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沈淮跟江铭四人分享了腐乳。
“这是我家新搞出来的吃食,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沈氏腐乳,吃起来软软滑滑的,味道很不错,而且还能生津开胃,你们试试看。”
小伙伴们看了看碗中的腐乳,又看了看沈淮,见他吃得津津有味的,这才开始尝试起来。
魏渠是第一个尝试的,说道,“还不错。”
沈淮听言,就知道他能接受腐乳的味道,“你要是觉得好吃,下次我给你带一罐来,这腐乳很下饭的,拌米饭、拌粥或者拌馒头吃都可以。
尤其是那些嘴巴淡食欲不振的人,吃这个可以开胃,昨晚我姐我娘她们都多吃了半碗饭呢。”
“沈淮,我也喜欢吃,能送我一罐吗?”江铭一边舔筷子一边看着沈淮,“你放心,我不白吃的,等会回去,我就跟我爷爷推荐。”
“也给我送一罐。”王宇川说,“最近天气热,我奶奶不爱吃饭,要是她吃了能开胃,我让我爹跟你家订几罐。”
李景舟眼巴巴的看着沈淮,“我也想要一罐。”
“行,今晚回去我就让我奶奶做多一点。”沈淮笑着答应,“不过,腐乳制作工序复杂,得等下下个月初这样你们才能吃到。”
“没事,我们能等。”
见小伙伴们给很面子,沈淮大感欣慰。
对腐乳的宣传,也算是迈出了一小步,至于福满楼和王家能不能看上,沈淮并不强求。
散学归家,沈继业第一时间把沈淮拉进灶房。
他指着桌上的豆腐、香料和罐子说道,“东西都在这里了,你看一下,没问题就可以开始了。”
老豆腐买了五块。
六种香料各买了一两,罐子买了十个。
“爹,这些一共花了多少钱呀?”
“豆腐十文,罐子二十文,香料八十文。”
一共花了一百一十文,成本不低。
“大姐,再拿点干花椒过来就可以开始了。”
这次,沈淮没有动手,而是负责指挥,从切豆腐块开始指导,到最后的放料水,每个环节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五块豆腐,做了五罐。
总共用了半碗白酒,一点点香料和几勺盐,平均下来,一罐成本六文钱这样,因为罐子已经占了两文钱了。
“爹,我今天请同窗品尝腐乳了,他们都说好吃,江铭和王宇川还说要帮我们推荐呢,你明天能多买点老豆腐回来吗,我想多做几罐送给他们。”
沈继业却说,“同窗要送,夫子那边也不能落下,干脆多做几罐得了,省得要送的时候没存货。”
说干就干。
第二天,沈继业送菜回来,买了好几块豆腐。
到了晚上,沈淮监督他们做。
第三天,沈继业拉着林氏和黄氏一起做。
完事之后,还问沈淮道,“三郎,我们的做法没问题了吧?”
“只要不碰油、控制好料水的比例,问题不大。”
得到肯定后,三人开始大拳脚。
第四天,沈继业直接买了十斤豆腐回来,黄氏和林氏也一起帮忙,三个人做了一个多时辰才忙完。
第五天,腌制的腐乳已经达到三十五罐。
第六天,沈淮收到了沈大姑寄来的四书和一封信件。
信件很厚,拆开一看,里面套着两封信,一封是‘沈七刀亲启’,一封是‘沈淮亲启’。
“爷爷,大姑给你写的。”
沈七刀直接拆开信封,阅览之后一脸喜色,“林家的族亲考中进士了,下个月中旬在郡城老宅大摆流水席,你大姑叫你爹也一起去。”
“哎哟,林家这下不得了了。”沈继业拿过信件,一边看一边说,“考中进士,要么先留在翰林,要么直接派官,就是不知这位林大人怎么选。”
沈淮很激动,“爹,你去吗?”
“那必须的呀。”沈继业一脸笑意,“我们不仅要出面,还要送上厚礼。”
至于送什么,得好好商量。
“可惜我不能去。”沈淮一边可惜一边拆开自己的信件。
致远表哥告诉他,今年的雍州郡,总共有两个人考中进士,一个是他们林家族亲,另一个是榆林镇的杨光耀。
两人已经在归乡的路上了,估计下个月都会在家里大办宴席。
得知杨光耀考中进士,沈淮十分激动。
因为他关注这个人很久了,从茶楼知晓他是乡试解元开始,就忍不住想知道他会试和乡试的情况,得知他考中进士,沈淮非常开心。
那种感觉,跟追星差不多。
都希望自己关注的人,会越来越好。
“爷爷,腐乳还能做其他的口味,我们可以制作几罐带去郡城当贺礼,就是罐子要换成好看一点的,不然看起来有点磕碜。”
沈七刀听言,问道,“时间来得及吗?”
“完全来得及。”
沈淮打算做红腐乳,这个味道更浓郁醇厚。
为了更好的发毛霉,他还特意去翠花家买了两颗酒曲,发酵之后滚上研磨好的香料粉,装罐之后倒上菜籽油。
可以说,不管是做法还是用料,都比白腐乳复杂得多。
沈继业出发这天,带了四盆黄芽菜,十罐白腐乳,十罐红腐乳,沈淮也带了四罐腐乳进学堂,分别送给四位同窗。
四人非常高兴。
尤其是王宇川,还信誓旦旦的说要给沈淮介绍生意,沈淮只是笑笑,没当一回事,毕竟,王宇川吹的牛大多都不靠谱。
倒是福满楼,第二天就跟沈家定了十罐。
接到订单当天,沈七刀直接在刘记豆腐摊买了一整板老豆腐,还去瓷窑定了十个大罐子,一百个小罐子,走批发价。
沈淮散学归来,看到家里堆的罐子,直接惊呆了。
“爷爷,接到大订单啦?”
沈七刀摇摇头,“没有。”
“那……”
“这叫有备无患。”沈七刀很有自信的说,“你爹此番去郡城,肯定会给你大姑和周家送两罐尝尝,剩下的,一半当贺礼,一半拿去酒楼试水。
前头做的那些,我已经拿给翠花爹和货郎了。
翠花爹那边,暂时还没反馈,倒是覃货郎和姚货郎那边,反响不错。”
沈淮面色一喜,接着又听到沈七刀说,“两位货郎脑子比较活络,整罐卖不出去,他们就散卖,一文钱一块,一罐能卖四十几文呢,比整罐卖还要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