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人都知道,只要郭襄出手,那对手多半活不了。渐渐地,这件事传遍了武林。
郭襄行事独特,名声随之流传。有人觉得她行为大胆,便送她个“小东邪”的绰号,正好和她的行事风格吻合,大家也就这么叫开了。
郭襄对这称呼倒不介意,因为她对世间万物都没太多感觉。从理智上讲,她明白自己身为中原汉人,应该为抗蒙出力。但看着宋军连败,她内心毫无波澜,好像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有时她自己都觉得奇怪,仿佛没了人类该有的情感。小时候在书库里曾读到过一种叫“太上忘情”的境界,说是修行到极致就能成仙。
当时她就觉得好笑,因为虽然自己进入了这种状态,却没得到好处,反而影响了战斗力。
郭襄出身显赫,父亲是天下第一的郭靖,母亲是聪明绝顶的黄蓉,背后还有丐帮撑腰,外公是东邪黄药师,曾师从金轮法王。加上她天资聪颖,本该轻松成为顶尖高手。
小时候,她的武功进步飞快,甚至比年轻时的郭靖还要强。内力深厚得益于一次奇遇——喝下蛇血。不过她的实力全靠自己苦练而来,一路走来并无什么机缘巧合。
到十四五岁时,已能与三流高手较量了。
当年,很多人夸她,也有人预言。郭襄长大后,必成五绝之一。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最受宠的那个。她一向很骄傲,心里总想着,只要武功进步速度保持下去,到了一定岁数,肯定能达到很高水平。
不止她这么想,身边许多人也这么觉得。可当她真的长大了才发现,事情没想象中那么简单。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她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少挫折,多次耽误了练功。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练功的速度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快了,甚至不如从前专注。
直到最近几年外出游历时,她内心开始迷茫,在调息时也很难集中精力。连战斗时的反应都没小时候敏捷了。
虽然在江湖上算顶尖高手,但她知道自己跟杨过他们比差得远。小时候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她觉得武功这东西有点靠运气。就像她爸郭靖,若没有那些奇遇,未必能有那么高成就。江湖上见过太多习武者,真正能练到顶级的屈指可数。大宋人口众多,这样的高手比状元还稀罕。对普通人来说,达到顶级几乎不可能。
她明白自己能练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但心里仍有不甘。她觉得,要是当初没遇到那些意外,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她天生就很有才华,肯定也能像杨过他们那样厉害。
在这期间,郭襄觉得影响最大的,就是那种“太上忘情”的状态。
书里都说,“太上忘情”才能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还能让真气修炼快很多,短时间内就能成仙。
可是郭襄发现,这种状态反而阻碍了她的武功进步。因为她太上忘情后,对练武提不起兴趣,也没心思修炼了。
其实她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太好,继续这样下去更糟。但她不愿走出这种状态,因为现实对她来说太痛苦了。
她完全拒绝面对残酷的现实,也不愿看清周围的一切。就像个醉鬼,明知错了却不愿醒来。
甚至在襄阳城被攻破、家人惨死时,按理说她该悲痛欲绝,但她却没什么太大反应。这让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还算是个人。
后来她才后悔,意识到那时的选择是多么错误。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尤其是亲人去世后,她在大宋已无所牵挂,反而变得更加消沉。
郭破虏在江湖上死了,屠龙刀也丢了。作为郭靖的女儿,郭襄本该去取回宝刀,维持中原武林的秩序,继承父亲的遗志。
但她这段时间精神恍惚,一直没行动。直到听说朱雄英来到大宋,她才稍微清醒一点。不过还是没做多少正事,每天还是浑浑噩噩的。
只有和朱雄英相处这段日子后,她才偶尔能清醒一阵子。
郭襄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清醒了好一阵子,甚至对周围的小事也开始有了兴趣。
“这石碑对村里人有什么好处呢?”她自言自语,“难道是用来指路的吗?”
说完这话,连她自己都吃了一惊。因为她发现,自己竟然开始对这些小事感到好奇了。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郭襄有点难以相信。
才跟朱雄英相处了几小时,她就变得这么不一样了吗?
在震惊之余,郭襄又觉得很开心。遇到一个真正契合的人,真是太幸运了。
朱雄英没注意到郭襄的变化,当他得知她也不清楚这些石碑的来历时,便耐心解释道:
“其实很简单,可能和你们想的不太一样。”
“村里人都很迷信。你应该听过百家米的习俗吧。”
“有些孩子受了惊吓或溺水被救后,就会讨百家米吃,据说这样可以治病。”
郭襄听得很认真,还眨了眨眼表示好奇。她常年与普通百姓疏远,这类基本常识完全不懂。
倒是常茂听完后点点头。他虽是将军,但学识也不少,对此略知一二。
稍作停顿后,朱雄英继续说:
“至于那些刻有‘将军箭’的石碑,就更好理解了。”
“有些人病重后,就会立这种石碑。”
“民间传说这样做能让病痛消退。”
“原来如此!”常茂点头笑道,“原来就这么简单!”
在他看来,这种行为很正常。
郭襄明白了村民的想法后也笑了:“我觉得这些人应该是被忽悠了。”
“这些东西肯定只是读书人编出来的故事罢了。”
“村里的人信得挺认真的。”
“哈哈!”
朱雄英也跟着叹了口气。对这些乡间的习俗,他也没少摇头。他上辈子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也经历过不少类似的事。
比如小时候他们小孩生了病,要是医生治不好,长辈就会找法师来做法,喝符水。朱雄英觉得这没什么用,还费钱。小时候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大人非要这么做。
难道这些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后来他才慢慢明白,其实长辈也知道法师没多大用。但他们也没别的法子啊。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生的文化水平不高,针筒还是玻璃的,针头又粗又大,好多村子共用一个针头。别说消毒了,很多人还因为交叉感染得了病。
在朱雄英的记忆里,那些医生很多病都治不了,家里人实在没办法,只能去找法师试试。虽然知道法师没什么用,但至少心里能有点安慰:说不定有用呢!
直到后来医疗条件改善了,各种病都能治了,那些法师才渐渐消失了。
可现在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村子,朱雄英心里百感交集。这里是大宋,就算有中医,医疗水平也有限得很啊。
对这些村子里的老百姓来说,真正的好医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村里人没机会读书识字,那些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更别指望他们医术多好。
朱雄英觉得,村里的医生肯定不如他小时候见过的那些医生。
很多病,这些医生可能一点辙都没有。对于想活命的村民来说,唯一寄托的就是那些神神叨叨的传说故事了。所以,这路边的将军碑也很正常。
朱雄英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民间生活。现在进了村子,大家都有点好奇。朱雄英已经下令,士兵们过一会儿会在村口集合。他们开始往村里走,没想到何家村特别狭长。
越往里走,峡谷越窄,大概就两三米宽。中间是一条深深的沟壑,仅容一人通行的山路就在峭壁中间。站在这条路上往下看,就像悬在云端一样。
朱雄英从小在农村长大,走过不少险路,倒不觉得有什么。但常茂走着走着就哆嗦起来了,像老汉走路似的。朱雄英一瞪眼,他就立刻装作若无其事。不过脸上的苍白还是暴露了他的紧张。朱雄英笑了笑没说话,这种情况他也无能为力。
等看到这条路后,朱雄英意识到之前的想法有点不现实。刚到村口时还能看到几块稻田,表面上是个小村子。可稍微往里走,就是一段长长的陡坡。
爬上坡才发现已经来到悬崖边上。
朱雄英心里明白,这条通往村子的小路实在太窄了。这么个地形,大军根本进不来,人多了反而容易出事。
他叹了口气说:“看来得改计划了。”郭襄有点愧疚:“对不起,公子!当时我也没想到山路对军队影响这么大。”
朱雄英笑了:“没事,我知道你武功好,没想这么多也正常。现在咱们得想想,要是没了军队帮忙,该怎么拿到先天神符。”
郭襄松了口气,可心里还是有点别扭。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太上忘情,老是神游天外,连这种大事都没仔细想过。要不是军队还没动,真要走到这山谷里,后果不堪设想。
郭襄心想,从现在起得调整思路了。她把自己的情况大致说了下,说自己刚得知消息就赶来了,对村里和对手都不太清楚。
朱雄英点点头:“我懂。”他稍作停顿,又说:“这神符出世时间很短,最后几天才有异象。”
朱雄英说:“神符出世的消息传开,其实就一天多时间。”
“郭襄也没来得及摸清情况。”
“这反而是好事。”
我听得一头雾水,常茂也一脸疑惑:“皇上,这话什么意思?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啊!”
“咱们总得先把村子里的情况弄清楚再行动吧!”
朱雄英笑着摇头,神秘兮兮地说:“舅舅应该知道,郭襄的武功在大宋已算顶尖。”
“但时间太紧,连她都没机会打探消息。”
“其他人肯定也没空去了解。”
“甚至很多人还不知道消息。”
“这次时间仓促,能赶到的顶多是些三流角色。”
“到时候争夺起来会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