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 “华夏之光” 激光信号还在宇宙中穿梭,王晓东的卫星电话已在滇南钍矿指挥中心响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的加密信号里,李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省长,国际太空能源联盟联合多国,宣布对小行星带能源开发实施‘航道管制’,声称要保障太空安全,实则禁止我们的航天器进入富矿小行星区域!”
王晓东的手指紧紧按住桌上的小行星带星图,陶瓷小太阳挂件在胸前微微颤动。他的目光扫过星图上被联盟封锁的航道,声音沉稳如矿洞深处的岩石:“告诉他们,我们的航天器有自主规避系统,不需要他们‘保护’。让航天团队启动‘星链’计划,研发新型离子推进器,绕开管制区域,直奔目标小行星。滇南的稀土永磁材料要优先供应,确保推进器动力十足。”
挂掉电话,张铁匠带着几个老匠人扛着新做的小行星探测器模型走进来。模型上布满了像鱼鳞一样的金属片,还带着锻造的温度。“王省长,俺们寻思着小行星带碎石多,探测器得像鱼鳞那样能抗撞击。” 张铁匠指着那些金属片,“这是按老渔船的防碰撞结构做的,能缓冲冲击力。”
王晓东拿起模型仔细端详,笑着说:“老张,你们这想法太妙了。让老匠人们把这些防碰撞结构的参数整理出来,给科研团队参考。当年火星车的抗沙结构,不就是靠你们马蹄铁的纹路启发的吗?”
省委会议室的全息投影上,国际联盟的 “航道管制” 地图被红色线条分割得支离破碎。罗卫国书记将一份小行星资源评估报告拍在桌上,报告显示联盟已圈占了大部分含贵金属的小行星。“晓东,他们这是想独吞小行星带的能源和资源,把我们彻底排除在外!”
王晓东的激光笔在小行星带边缘划出一条新航线:“老书记,他们占中心,我们就拓边疆。让‘金砖太空能源合作组织’成员国加大投入,共同研发小行星采矿机器人,用我们的技术标准;同时在国内开展‘小行星能源科普周’,让张铁匠带着老匠人去各大院校讲解探测器的防护原理,用民间的力量反击联盟的舆论封锁。”
科普周的活动在老榕树村的氢能展览馆举行。张铁匠在现场支起锻造炉,当着众多媒体和学生的面,将一块稀土合金锻造成探测器的防护板。通红的金属在他的锤打下逐渐成形,火星溅起,老匠人高声说道:“洋鬼子想卡我们的脖子,没门!俺们这防护板,经千锤百炼,小行星上的碎石子根本伤不了它!”
直播中,老匠人用祖传的 “千层叠” 技法打造防护板,一层一层叠加锻造,使防护板既坚固又有韧性。巴西航天局的代表看完后,当场表示要加入 “星链” 计划:“中国的技术既有创新,又有传统智慧,值得信赖!我们愿意和中国一起开发小行星能源。”
然而,联盟的破坏接踵而至。他们暗中指使 “熵之信徒”,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项目中,故意提供错误的小行星轨道数据,导致我国一艘探测试验船险些与小行星相撞。“熵之信徒” 还在暗网发布虚假信息,称中国的探测活动会引发小行星带轨道混乱,威胁地球安全。
王晓东正在小行星探测指挥中心查看数据,接到消息后,立刻调取试验船的实时监控和轨道参数。他指着屏幕上的正确轨道数据说:“让国际天文联合会来核实,我们的轨道计算精准无误,是有人故意提供错误数据。另外,让张铁匠带着老匠人去给公众演示小行星轨道的稳定性,用通俗的方式揭穿谣言。”
张铁匠在科普现场,用一个巨大的沙盘模拟小行星带。他用小石子代表小行星,用磁铁模拟引力,生动地展示了小行星轨道的稳定性。“大家看,这些小行星就像河里的石头,各有各的道,不会轻易乱撞。” 老匠人的演示简单直观,让民众对探测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联盟的谣言不攻自破。
国内的产业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小行星探测器的零部件订单,偷工减料,用劣质材料冒充高强度合金。王晓东在突击检查一家工厂时,拿起一个探测器的支架,轻轻一掰就变形了。他怒不可遏,将支架扔在地上:“这种东西要是送上太空,不仅会让我们的探测任务失败,还会危及整个太空环境!”
他当即决定,成立 “小行星材料检测中心”,由张铁匠担任民间检测组组长。老匠人带着徒弟们,用祖传的 “听声辨质”“称重验真” 等方法,对每一批零部件进行严格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全部销毁,绝不允许流入航天领域。“王省长您放心,” 张铁匠拍着胸脯,“有俺们在,绝不让一件次品登上探测器!”
国际太空能源联盟见封锁和造谣都没用,又想出新招。他们联合部分国家,在联合国提出 “小行星资源分配法案”,试图按照各国的经济实力分配小行星资源,让中国只能获得极少的份额。
王晓东在联合国大会上,面对各国代表,义正言辞地说:“小行星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根据各国的科研能力和贡献来分配,而不是看经济实力。中国愿意和所有国家共享小行星开发技术,共同推动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但绝不容许不公平的分配!”
他的发言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最终 “小行星资源分配法案” 因不合理被否决。
在王晓东的推动下,“星链” 计划进展顺利。我国的探测器成功抵达目标小行星,并顺利开展采矿试验。当第一份从小行星带回的能源样本在老榕树村展出时,村民们欢呼雀跃。张铁匠看着样本,激动地说:“俺们这双手,不仅能打铁,还能帮着国家探索太空,值了!”
王晓东站在展览馆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心中充满了豪情。他对身边的罗卫国书记说:“老书记,下一步,我们要在小行星带建立永久的能源中继站,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
罗卫国笑着说:“晓东,你的梦想越来越远大了。” 王晓东抚摸着胸前的陶瓷小太阳挂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太空的能源,属于全人类,我们有责任去开发,去利用,为人类的未来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此时,张铁匠带着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飞了许多小行星探测器模型,模型上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小星星在飞舞。王晓东知道,在探索太空能源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创新,团结各方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他的脚步坚定地迈向滇南矿区,那里的稀土资源,将继续为中国的太空能源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照亮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