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知府看不起云依凝的事情,沈墨寒是生气的,之前不管怎么对他都没有关系,但是对云依凝说难听的话,沈墨寒都不能接受。
既然大家都这样,那不如就让云依凝来决定,更何况,空间原本就是云依凝的。
他也不过是沾光的,从空间只认云依凝为主,就能看出来,谁才是第一位的。
大小王沈墨寒还是能分清楚的,只是现在身处在古代,男权至上,云依凝不想沈墨寒在外人面前没有面子,这才什么都以他为主。
其他人可能会瞧不上云依凝,就像一开始,巴毅找人帮忙,也只会找沈墨寒,不会找云依凝一样。
但是巴毅和老钱见过云依凝动手杀熊瞎子的样子,所以并不会小瞧云依凝。
出门执行任务,只能带一个人的情况下,肯定就会选择沈墨寒,而不是云依凝。
毕竟云依凝是女眷,带着出门也不方便。
不当真云依凝当面说这些话,云依凝自然就装作不懂,也不会刻意去强调。
像杨知府这样大咧咧的当着,当事人的面说出来的,云依凝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才当众下了,杨知府的面子。
听到沈墨寒当着平南王的面,还是这句话,杨知府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王爷下止,你们竟然敢抗旨不尊?”
平南王没好气的说道,“你可闭嘴吧,要是没有你,本王至于像现在这样询问人家的意见吗?本王大可以使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但是他们夫妻俩明显一看就是宁可死,也不会屈服的人,你是没有长眼睛吗?”
杨知府被平南王训的跟孙子似的,低着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云依凝抬起头,上前回复,“王爷不必如此,原本我们就是戴罪之身,杨知府看不起我们也是很正常的,只是草民听着有些话刺耳,这个忙,不愿意帮。”
杨知府看着他们夫妻俩,当着平南王的面还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就知道两人有多刚了。
但是现在赈灾的事情,是杨知府分内之事,要是处理不好,平南王可在这看着呢,到时候到殿前参他一本,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杨知府现在心里十分后悔,刚才为什么要逞口舌之快?
现在好了,将人得罪狠了,不仅赈灾的任务有可能完不成,就连王爷也有可能记恨上他。
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刷脸机会,贫男王爷给他找到了解决办法。
只是杨知府自己把握不住,总觉得沈墨寒夫妻俩说的试一试,不一定会成功,所以心里就怠慢了很多。
结果谁能想到,平南王既然这么相信沈墨寒夫妻俩,就连云依凝也是十分相信的。
但是现在的情形,已经顾不上他想太多了。
杨知府原本喝了点小酒,有点微醺的状态,现在这么一闹腾,酒是彻底醒了。
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杨知府上前一步对着云依凝躬身行礼,“下官在这边给沈夫人赔个不是,刚才喝了些酒,很多事情没有想到,其中的关窍,说话没过脑子,得罪了沈夫人,还请沈夫人不计前嫌,饶恕则个。”
云依凝也知道他们现在的身份,能让,杨知府给她赔不是,已经很难得了。
就顺着这个台阶下,微微俯身行礼,“杨大人客气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平南王虽然对杨知府还是有些不满意,但是云依凝,不生气了,这件事就先这么揭过。
云依凝,率先开口,“我们也不乱抬价,购买粮食,外面是什么价,我们就是什么价。”
杨知府兴奋的说道,“好好好,还是沈夫人深明大义。”
云依凝:“杨大人也不用给我戴高帽子,但是我们夫妻俩要动用关系,也不能白帮忙,一仓库的粮食,我们需要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银子,对于杨知府和平南方来说都不多,即便是他们拿出自己的银子来填补沈墨寒夫妻俩都可以。
但是云依凝这话,听起来好像需要多少粮食都可以。
杨知府:“中介费自然是要给的,一千两也不在话下。只是听沈夫人这话的意思,难道我们想要多少都可以?”
云依凝想了想,空间粮食的数量,点了点头。
毕竟她在现代的时候囤货,粮食可是囤的最多的,能够一个省的人吃十年,想要给庆安府赈灾绰绰有余。
“需要多少粮食,就找几个空的仓库,因为我也不知道你们的仓库能放多少粮食,还有装粮食的麻袋,也需要你们自己准备。”
看到云依凝肯定的样子,杨知府的酒也彻底醒了,“好好好,本官这就去准备,不知道还需要什么东西?”
“除了麻袋,还有麻袋上面的麻绳,都需要你们准备。一个仓库里面能放多少粮食,你们就放对应的银子就行。”
沈墨寒接着说道,“还有就是,你们如果要派兵守着粮食仓库,你们就站远一点去守,不能有人监视,否则师傅是不会出现的。”
云依凝点点头,“没错,你们要是能做到的话,想要多少粮食都不成问题,要是没有做到,恐怕连一厘米都没有。”
平南王眸光深邃,让人看不出心里在想什么,但是明显的对沈墨寒夫妻俩口中的师傅很感兴趣。
平南王开口问道:“难道运送粮食不需要马车,或者我们派人去拉粮食也可以。”
云依凝知道平南王这话是试探,“王爷,不用担心,我师傅本事不一般,想要将东西运过来,不需要马车,手一挥就出来了。”
什么???
现在不只是平南王震惊,就连杨知府,巴毅还有老钱,都是一脸惊讶的看着他们夫妻俩。
巴毅和老钱只是觉得像是天方夜谭,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不可能!
杨知府听完以后,则是激动的颤抖着双手,快步来到沈墨寒夫妻俩身边,连带着声音都有些颤抖,问道:“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袖里乾坤术?”
云依凝和沈墨寒对视一眼,点点头,“杨大人也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