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4
5)《孤儿行》
原文: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复,助我者少,啗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较计。”
乱曰:里中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释义:
一、这一诗见于《乐府诗集》,又名《孤子生行》或《放歌行》,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是古辞。
二、此诗写孤儿受兄嫂虐待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奴婢的生活。音调哀怨,几乎是字字血泪。诗分三段,叙述了三件事:
1、往来经商做买卖。(按,汉朝社会上商人地位低,当时的商贾有些就是富贵人家的奴仆。兄嫂命孤儿行贾,把他当奴仆使唤。)
2、到远处汲水,清早出去,很晚才能把水弄回家来。
3、写孤儿因送瓜翻车,瓜被路人乘机白吃了去,他就非常耽心回家要受兄嫂严厉的责罚。
译文(参考):
孤儿出生到世上来命就够苦了,这个孤儿又碰上这种处境,他的命运就更加苦了。
以下是他的自述:父母在时,我乘坚固完好的,四匹马拉的车子。父母死后,兄嫂命我往来经商。
南到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定远县一带),东到齐与鲁(今山东省临淄县、曲阜县一带)。腊月(农历12月)才归来,不敢说苦。头上长了很多虱子,面目尘垢。
一回来不得休息,兄长让我料理饭食,我就要到高堂上去;可是大嫂又让我照看马匹,我又赶紧跑下高堂到另一处去。孤儿我泪流如雨。
兄嫂还指使我一早去汲水(到远处去取水),晚上才回来;两手都冻得皴裂了,没有鞋穿,只得穿草鞋。
悲伤地踏着冰霜回家,脚上扎着好多蒺藜;拔掉脚上的蒺藜,蒺藜的刺折断在了胫肉中,心里难过得悲怆痛哭起来。泪流不断,清涕不绝。
冬天没有短夹袄,夏天没有单衣。活在世上不快乐,不如早点死去,下到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三月养蚕桑,六月收获瓜。让我去把运瓜的车推回家。瓜车翻覆,帮我的人少,吃瓜的人多。我说:“把瓜还给我吧,我兄嫂很严厉,如果我这样急着回去,一定会计较责骂我的。”
最后说道:当孤儿推车走近住处,听到一片喧哗叫骂的声音!愿寄书信给地下的父母亲:难和兄嫂久住在一起。
注释:
1、遇生:指碰上了不幸的处境。
2、坚车:坚固完好的车子。
3、驷马:四匹马共驾在一个车上。
4、已去:已死。
5、行贾:往来经商。
6、九江:指九江郡。西汉时治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治陵阴(今安徽定远县西北)。
7、齐与鲁:泛指今山东省境内之地,在我国的东部。齐:西汉时为郡,治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县),东汉时为齐国。鲁:汉时县名,今山东曲阜县。
8、腊月:农历十二月。
9、虮虱:虮是虱的幼卵。
10、办饭:料理饭食。
11、视马:照看马匹。
12、高堂:犹今“大厅”,是正屋。行:复。取:通“趋”,急走。殿:高大的房屋,即指“高堂”,而殿下堂,则是高屋下的另一处堂屋。
13 、手为错:指皮肤皴裂。
14、菲:与“扉”通,草鞋。
15、怆怆:悲伤。怆怆覆霜:孤儿悲伤地踏着冰霜回家。
16、蒺藜一种野草,果实表面有针状突起,呈三角形。
17、肠:即“腓肠”,是足胫后面的肉。月:即古“肉”字。
18、渫渫(die牒音):形容泪落不断。
19、累累:不绝貌。
20、复襦:短夹袄。
21、居生:活在世上。
22、黄泉:和“地下”意思相同。
23、将:推。 是:这个。
24、啗:同“啖”(dan淡音):吃。
25、兴:产生。 较计:即“计较”,这里作“纠纷”解。
26、乱:歌词的末了一节。
27、里中:指孤儿所住的地方。 譊譊(nao挠音):喧哗声,怒骂声。
28、尺书:书信。
29、将与: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