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水般平静地流淌了一个月。
秋意渐浓,天高云淡,四九城最好的季节到了。
关于“个体工商户”的讨论热潮在厂里和胡同里渐渐平息了一些,从最初的震惊兴奋变成了更多人持币观望,毕竟具体政策细则尚未完全明朗,多年的谨慎让人们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
这是一个休息日,秋阳暖融融的。
陈小满和安雨琪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隔壁95号院的老陈家。
陈爸陈妈早就念叨了,让儿子媳妇孙子过来吃顿团圆饭。
一进老陈家,就感受到一股不同于往常的热闹气氛。
屋里收拾得格外干净,桌上已经摆好了几样凉菜和瓜籽花生。
陈妈脸上带着止不住的笑意,忙进忙出。
陈爸虽然还是端着些一家之主的架子,但眼神里的喜悦也藏不住。
“爸,妈,我们来了。”陈小满笑着打招呼,手里提着两瓶好酒和几盒点心。
安雨琪也笑着问:“妈,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不用不用!都快弄好了!你们快坐,喝茶!”陈妈乐呵呵地招呼,又弯腰去搂跑过来的两个孙子,“哎呦,我的大孙子们来了!快让奶奶看看!”
中华和瑞华乖巧地叫着爷爷奶奶。
陈小满环顾一下,笑问:“今儿个是什么好日子?妈您这忙活得跟过年似的。”
陈妈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压低了些声音,却掩不住得意:“是小雪!她对象今天头一回来家吃饭!我和你爸这心里啊,又是高兴又是紧张!”
安雨琪一听也来了兴趣:“小雪有对象了?哪的人啊?干什么工作的?”
她对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小姑子的终身大事自然关心。
“是啊!”陈妈絮絮叨叨地说起来,“是她们百货公司的同事,采购科的,叫赵卫国。
小伙子人挺精神,也踏实!家里父母都是老师,书香门第,挺好的!”
语气里满是满意。
陈小满点点头:“百货公司的?那不错。
小雨呢?没听说她有什么动静?”他
想起另一个妹妹。
“小雨那丫头鬼精鬼精的,说是不急,要再挑挑看。”陈爸在一旁插话,语气里带着点对二女儿主见强的无奈和纵容。
正说着,就听见院门外传来清脆的笑语声和脚步声。
帘子一掀,先进来的是陈小雪。
她显然精心打扮过,穿了一件时兴的的确良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飞着两抹红晕,眼神亮晶晶的。
她身后,跟着一个穿着干净中山装、戴着眼镜、模样斯文白净的年轻小伙子,手里大包小包提了不少礼物,神情略显拘谨,但笑容腼腆礼貌。
“爸,妈!哥,嫂子!我们回来了!”小雪的声音里都带着蜜意,她侧身介绍,“这就是卫国。
卫国,这是我爸妈,这是我哥我嫂子,这两个是我侄子中华和瑞华。”
赵卫国赶紧上前,有些紧张地挨个问好:“伯父好,伯母好!大哥好,嫂子好!你们好!”声音清亮,态度恭敬。
陈爸陈妈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快进来坐,别在门口站着!”
陈小满打量着这个未来的妹夫,目光温和却带着长兄如父的审视。
小伙子看起来确实挺本分,眼神清澈,不像滑头的人。
他在厂里当领导久了,看人自有几分准头。
安雨琪也笑着招呼,让中华和瑞华叫“赵叔叔”。
一番寒暄后,赵卫国被让到沙发上坐下,陈爸陪着说话,问些家常,比如家里几口人啊,工作忙不忙啊。
赵卫国一一回答,虽然紧张,但条理清晰,看得出家教不错。
陈小雪则被陈妈和安雨琪拉到了里屋,估计是去说悄悄话了,不时传出压低的笑声。
陈小满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泛起一种温暖的感慨。
时间过得真快,当年为了一个工作名额而争执的两个小丫头,转眼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
他能给她们提供一份安稳的工作,避免了下乡的艰辛,如今又能看到她们找到不错的归宿,作为兄长,这份成就感丝毫不亚于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
饭菜很快上桌,十分丰盛。席间,气氛融洽。
赵卫国渐渐放松下来,说话也自然了许多,还能陪陈爸喝两杯酒。
陈小雪在一旁,时不时给他夹菜,眼神里的幸福藏都藏不住。
陈小满和安雨琪相视而笑,都为小雪感到高兴。
中华和瑞华也吃得开心,他们对“对象”这个概念还懵懂,只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很热闹。
吃完饭,又坐着喝了会儿茶,聊了聊闲天。
赵卫国起身告辞,礼貌周到。
陈小雪送他出去,两人在院门口又低声说了几句才分开。
送走客人,陈妈立刻开始“审问”小雪细节,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小满站在窗边,看着窗外95号院里熟悉的景象,夕阳给灰墙灰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隔壁似乎传来傻柱呵斥棒梗的声音,还有秦淮茹柔声劝解的声音…
这些曾经熟悉的“背景音”依然存在,但似乎已经遥远了。
他的家,他的亲人,正在新时代里,沿着一条越来越安稳、越来越有希望的道路前行。
这平淡而温馨的一天,这充满烟火气的幸福,正是他多年来奋斗和守护的意义所在。
秋日的阳光透过老陈家窗户上的玻璃,暖融融地洒在屋里。
饭后,杯盘狼藉的饭桌还没来得及完全收拾,但没人急着动手。
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粗瓷碗里沏的茉莉花茶,空气里弥漫着饭菜余香、茶香和一种家庭特有的温馨气息。
话题自然围绕着刚刚离开的赵卫国展开。
陈妈脸上的笑意还没褪去,一边剥着瓜子一边说:“我看卫国这孩子真不错,懂礼数,人也实在。
在百货公司采购科,可是个好差事!小雪,你这眼光随妈,好!”
她毫不吝啬地夸奖着女儿和未来的女婿。
陈小雪被说得不好意思,脸颊绯红,但眼里闪着光,小声嘟囔:“妈……您这就夸上了……”
陈爸呷了一口茶,显得比较稳重,但语气也是满意的:“嗯,小伙子说话办事挺稳当,不浮夸。
家里父母是老师,知书达理,这样的家庭错不了。”
他看向陈小满,“小满,你看呢?”
一时间,家里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陈小满。
他如今是家里的主心骨,又是厂里的处长,他的看法至关重要。
陈小满放下茶杯,笑了笑,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爸,妈,我看也挺好。
卫国眼神正,不是那种心眼活泛到没边的人。
在百货公司做采购,虽然是个实惠岗位,但也考验人,他能干下来,说明脑子不笨,人也本分。
小雪跟他,我们放心。”
他这番话,既肯定了赵卫国,也点出了关键,算是给这件事定了调子。
陈爸陈妈听了,脸上笑容更踏实了。
小雪也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哥哥一眼。
安雨琪也笑着附和:“是啊,小雪有了着落,爸妈也能省心了。
我看那孩子挺好相处的样子。”
这时,一直安静坐在旁边听着大人们说话的陈中华,突然冒出一句:“那赵叔叔以后就是小姑父了吗?他会给我买小人书吗?”
少年人的关注点总是比较直接。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气氛更加轻松。
陈瑞华也跟着起哄:“还有我!我要吃大白兔奶糖!”
“买!都买!”陈小雪被侄子们闹得脸红,笑着保证。
笑过之后,陈妈像是想起了什么,叹了口气:“小雪这算是定了。
就是小雨那丫头,心气高,给她介绍了好几个,她都看不上,非说要什么……
灵魂共鸣?这词儿听着都新鲜!”
她语气里带着对二女儿的一丝无奈和操心。
陈小满宽慰道:“妈,小雨还小,不急。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她在街道工厂干得也不错,让她自己慢慢遇,找个合心合意的更好。
咱们别逼她。”
“你哥说得对。”陈爸也发话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咱们那老一套,现在不时兴喽。”
话题又从儿女婚事,慢慢转到了外面的世界上。
陈妈压低了点声音:“说起来,这一个月,外面好像真不一样了。
我听前院老刘家的说,她家有个远房亲戚,以前插队出去的,最近好像有信儿说能办回城了?就是回来也没工作,愁人。”
陈爸点点头:“是啊,回来的知青越来越多,街道安置的压力大啊。
不过政策是松动了,总比窝在乡下强。”
陈小满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他知道,知青返城潮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就业、住房等等问题会逐渐凸显。
但这同样是时代前进必然伴随的阵痛。
安雨琪轻声说:“幸亏咱家小雪小雨那时候……”她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幸亏陈小满当年想办法给妹妹们找了工作,避免了下乡。
陈小满只是淡淡笑了笑,没居功。
他的目光掠过父母欣慰的脸,妹妹羞涩幸福的脸,妻子温柔的脸,和儿子们稚嫩却无忧无虑的脸,心里那份守护家人的满足感愈发充盈。
窗外,95号院里,似乎传来秦淮茹喊棒梗回家吃饭的声音,还有傻柱那句标志性的、似乎永远中气十足的回应。
这些声音,曾经是烦恼的背景音,如今听来,却更像是这个时代、这个院子里生活的一部分,带着一种嘈杂却真实的烟火气。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逐渐变为橙红。
陈小满一家起身告辞。
“爸,妈,我们回去了。”陈小满说着。
“爷爷奶奶,我们走啦!”中华和瑞华也跟着说。
陈妈送到院门口,还在念叨:“常回来吃饭啊!下次让小雨也把她对象带回来看看!”她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了。
走在回93号院的短短路上,安雨琪挽着陈小满的胳膊,轻声说:“真好,看着小雪找到合适的人。”
“嗯。”陈小满点点头,“都会越来越好的。”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秋高气爽,一片湛蓝。
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起,或许还会遇到倒春寒,但大地回温的趋势已然不可阻挡。
他的家庭,如同无数个中国家庭一样,正在这时代的浪潮中,稳稳地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当好这个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