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顾沉舟那套“军事化管理”的严父形象相比,苏麦子在教育儿子顾沉(年年)这件事上,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充满力量的“妈妈力”。这份“妈妈力”,融合了她现代灵魂带来的先进理念、穿越后在这个时代磨砺出的生活智慧,以及一位母亲与生俱来的温柔与坚韧。
自从年年上学后,苏麦子的生活重心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倾斜。她不再仅仅是那个需要在这个陌生时代努力求存、与丈夫斗智斗勇的“辣妻”,更是一位需要为孩子遮风挡雨、引导他健康成长的母亲。
智慧应对“熊孩子”:
小年年遗传了顾沉舟的聪明和苏麦子的机灵,但也完美继承了两人(尤其是苏麦子)骨子里的那点“不安分”和“调皮捣蛋”的基因。上了学,接触了更多的小伙伴,他的“破坏力”更是直线上升。
今天掏了隔壁班的鸟窝,明天揪了女同学的小辫子,后天又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了一架……诸如此类的“告状”事件层出不穷,让苏麦子既头疼又无奈。
如果是顾沉舟在家,听到这些“光荣事迹”,多半是眉头一皱,厉声呵斥,甚至可能直接“棍棒伺候”。但苏麦子却不赞同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她会先耐心地听儿子(通常是带着委屈和狡辩)讲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引导他分析对错,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她不会一味地指责,而是会尝试着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抢皮球可能是因为他也想玩,揪辫子可能是想引起注意),然后再告诉他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年年和同学打架了,苏麦子不会立刻就骂他,而是会先检查他有没有受伤,然后问清楚打架的原因。如果确实是年年的错,她会要求他必须向对方道歉,并且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把最喜欢的玩具借给对方玩几天)。但同时,她也会告诉他,打架是不对的,遇到问题要先尝试沟通,沟通不了可以找老师或者家长帮忙,不能总用拳头解决问题。
如果是因为被欺负而还手,苏麦子则会坚定地站在儿子这边,告诉他保护自己没有错,但也要注意分寸,不能把人打伤。她甚至会“传授”一些“自卫反击”的小技巧(当然,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告诉他如何才能既不吃亏,又不至于惹出大麻烦。
她还会利用一些小故事、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潜移默化地向儿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比如,看到菜地里辛勤劳作的蚂蚁,她会告诉他勤劳的可贵;看到邻居之间互相帮助,她会告诉他团结友爱的重要;看到报纸上宣传的英雄事迹,她会告诉他什么是勇敢和担当……
苏麦子的教育方式,既有原则,又有方法;既讲道理,又懂变通;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探索欲,又明确了行为的底线和规矩。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园丁,小心翼翼地修剪着儿子这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既要让他自由生长,又要引导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小年年虽然依旧调皮,但在妈妈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下,也渐渐变得懂事理、知对错,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法无天。至少,他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承认,欺负了别人要道歉,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用哭闹或者拳头来解决。
巧妙处理“家长里短”:
除了教育儿子,苏麦子还需要应对学校里的各种事务,以及与其他家长的复杂关系。
她会按时参加每一次家长会,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但她并不会像有些家长那样,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或者为了让老师“关照”自家孩子而刻意去巴结讨好。她有自己的判断和原则。
如果老师的批评是中肯的,她会虚心接受,回家后和顾沉舟一起教育孩子。但如果她觉得老师的处理方式有失偏颇,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她也会在合适的时机,用一种委婉而又不失立场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有一次老师因为年年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而批评他“胆小懦弱”,苏麦子就在私下里找到老师,心平气和地解释说孩子只是有点内向,需要多鼓励,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她的沟通方式得体而有理有据,让那位年轻的老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来对年年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
对于其他家长,苏麦子也保持着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她既不刻意疏远,也不过分亲近。遇到需要互相帮助的时候(比如谁家孩子病了帮忙照看一下,或者交流一下学习资料),她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但对于那些喜欢攀比、炫耀、或者背后说闲话的家长(比如赵桂枝之流),她则敬而远之,绝不掺和她们的是非圈子。
她的这种不卑不亢、拎得清、有原则的处事方式,让她在家长群中也赢得了一些正直家长的尊重和好感。大家知道,顾参谋长家的这位夫人,虽然年轻,却是个有主见、不好惹、但也明事理的人。
平衡家庭与“自我”:
在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家庭和养育孩子的同时,苏麦子也没有完全放弃“自我”。虽然因为顾沉舟的“勒令”和形势的变化,她暂时停止了那些可能引人注目的“副业”,但她并没有停止学习和思考。
她依旧会利用空闲时间看书、读报,了解这个时代的信息,学习新的知识。她甚至还偷偷地开始自学俄语(这个年代俄语很流行,也相对安全),希望能提升自己,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好准备。
她也会在照顾好家庭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一些小爱好。比如,侍弄她的菜地和那些鸡兔(虽然顾沉舟还是会时不时地唠叨两句);比如,研究新的菜式(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比如,用攒下的布头给家人和自己做些漂亮又实用的小物件……
她努力在“母亲”、“妻子”和“自我”这几个角色之间寻找着平衡。她知道,一个好的母亲,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完整、不断成长的个体。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也才能和丈夫保持同步,共同进步。
苏麦子的这份“妈妈力”,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牺牲自我、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伟大母爱”。它更像是一种充满了智慧、韧性和现代气息的、独特的女性力量。
她用她的方式,爱着孩子,爱着丈夫,爱着这个家。她既能温柔耐心地引导教育,也能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出泼辣果敢的一面;她既能妥善处理好家庭的琐碎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能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坚持自我的成长和追求。
正是这份独特的“妈妈力”,让苏麦子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活得真实而精彩,也让她成为了顾沉舟心中那个无可替代的、既是软肋又是盔甲的女人,更成为了小年年成长道路上最温暖、也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