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又拽住朱瞻基,竖起大拇指:
“不错不错,孙儿你这国家治理得有模有样,比爷爷当年都强,继续努力啊!”
朱瞻基连忙行礼:
“多谢皇祖父夸奖,孙儿勤勉为政也是应该的。”
朱瞻基转头唤来朱祁钰,拍了拍他的肩膀:
“虽说你这皇位来得有些意外,可你比你哥强多了,在关键时刻守住了大明,也算有功。”
朱祁钰微微低头:
“多谢父皇夸赞,儿臣当时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
朱祁镇看着朱见济,长叹一声:
“你儿子倒还不错,比你有出息多了。”
朱见济羞愧地捂脸:
“父皇,都怪我对他关心不够,才让他过于宠溺儿子,误了大事,儿臣有罪。”
朱厚照依旧委屈巴巴地缩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朱载坖眼巴巴地瞅着朱厚熜,小声嘟囔:
“老爹快夸我呀,我也干了不少事儿呢……”
朱厚熜却没注意到他,蹙着眉头,死死盯着朱翊钧,一脸恨铁不成钢。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聚光灯一样,齐刷刷地注视着朱翊钧,朱翊钧只觉得压力如山,想要开口说话,却又喉咙干涩,不知从何说起。
马秀英心疼地左手搂着朱允炆,右手搂着朱由检,轻叹道:
“可怜的两个孩子,都不晓得怎么治国,却一心想做好,真是苦了孩子……”
说着,她也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翊钧。
朱常洛也在一旁偷瞧老爹,心里暗自嘀咕:
“您总是想废掉我,造成我不学无术,两个儿子更是治国文盲;坐大建奴,让我儿子身死亡国;祖宗们,揍他、揍他。”
仿佛听到了他的心愿,老祖宗们一拥而上,将朱翊钧围在中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暴揍,连朱厚照都挤进去踹了两脚,边踹边喊:
“让你不学好,让你败家,揍死你!”
朱翊钧在人群中抱头鼠窜,大喊冤枉:
“祖宗们,饶了我吧,我也想重振大明啊……”
这场闹剧,在夜色中持续着,似是大明兴衰的一场荒诞缩影。
三月二十六日,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宫殿的金砖地面上,泛起一片暖黄。
朱有建斜倚在摇椅之中,刚刚小憩醒来,眼神中还带着几分惺忪与迷茫。
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重重地叹了口气,心中满是无奈:
“唉,这大明,就好比是一艘曾经威风凛凛的巨船,虽说承载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先进科技,可如今呢,船底却被岁月、腐朽与内忧外患给凿出了千疮百孔,究竟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漏洞补上啊?我这皇帝当得,可真是太难了!”
话语间,满是疲惫与无力。
恰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王德化匆匆忙忙地步入殿内。
他先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大礼,而后起身,清了清嗓子,向朱有建汇报起皇庄鲁有林的事儿:
“启禀圣上,皇庄的鲁有林遣人传来消息,说是他改良出了一架新炮,特邀请圣上去皇庄观礼,还望圣上能拨冗前往,给予指导。”
王德化的声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地传递着信息。
朱有建原本还沉浸在对大明国运的忧虑之中,听闻此言,不禁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
“新炮?还是改良的新炮?”
他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
这鲁有林的本事,他之前可是见识过的,就从对方能精准理解自己所提及的加农炮原理,便足见一斑。
想到这儿,朱有建立刻来了精神,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这个得去瞧瞧,快,安排下去,朕即刻启程。”
说罢,他便起身整理衣装,准备奔赴皇庄,去一探究竟这新炮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或许,这会是拯救大明这艘破船的一线曙光。
皇庄所处之地,地理位置颇为独特,其位于京城西北方向,距京城并不遥远。
遥想往昔,时光回溯至唐朝中叶,彼时这片区域因特殊的水系分布,呈现出一片沼泽湿地的景象,水草繁茂,泥淖深陷。
岁月悠悠流转,到了五代时期,局势动荡,这片土地被后晋拱手送给了辽国,而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燕云十六州里的昌平州,自此开启了在不同政权下的变迁历程。
后来,金国强势崛起,攻占此地后建立中都,雄心勃勃的金人为了契合都城发展,大兴土木,对中都的地理地貌展开了大规模的修整,使得这片区域的面貌焕然一新。
紧接着,元朝的铁骑踏至,同样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在此营建大都。
由于过去沼泽众多,历经岁月沉淀,诸多湖洲错落分布,元朝人形象地将此处唤作“海子甸”,这个名字也承载了那段独特的历史记忆。
直至明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大明将首都迁至此处后,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地理改造宏图。
朝廷组织能工巧匠,重新挖湖聚水,凭借非凡的智慧与毅力,硬是将曾经的海子甸沼泽湿地改造成了适宜种植的肥沃田地,为京城的物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宪宗在位期间,更是独具慧眼,将这片土地精心划进皇庄范畴,并耗费心力修建海西苑。
专为万贞儿打造一处消暑胜地,以供其在炎炎夏日享受清凉,这其中蕴含的深情也成为了宫闱间的一段佳话。
此后,改造工程仍未停歇,进一步的掘湖行动持续展开,将不远处的一片水域命名为“翰海”。
谁能料到,这片水域在日后竟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承载了无数的辉煌与沧桑,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演进,也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厚重的文化外衣。
鲁有林潜心钻研火器的这片所在,名为八里庄,地处皇庄边缘,位置颇为偏僻。
这日,阳光洒在京城的街巷,王承恩与王德化二人率领着一众侍从,簇拥着朱有建乘坐的轿车,浩浩荡荡地从西直门驶出内城。
车轮滚滚,马蹄哒哒,一行人于未时末顺利抵达八里庄。
刚一入庄,一片开阔地便映入眼帘。
此地便是鲁有林特意筹备出来的试验场地,为了这场火器试验,他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仅仅耗费两天时间,就搭建起一座简易观礼台。
说是观礼台,其实构造并不复杂,不过是一座将近一丈高的台子,周围用坚实的木料支撑,搭建得稳稳当当。
台子上方,一顶华丽的华盖高高撑起,既能遮阳挡雨,又为这略显简陋的台子增添了几分庄重之感。
台子之上,摆放着一张宽大的太师椅,朱有建待会儿便能坐在上头,居高临下地观看新炮试验。
这台子面积不小,足以容纳二十多名禁卫在周围严密守护,确保圣上的安全万无一失。
此刻,阳光洒在观礼台上,微风轻轻拂动华盖,仿佛都在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震撼一幕。
而鲁有林和他的新炮,无疑是这场大戏的主角,即将在这片开阔地上粉墨登场,接受众人的检验。
这片试炮场着实广阔无垠,极目远眺,平坦的地面一直向远方延展,仿佛没有尽头。
在那高耸的观礼台前方六丈之处,静静矗立着一个颇为奇特的框架,框架左右两侧。
各有一根粗壮的辕桩深深扎入地面。两根辕桩之间,间距约莫五尺,稳稳地撑起着整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