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年 5 月 5 日,黎明破晓,晨曦微露。而此时远在沪上的两个家族,都因电报而急剧改变原有的情况。
海藏楼的吴管家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只是这日,他的神色中多了一丝匆忙与专注。
他匆匆对付了几口早餐,便带着必须尽快完成事务的心情,便匆匆踏上了前往霞飞路 127 号住宅的路途。
他心里清楚,此次退房一事需要他这个管家作为代表前往处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抵达住宅时,天色尚早,洋人房东尚未现身。
吴管家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退房之事要尽快解决,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赶忙对住宅展开全面检查,他首先开始检查住宅的各处建筑装饰,目光在每一处细节上停留。
他目光如炬,从精美的雕花立柱,到华丽的吊灯,从光洁的大理石地面,雕花的门窗、典雅的壁炉。
吴管家都仔细查看无一遗漏。所幸,确认各处均完好无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他轻轻抚摸着墙壁,感受着其表面的质感,又蹲下身子,查看地砖是否有松动或者磨损。
他的眼神专注而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
接着,吴管家走进各个房间,查看室内布置。
他看到房间里的一切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地面干净得能反光,家具擦拭得一尘不染。
他不禁微微点头,心想着昨晚留下的三个仆人倒也勤快,将卫生打理得极为干净。
随后,他又走向堆放行李的地方,只见那些遗留下来的物品行李都已被下人们整齐地打包好,堆放在一起,看起来井然有序。
管家再次询问下人,留下来属于咱们的物品行李都收拾好了吗?各自在仔细检查下每一个包裹。
吴管家在得到下人回应,确认没有遗漏任何物品后,他长舒了一口气。
管家看了看大厅里的钟表,距离约定的退租时间还有一会儿,他决定在原地等待洋人房东的到来。
大约过了三刻钟,这时,洋人房东才在一位律师的陪同下姗姗来迟。洋人一身笔挺的西装,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精明。律师则手持文件和钢笔,神情严肃。
管家礼貌的上前迎接,微微欠身问好,随后带着洋人房东和律师开始了新一轮的仔细查看。
他们从住宅的一楼开始,逐层、逐个房间地检查。洋人房东一边走,一边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管家都一一耐心解答。律师则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手中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洋人房东也不时亲自动手查看,翻一翻窗帘,开关试用窗户。
在查看过程中,管家不时向房东介绍着住宅的维护情况,洋人房东偶尔点头表示认可。
就这样,一行人将整个住宅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洋人房东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最终,洋人房东对住宅状况表示满意,同意退租。
随后,律师在一楼大厅里的小木桌上迅速起草了一份退租协议。
协议内容详细而严谨,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再有金钱纠葛。
管家接过协议,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条款。确认无误后,他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下了手印。
洋人房东也拿起笔,在协议上签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律师则作为见证人,在一旁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着最后一个签名和印章落下,退租仪式正式完成,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随后吴管家领着三个下人向洋人房东告辞。
接着,随即吴管家吩咐三个仆人去寻来人力车。不一会儿,人力车便来到住宅门口。
仆人们手脚麻利地将打包好的行李全部搬上车,一行人坐上人力车,朝着南洋路海藏楼的方向赶去。
一路上,车夫使出全身的劲儿用力快速奔跑,车轮滚滚向前。管家坐在车上,心中盘算着回到海藏楼后的种种事宜,心中思绪万千。
回到海藏楼后,管家立刻吩咐将行李搬进库房。仆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将行李一件件搬入库房。
在忙碌的过程中,有个仆人老周突然想起昨天一早送报员送来的那个牛皮纸信封。
昨夜睡觉前随手将那封牛皮信纸放进了包裹里。
他赶忙在行李堆里翻找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那个信封。
老周拿着信封,快步走到吴管家面前,说道:“管家,这是昨天一早送报员送来的信,昨日您又不在,老奴就自己收着,这又打扫收拾了一天的房屋行李,竟然差点忘记了这事。”
管家接过信封,拿到眼前仔细看了看。只见信封上标注着 “郑公馆亲启”“北京发来急报” 等字样,心中一惊。
再摸了摸信封的质地,他心里便明白了几分,这封信需要老爷亲自打开。
他当即赞赏了两句老周办事得力,说道:“老周,你做得不错,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忘记。”
说完,吴管家便转身快步走向主楼,准备寻找老爷,把此信呈交。
他的脚步匆匆,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心里想着这封来自北京的急报究竟是何要事,老爷知悉后又会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