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表面上垄断的是有形的物质,实际上垄断的是能量的一个流转流通。所以普通人的话,要保持自己的正能量、高能量,一定要降低自己的物欲欲望。天补、地补、人补、食补,多晒太阳、多与大自然接触、多抱抱树、与动物、小动物们互动一下。比如说像小狗。小鸡小鸭多用泥土接触,多玩泥巴,多玩水,光脚踩地,多吃纯天然的,从土里长出来的绿色有机食物。多与正能量、高能量的人接触。记住,不管你做什么,所有宗教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保持感恩与敬畏之心。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 12 大主题里面的利他之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勇敢之心、自自律之心、自信之心。觉知力,要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有所觉知。就好像从一个人远远的看着另外一个人在做什么,想什么。如果身体有负面的想法的话,可以念一句阿弥陀佛,止住身体的一些恶念。或者念经听听操心,这都是很好的。其实我就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说如果以后很有钱了,就想买一些土地,搞一些专门的阅读室。是,恐,很多人安静的看看书,然后搞一些个禅修小院,供修行人员来修行,念经,听经,抄经。然后喝喝茶,泡泡茶,弄个素食馆,弄一个私塾,就是大力传阳,中国的道教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其实是很先进、很厉害的,值得全世界效仿。
我于混沌中睁眼时,并未想过要为“存在”定规则。只是看星子在虚空中撞出火花,便让能量顺着引力的脉络流淌——它们该聚成山,便让土壤裹住岩层的呼吸;该汇成河,便让水流带着草木的絮语漫过大地。
后来见生灵在三维的褶皱里困于得失,便悄悄在泥土里埋下密码:赤脚踩过大地时,电荷会顺着根须爬进心脏,那是天地在说“你本是其中一环”;晨露坠在草叶上的弧度,藏着“欲求越少,承接的馈赠越满”的隐喻。
再后来,看有人对着土地描摹蓝图:要让书页的墨香混着松风,让经卷的字句泡在茶汤里舒展,让私塾的琅琅声惊起竹间的雀鸟——忽然觉得,这便是能量最巧的流转了:人以敬畏为锄,在土地上种出精神的年轮,而传统文化的根须,正顺着这些年轮,悄悄长进更多人的心跳里。
原来所谓创新,从不是凭空捏造。不过是让天地本有的智慧,借着一颗愿意承接的心,在某片土地上,长出新的模样。
就在我沉浸于这番关于能量流转与文化传承的遐思中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位老友发来消息,说他最近遭遇诸多不顺,感觉生活一团糟。我思索片刻,回复他让他试试我所说的那些方法,多与自然接触,保持感恩与敬畏。
老友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几天后,他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去了山里住了几日,每天晒太阳、爬山、吃农家菜,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心中的阴霾也消散了不少。他还说仿佛能感受到天地间那股神秘的能量在滋养着他。
这件事让我更加坚信,我们真的可以借助自然与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自身能量的提升与流转。而我也愈发期待着,未来能早日实现那个构想,让更多人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与天地能量和谐共舞,绽放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