀,一段段晦涩玄奥的经文,在识海中组成一道道圆环,经过复杂的组合,形成了对这些负面情绪绞杀的利器。
不过片刻,识海就归于平静。
苏小楼也停止了伽罗轮回静心诀的运转,缓缓睁开眼。
与此同时,断龙山的异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感受到体内澎湃的元炁从气海与丹田间所谓灵根处,往全身筋脉、穴道循环进出,有生生不息之态。
不禁喜上眉梢,十年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这脱胎于《时轮经》第三卷的伽罗轮回净心诀,完美的解决了六道轮回之力的反噬。
自己也可安心闭死关来突破十一层,争取十五年内达到此目的。
此时天色大亮,看着鼎中快要燃尽的巨香,自己这一入定修炼,竟然过了整整三日,感觉不过片刻间。
这让他既享受也担忧,担忧自己的寿命真的够把这六道引气诀修炼到大圆满吗?
忽然几声喊杀声从远处传来,他的神识立刻铺天盖地的散了出去。
断龙湖西六里的树林中,几个持剑江湖人士正在围杀三人,两个女人一个孩子。
那两女人已经是伤到要害,仅凭一股子意志在护着那六七岁的孩童。
孩童背负的长剑让苏小楼眉头微皱,数道剑气横跨虚空而来,将一干江湖人士尽数斩杀。
如此诡异的惊变,那两女人持剑紧张四处张望戒备,但是除了满地的尸体,再无他物。
……
苏小楼一直在道观石梯下的船台等着,待那艘小船靠岸。
此时那两个女人已经全无生机,只剩男孩在悲伤的哭泣。
见到如仙人一般的苏小楼,男孩哭泣戛然而止,愣了许久后,才艰难从船上爬出来。
身上有不少伤口。
他挣扎着跪了下去,只是如此动作,扯到了伤口,闷哼一声,竟疼晕了过去。
苏小楼摇了摇头,释放出元炁包裹着小男孩,带入了道观中。
喂了几粒丹药,处理好伤口,倒也无性命之忧。
这小家伙很幸运,伤口离要害位置都只有寸许。
拿起小男孩紧紧握住的长剑,古朴的模样,不正是自己赠送给那白衣剑客的长剑吗?
发生了什么变故?
那白衣剑客已经将剑法练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江湖上能正面取他性命之人,至少苏小楼至今都还没遇到过。
江湖人心远比对决更加凶险,苏小楼微微摇头。
他杀了那么多江湖中人,成就魔之一剑,死在别人手中也不足为奇。
第二日,苏小楼正在禅室内打坐,那小男孩就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李简成拜见仙师!”
稚嫩声中竟有几分成人之态。
“起来罢,这支剑是怎么来的?”
只听破空之声,那柄古朴长剑就漂浮在男孩身侧。
男孩并没有起身,脸上浮起悲伤之色,不过咬牙克制住,带些哭腔道:“回禀仙师,这是家父佩剑。家父遭奸人暗算,中毒身亡。临死前叫我带上这把剑,来寻仙师求的庇护。”
苏小楼点点头,以示知晓。跟自己猜测的也差不多。
“你父亲与我颇有缘分,你可在这观中安心住下。衣食住行,且需你自行动手。”
“简成谢过仙师!”
男孩再次拜谢,抬头后哪里还有苏小楼的身影。
从这天开始印天道观多了一个叫李简成小男孩。
弘性每月都会上断龙山,给师叔祖打扫三清大殿、整理菜园子、药园,一般会呆个三四日才会离去。
一来二去,与小男孩熟悉起来,见他穿得破破烂烂,弘性专门到印天城给他做了几件合身的道袍。
所以穿着道袍的李简成出现在苏小楼视线里的时候,他眉头微皱,心里想是不是将这小家伙送到通明寺算了。
不过他的言行举止,或许是因为家中变故的原因,显得极为成熟,并不像一个七八岁的孩童。
这让他想起了儿时的自己,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日,弘性正在给药园除草,见李简成闷闷不乐坐在一旁,弘性放下锄头,坐在他的身边,喝了一口水:“阿弥陀佛,小简成,何事这般忧愁?”
李简成看了一眼弘性和尚,闻言忽然眼睛一亮,期待问道:“弘大叔,你能教我武功吗?”
弘性一愣,他虽毫无心机,内心至诚,但不代表他傻。这孩子眼中的仇恨他还是看得出。
所以他摇摇头,双手合十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弘大叔不能破戒,起因而赎果,阿弥陀佛。”
李简成脸色黯淡下去,拉耷着脑袋。
见此,弘性不忍,拿起锄头继续除草。
“你何不去问问师叔祖,以解心中之惑!”
弘性还是动了恻隐之心,给他指点了一条路。
李简成也拿起锄头,有气无力的跟着一起除草道:“仙师说他不收徒!”
“非也,人当有凌云之志,心如坚石,何愁不能拜入师叔祖门下,习得一身本领。”
李简成闻言心里一动,若有所思,隐约有了主意。
是夜,禅房内,李简成跪拜在苏小楼前,一言不发。
整整三个时辰一动未动,苏小楼都诧异这孩子心性坚韧,如此长时间跪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
“起来罢,我说过,我不收徒,你跪着也没用!”
李简成泣不成声道:“回仙长,简成每日回想起家父、家母惨死画面,夜不能寐,心若刀割。若简成无力报得此仇,又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哪怕是死了,又有何颜面面对九泉之下的父母。恳请仙长收我为徒!”
“仇是你之事,与我何关?虽与你父亲有些渊源,让你留在这印天道观之中庇护于你,已经是天大的恩惠,莫要不识好歹!”
话音落后,苏小楼消失在禅房。
李简成却在里面整整跪到了第二日中午,还是弘性发现他已经晕倒在禅房内。
将他抱出,喂了药。
小家伙内伤未愈,又如此跪着,差点小命不保。帮他盖好被子后,见他那倔强的脸色,也于心不忍。
只是,师叔祖行事不按常理,他也无能为力。
因担忧小简成做什么傻事丢了小命,忙完道观中琐事的弘性并没有下山。
就这样,李简成天天到苏小楼房外跪着,以求拜师。
如此执拗的性格实在不像一个孩童。
此举终究还是让苏小楼松了口,不然这倔强的孩子必定要跪死在他房门前。
所以一个月后,苏小楼对他说了一句:“想拜入我门下,也不是不行。后山二里处山崖下,有一堆落石,你若能将这些落石搬回山顶,便可入我门下!”
轻飘飘的一句话,让李简成欣喜若狂,旁边弘性却是苦笑不已。
当李简成狂奔到那山崖下时,不禁也傻眼了,只见山崖下堆满了拳头大小的落石,足足有十丈之高。
从喜到绝望的落差,让李简成瘫坐在地,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想到父母惨死,两个姑姑带他拼命逃命,吃了不知多少苦头……埋头在地,哭泣起来。
走近的弘性叹息一声,“阿弥陀佛!”
正想开导一下这小家伙,却见他突然站起身,目光含泪坚定的看着眼前如小山一般的落石堆,仿佛下了什么决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