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萝指着《耕战录》上的新画,陈平安站在大隋太庙前,手中托着\"隋\"字碎瓷,身后是背着锄头的百姓,面前是金光璀璨的\"民本碑\"。画角小字写着:\"皇室非高,高在视民如伤;碎瓷非贵,贵在藏民于心。\"
赵破阵摸着腰间酒盏,盏底剑鱼此刻竟衔着粒米穗——那是大隋百姓的祈愿所化。他望着宫墙外亮起的万家灯火,突然笑骂:\"陈平安这小子,把皇室碎瓷藏在民心碑里,合着是要告诉天下人,最锋利的护国宝器,从来不是龙纹宝剑,而是百姓手里的锄头和灯火!\"
夜更深时,李寒衣站在太庙屋顶,望着西北方的雾中。那里隐约可见一座山峰,崖壁上刻着\"问心\"二字,正是《耕战录》中提到的问心崖。霜华剑突然轻颤,剑穗上的金精铜钱映出崖顶刻碑人的身影,他手中握着的最后一块碎瓷,正泛着与大隋\"民本碑\"相同的金光。
\"师叔,\"苏云萝的声音传来,《耕战录》上又有新字,\"刻碑人说,七块碎瓷已集齐六块,最后一块...在问心崖的'归乡碑'里。而碑身的'归'字,需要用皑皑洲的剑、东宝瓶洲的雾,以及大隋百姓的真心共同刻成。\"
李寒衣点头,剑穗上的冰晶再次泛出暖红。她知道,在大隋皇宫的这场战斗,不过是归乡路上的又一块拼图。而前方的问心崖,正等着他们用手中的剑、心中的念,以及千万凡人的烟火气,刻下那道通向剑气长城的\"归\"字。
雨停了,大隋都城的街巷飘来炊饼香。赵破阵咬着刚出炉的炊饼,望着宫墙上重新嵌好的碎瓷片,忽然想起在雾隐宗见过的少年虚影——那个背着竹篓的陈平安,竹篓里装着的,不正是大隋百姓的炊烟、大骊皇室的龙气、云霞山的云气,以及所有人间的烟火心吗?
——————
大隋皇宫的端阳龙舟宴上,鎏金烛台映着九曲桥的水波,却照不亮御座两侧的暗涌。李寒衣握着茶盏,盏底\"护民\"二字与剑穗铜钱共鸣,竟在雾中映出陈平安当年在大隋街头赊粥的虚影。
\"太子殿下又要减免赋税?\"三皇子宋明远敲击着玉筷,鎏金碗沿刻着的\"龙御\"二字与腰间碎瓷片隐隐相冲,\"自先皇用碎瓷镇了水患,大隋子民已享二十年太平,如今却要将碎瓷剑意散入民间,这不是自毁长城?\"
赵破阵的寒铁刀在桌下轻震,刀柄红绳缠着的碎瓷残片与宋明远的\"龙御瓷\"遥遥相斥:\"老子在长城见过最锋利的剑,是百姓手里的锄头。你这瓷片刻着龙纹又如何,没了民心滋养,不过是块废瓷!\"
太子宋明诚按住腰间\"护民瓷\",碎瓷片泛起温润金光:\"三叔可曾见过太庙的'民本碑'?陈平安留下的剑意从来不是为了彰显皇权,而是让皇室知道——\"他抬手虚引,殿外突然飘来阵阵麦香,竟是百姓用新麦蒸的馒头香气,\"每粒粮食上都有剑意,每个百姓心里都有长城。\"
宋明远的脸色一沉,袖中滑出半块刻着\"龙\"字的碎瓷:\"民心?民心能挡住妖修的吞雾阵?先皇临终前明明说过,集齐七块碎瓷可铸'龙御剑',那才是大隋的根本!\"碎瓷上突然泛起妖异紫光,与他眼底的金芒相映——正是当年大骊皇宫出现过的噬心咒痕迹。
苏云萝的《耕战录》无风自动,书页上陈平安与大隋先帝的对话虚影浮现:\"陛下可知,为何这碎瓷要刻'隋'字?因'隋'者,随也,随民心所向,随人间烟火。\"她盯着宋明远腰间碎瓷,突然惊呼:\"三皇子被妖修种下了'吞星种'!他手中的碎瓷...\"
李寒衣的霜华剑出鞘三寸,剑穗冰晶映出宋明远体内的妖气脉络:\"当年雾渊妖修在大骊失败,便将咒种埋入大隋皇室。三皇子,你袖口的灰纹可是'云游仙师'所赠?那根本不是什么仙纹,是妖修的控心咒!\"
宋明远后退半步,碎瓷片突然飞出,与殿外的龙舟鼓点共鸣出妖异节奏。十六名金甲侍卫突然转身,手中兵器竟全是用妖螺壳炼制的\"吞星刃\",刃口泛着与碎瓷相同的紫光。
\"杀了他们!\"宋明远的声音已带妖魅之气,\"只要夺得太子的'护民瓷',大隋就能龙御九天!\"
赵破阵的刀疤脸绷紧,寒铁刀斩出时竟带起太庙\"民本碑\"的虚影:\"放屁!陈平安在长城说过,龙御九天不如脚踏实地!\"刀罡劈开侍卫的吞星刃,却见刀刃碎片中竟嵌着百姓的生辰八字——妖修竟用大隋子民的命数炼刀。
太子宋明诚突然取出先帝遗诏,诏书上的\"民\"字被金光托起,竟与李寒衣的星轨剑气、赵破阵的刀罡、苏云萝的耕战气融为一体。殿外传来千万百姓的祈愿声,声浪化作金色锁链,将宋明远体内的妖种逼出。
\"看清楚了,三叔!\"太子指着空中的百姓虚影,\"这才是大隋的'龙御剑'!陈平安留下的碎瓷,从来不是为了让皇室高高在上,而是让我们能听见百姓的呼声,看见人间的疾苦!\"
当最后一丝妖气散尽,宋明远望着手中碎裂的\"龙御瓷\",突然痛哭流涕:\"是我错了...妖修说有了碎瓷就能让大隋永固,却不知...永固的从来不是宫墙,而是民心...\"
李寒衣收剑入鞘,剑穗上的铜钱映出殿外景象:百姓们正捧着新麦、提着灯笼聚在宫墙外,灯笼上写着\"平安\"二字,正是陈平安当年在大隋推行的\"祈年灯\"。她望向太子手中的\"护民瓷\",碎瓷片与宫墙外的灯火共鸣,竟在夜空中拼出\"民为邦本\"四个大字。
苏云萝翻开《耕战录》,新显的图画里,陈平安站在大隋宫墙上,手中碎瓷映着百姓的笑脸,脚下是蜿蜒的运河——那是大隋先帝用碎瓷剑意督造的民生工程。画角小字写着:\"龙庭之争,争的不是碎瓷,是能否听见民间疾苦;皇权之重,重在能否托起万家灯火。\"
赵破阵摸着腰间酒盏,盏底剑鱼此刻竟驮着粒新麦,在酒液中轻轻摇曳:\"陈平安这小子,把碎瓷的剑意藏在百姓的米缸里,合着是要告诉咱们,真正的龙御天威,是让每个百姓都能吃得饱、睡得安!\"
夜更深时,李寒衣站在宫墙上,望着西北方的问心崖。霜华剑突然剧烈震颤,剑穗上的六枚铜钱与大隋\"护民瓷\"共鸣,竟在空中勾勒出问心崖的轮廓——崖顶的刻碑人正举起最后一块碎瓷,碑身\"归\"字的最后一笔,赫然是大隋百姓的千万盏祈年灯。
\"师叔,\"苏云萝的声音带着释然,\"《耕战录》说,最后一块碎瓷的'归'字剑意,需要皇室的自省、仙门的悟心、武夫的护道、剑修的守念,以及千万凡人的烟火心共同铸就。如今大隋的民心已醒,问心崖的碑...该成了。\"
雾起大隋,这次的雾里不再有妖邪之气,而是混着新麦香、灯笼暖光,以及陈平安留在人间的剑意。李寒衣知道,当他们踏上问心崖时,带去的不仅是六块碎瓷,更是东宝瓶洲千万凡人的真心——而这,才是陈平安眼中真正的\"望乡路\"。
宫墙外,百姓的祈年灯越聚越多,照亮了通向问心崖的山道。赵破阵咬着百姓送来的炊饼,望着灯海笑道:\"老子总算明白陈平安为啥把碎瓷藏在各处了。他是想让咱们走遍东宝瓶洲,把人间烟火气都收集起来,好给剑气长城的兄弟们,捎回最浓的家乡味啊!\"
大骊皇宫的龙渊阁外,冬雨敲打着青铜兽首檐角,将\"正大光明\"匾额映得波光粼粼。赵破阵握着酒盏,盏底剑鱼突然逆流而动,指向阁内深处的鎏金柜——那里藏着大骊皇室的\"护国瓷\"残片,与他腰间碎瓷片的共鸣声竟带几分颤音。
\"长镜陛下,三皇子又在阁内摔瓷器了。\"老太监佝偻着背,蟒袍上沾着细碎瓷片,\"他说要炼什么'龙御九重天',非要用百姓祈愿灯的油来淬瓷...\"
李寒衣的霜华剑在剑鞘内轻震,剑穗上的金精铜钱映出阁内景象:三皇子宋明昭正将百姓进献的祈年灯倒入丹炉,炉中碎瓷片泛着妖异紫光,与他袖口未褪尽的灰纹相映。\"是雾渊的'吞星炉'!\"她望向宋长镜,\"陛下可还记得,当年陈平安在剑气长城烧的那炉'人间火'?\"
宋长镜的指尖按在腰间碎瓷上,龙纹沁出淡淡血痕:\"明昭被妖修种下的噬心咒虽除,却迷上了碎瓷里的剑意。他总说...只要集齐七块碎瓷,就能让大骊的龙气直冲九霄。\"
阁内突然传来瓷器爆响,宋明昭的怒吼混着妖魅之音溢出:\"皇兄!你守着民心有何用?陈平安的剑意分明是让皇室掌控人间烟火,而非被烟火淹没!\"他抬手抛出半块碎瓷,瓷面\"龙\"字竟裂成三瓣,每瓣都刻着妖族咒文。
苏云萝的《耕战录》自动翻开,书页上陈平安与宋长镜的对话虚影浮现:\"皇室若想长久,须得让龙气接上地气。就像这碎瓷,若不沾些百姓的汗水泥浆,终究是块冷瓷。\"她盯着丹炉中翻涌的黑雾,突然惊呼,\"那些祈年灯里有百姓的真心!妖修要炼化它们来冲开'望乡门'!\"
赵破阵的寒铁刀出鞘半截,刀柄红绳突然绷直如剑:\"奶奶的!陈平安当年在长城说,人间灯火是最烈的辟邪物,他们倒好,拿来炼妖!\"他踢开阁门,刀罡卷着冬雨扑向丹炉,却见炉中飞出十二只妖螺,螺口竟衔着大骊百姓的往生牌位。
\"破阵兄小心!\"李寒衣的霜华剑划出七道星轨,每道星轨都系着一盏未被污染的祈年灯,\"这些牌位被妖修动了手脚,与宋明昭的碎瓷形成逆阵!苏师妹,快用耕战阵护住百姓的念力!\"
宋明昭望着星轨中闪烁的百姓面孔,眼底金芒忽明忽暗:\"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要护着这些泥腿子?陈平安当年在剑气长城,杀妖时可曾手软?\"他腰间碎瓷片突然炸裂,竟露出藏在夹层的妖族\"吞星玉简\"。
宋长镜冲上前按住弟弟肩膀,碎瓷龙纹与玉简黑光相抗:\"明昭,你忘了陈平安教你的第一句话?'剑要杀人,更要救人'。这些百姓不是工具,是大骊的根本!\"他从怀中取出先帝遗诏,诏书上\"民为贵\"三字与李寒衣的剑穗共鸣,竟在阁内显露出陈平安的虚影。
\"当年在剑气长城,\"虚影中的陈平安背着竹篓,篓中装着碎瓷与炊饼,\"我见过太多以为握剑就能掌控一切的人,最后都输给了自己的执念。\"他抬手轻拂丹炉,黑雾中竟浮出千万粒米粮,每粒米上都刻着\"安\"字,\"真正的龙气,不在天上,在百姓的米缸里,在耕牛的铃铛里,在你我脚下的土地里。\"
宋明昭望着掌心的碎瓷残片,突然泣不成声:\"可是皇兄...我怕大骊像剑气长城那样...消失在雾里...\"
苏云萝的犁铧在此时犁开地面,露出陈平安当年埋下的\"护民阵眼\"。阵眼中躺着块刻着\"安\"字的碎瓷,与宋长镜、宋明昭手中的残片拼合,竟在地面映出大骊全境的民生图——学堂书声、田间耕犁、市井炊香,皆被金色雾线串联。
\"看到了吗?\"李寒衣收剑入鞘,剑穗上的铜钱沾着米粒般的金光,\"陈平安的'望乡'剑意,从来不是让我们回到过去,而是让我们守住现在的人间。大骊不会消失,只要还有人记得点祈年灯,有人愿意为百姓挥剑。\"
暮色降临时,龙渊阁的丹炉已化作良田,祈年灯的油渗入土中,竟长出顶着剑形穗子的麦苗。宋明昭捧着碎瓷残片,将其嵌入阁外的\"民本石\",石上突然显出陈平安的题字:\"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隐的是锋芒,藏的是民心。\"
赵破阵摸着腰间酒盏,盏底剑鱼此刻正驮着颗麦苗游动:\"老子总算明白,为啥陈平安把碎瓷藏在皇室。他是要让坐龙椅的人,天天摸着碎瓷想:这玩意儿是百姓给的,得护着他们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