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河和方三猛顿时愣住,他们两个大小伙子,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就只是因为别人比他做得好,他就要毁了别人的一辈子吗?
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啊?!
方文锦早已猜到原因,此刻反倒是淡定了,他又问了一些关于曾毅的情况。
就连七大姑八大姨都问候了一个遍,确定赵四确实把知道的都说了后,方文锦才罢休。
方文锦喝了口茶,说:“赵四。”
“在!在,我在!”赵四立马爬过去。
方文锦却一脚把他踢开:“滚吧,能不能活命,就看你的本事了。”
赵四不敢置信地看着方文锦,他居然还有活命的机会?!
“嗯?”方文锦的眼神露出一抹寒光,“还不滚,莫非还想让我留着你吃午饭吗?”
赵四吓得一个激灵,连滚带爬地滚了出去,就连鞋子都来不及穿。
林晚本来还以为方文锦会杀了这个人呢,没想到还是给放了。
不过这样也好,林晚也还没有做好杀人埋尸的心理准备。
方文锦把房间里的痕迹处理好,对林晚笑道:“左右还有两天才出成绩,我们在州府游玩几天再回去吧?”
林晚正有此意,好不容易来一趟州府,自然要好好玩一玩了。
而另一边,赵四刚出城,远在青阳县的曾毅便已经收到了书信:“真是废物,这点事都做不好,果然是年纪大了,人也蠢了!”
不过,这封信到底是谁送过来的呢?
曾毅认不出上面的字迹,突然,他眉头紧锁,莫非是那位大人送过来的?
曾毅虽然十分妒恨方文锦的学识,但是若非有那位大人的授意,他也不敢在科举时动手脚。
他也不清楚,那位大人究竟和方文锦之间有什么矛盾,那位大人若是想,弄死一个方文锦应该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那位大人既不杀了方文锦,也不直接断了方文锦的科举之路,只让他想办法给方文锦下一点泻药。
在曾毅看来,这就像是在故意折磨一样。
直到这次,方文锦居然逃过了泻药,而且还连中两元案首,那位大人才终于下令要毁了方文锦的科举之路。
如果是那位大人送过来的书信,这倒是说得通了。
曾毅又反复地把信读了两遍,这信中只提起赵四办事不利,却未曾提到过方文锦。
难道那位大人是看中了方文锦的潜力,决定放过他了?!
曾毅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妒火中烧,方文锦的运气,也实在是太好了一些!
曾毅摔了两盏茶盏,这才压下怒火,唤人进来:“王虎,赵四已经不中用了,你去处理掉他,别让他进青阳县。”
之后,曾毅又仔细把这封信看了又看,确定没有什么其他的深意,才把信件烧了。
赵四不知道,等待他的不是新生,而是死亡。
其实方文锦一开始就说了,无论他说还不是不说,都注定他活不长久。
考完之后,往方文锦这里送礼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还只是一些小商贾。
其他那些大商贾,或是有权有势的人,还在观摩,如果这次方文锦能够再得一个院案首,真的能够连中三元的话。
那方文锦在他们这里才有价值,才值得交好。
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这一次放榜,比以前都要热闹得多。
毕竟有许多人都想看看,今年他们州府能不能出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而当事人方文锦,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想去得太早,万一这一次没有考上院案首,那就有点太打脸了。
他确实有九成把握能够考上秀才,却没有太大的把握能够考第一。
院试乃是顺天府英才云集之处,他不敢自大。
因此,方文锦和林晚商量好了,决定晚半个时辰出门,这样也避免了人群拥挤。
但就在他们准备好要出门的时候,门外却已经不少人来道喜。
“恭喜恭喜啊!方公子真是年少有为啊!”
其实,方文锦今年已经年近30了,在这个人均50的朝代,他已经算不上年轻了。
“方公子,这是我家老爷送来的贺礼!”
“这是我家老爷送来的贺礼,还请一定要收下!”
方文锦便猜到了,他估计考得不错,便含笑一一收下。若是自视清高不收,反而会得罪很多人。
这些倒也罢了,关键还有人不走寻常路:“方公子,这是我家老爷送来服侍的丫鬟,公子要是看得上眼,也可以收进房中。”
林晚瞅着方文锦:“……方公子,好艳福啊。”
方文锦:“!!!”
这些人送礼也就算了,怎么还送人啊!
方文锦赶紧严词拒绝。
那个仆从没想到这个貌美丫头居然砸在手里了,顿时脸色就不好了。
方文锦匆匆应付完这些事,就赶紧去了考院门口,一看榜,果然是第一名。
榜上有名的为50人,是今年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秀才。
顺天府的知府大人接见了他们,说了一番勉励的场面话,然后便为他们发放加盖了官印的纸质文书,以及象征着秀才身份青衫方巾。
随后,又给每一名秀才都拨了二两银子,以此勉励。
方文锦连考三次都是第一,不仅得到了知府大人五十两银子的奖励,还同时被赐予了廪生的名头。
其他秀才都是生员。
而廪生每年可以领四两银子的廪米,也就是补贴。
其余人走后,知府大人又单独留下了方文锦,这一回倒不再是说场面话了,语气也随和了一些。
知府大人看过方文锦的考卷,觉得此子颇有才学,以后搞不好就是自己的同僚,不如趁这个机会同他结个善缘。
知府大人说:“州府里的顺天学院,是官学,里面的学生都是秀才出身,准备着今年秋天再下考场,考中举人,更进一步。”
“而里面的教书先生,最差也是富有声望的举人,里面还有几位老先生更是从官场告老还乡的老前辈。”
“文锦啊,你若有心,我可为你引荐入学。”知府大人说道。
方文锦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赶紧深深地作了个揖:“学生拜谢大人的提携之恩,日后学生若有作为,定不忘今日大人的恩情。”
知府大人满意地点点头:“果真是好苗子。”真是一点就通。
也不枉费他费了这番口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