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琅琊榜》开头可能引发的争论,张潇辰其实心里是有数的。
毕竟原时空里,《琅琊榜》的开局各项数据也不咋地。
实际情况就是,在当下这个资本大举进入娱乐行业,娱乐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观众对于电视剧的容忍阈值正在逐年降低。
就像网文一样。
以前的大神,可以由浅入深、娓娓道来。
现在的作家,黄金三章没把读者留住,作品直接原地扑街。
而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极大的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
说白了,当进度条掌握到了观众手中,观众可以随意快进、回看、倍速播放,谁还耐得下性子,看你整集整集的铺垫?
当然,这也不是说慢节奏的好剧就完全没有未来了。
而是观众选择一部剧会更加的慎重。
这里面就牵扯到了沉没成本。
毕竟你好剧可以铺垫,人家烂剧也可以铺垫啊!
万一观众追了半天,结果碰到是个挖坑不填,逻辑混乱的烂剧,岂不是要吐血?
有这时间,干点啥不好?
这一点,在往后短视频时代就更加的突出了。
到那时,观众连正片都懒得看,直接看切片解说了!
更别提还有更后面的短剧时代。
……
……
言归正传。
《琅琊榜》头两集节奏慢,这是不争的事实。
毕竟有那么多人物要出场。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立场,各自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把这些交代清楚,正戏就根本无法展开。
就好比梅长苏是来复仇,外加替冤死的七万赤焰军洗刷冤曲的。
如果没有铺垫,主角上来直接就是查案,最终经过一番抽丝剥茧,成功找到真凶,报仇并洗刷冤情。
大家最终的爽点,只有一个真相,外加破了个案子,仅此而已。
但如果这些个反派,被刻画得有血有肉。
各个要么老谋深算,要么道貌岸然,要么坏到流脓。
主角团结各方力量,经过好一番龙争虎斗,才终于将他们绳之以法。
感受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
如此,便是【群像剧】的独特魅力。
其实《琅琊榜》真正来讲的话,从第三集开始就渐入佳境了。
祁王、祁王遗腹子、靖王、北燕太子、北燕勇士百里奇等等一连串或明,或暗的人物,在梅长苏的指挥棒下起舞。
而梅长苏的布置之深,智计之高,也从这一集开始,逐渐显露冰山一角。
如果今天没有这番骂战。
周末两天,四集连播下来,相信整个舆论环境都会大不一样。
而按照张潇辰一开始的想法,以他的影响力和信誉,观众怎么也不至于连一个周末的定力都没有吧?
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这才一晚上过去,网上的节奏就被带得飞起。
要说这背后没鬼,张潇辰自己都不信。
……
……
时间来到周六中午。
关于《琅琊榜》好不好看的争论,非但没有得到平息,反而因为周末的关系,热度还在不断上升。
而反贼,也已经自己主动跳出来了。
当下微薄最热的话题,除了有关《琅琊榜》的骂战,便是《人间烟火》收视第一,李嘉恒饰演消防员,弘扬正能量了。
眼下双方的策略,便是尽量争取中立观众,好让自己这方的声音更大一些。
反方这边属于有组织,有纪律。
发言基本围绕着一整套话术——
【这片子要不是有张潇辰和刘亦非,我根本看都不会看!】
【《琅琊榜》叙事有大问题,虽然集结了大量的好演员,但导演并没有把他们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琅琊榜》导演是秦翰,属于是秦翰把张潇辰和刘亦非坑了!】
【《琅琊榜》是正剧,平时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可以不用尝试了!】
你还别说,这套话术真就吸引了不少中立观众的认同。
其实说白了,就是先射箭后画靶。
欺负一般人看不出来。
“我是因为什么而追的剧,和这部剧到底好不好看,中间有逻辑上的联系么?”
上来先把《琅琊榜》归为烂片,然后假模假样的给张潇辰和刘亦非找补,再把锅甩给导演,不就是想降低菲潇粉的反抗力度么!
招式虽然老套,但效果确实不错。
而张潇辰这头一次的舆论翻车,也让娱乐圈不少人长舒一口气。
实在是张潇辰此前的势头太吓人了,把所有人都衬托得像个呆瓜。
“原来神也会流血啊!”
这便是娱乐圈大多数人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