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太庙乐章之九
《光大舞》出自《全唐诗》,是唐代张说为《享太庙乐章》所作。以下是相关介绍:
原文
肃肃艺祖,滔滔浚源。
有雄玉剑,作镇金门。
玄王贻绪,后稷谋孙。
肇禋九庙,四海来尊。
译文
庄严庙堂沐浴着祖先的荣光,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一把雄壮的玉剑,守护着金门的安全。玄王传承下来的福泽,后稷为子孙谋划未来。庄严地在九庙祭祖,四方诸侯都来朝拜。
注释
? 肃肃:庄重、严肃的样子。
? 艺祖:有文德才艺的祖先,这里指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
? 浚源:深源,这里指唐朝的国运源远流长。
? 玄王:指商朝的始祖契,这里借指唐朝的祖先。
? 贻绪:留下的基业、福泽。
? 后稷:周族的始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这里也借指唐朝的祖先。
? 肇禋:开始祭祀。
? 九庙:古代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这里指唐朝的太庙。
生僻字注音
? 浚(jun)
? 禋(yin)
《光大舞》作为唐代祭祀乐章,字里行间弥漫着对祖先的尊崇,对家国传承的重视,宛如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价值。在古代,祭祀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人们追思祖先的功绩,祈求神灵的庇佑,维系社会的秩序与和谐。《光大舞》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人了解唐代祭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逐联探寻诗句深层意蕴
开篇“肃肃艺祖,滔滔浚源”,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奠定了全诗庄严肃穆的基调。“肃肃”一词,生动地刻画了人们对祖先庄重敬畏的态度,凸显了祖先的崇高威严。“艺祖”通常指有开创之功的祖先,在这里饱含后人对先辈开创基业的敬仰。“滔滔浚源”运用形象的比喻,将祖先的伟大贡献比作滔滔不绝的河流源头,寓意祖先的功绩为后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影响力源远流长,世代传承。
“有雄玉剑,作镇金门”描绘了一幅英勇扞卫的画面。“有雄玉剑”中,“玉剑”不仅是一件武器,更象征着祖先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作镇金门”表明这把具有象征意义的玉剑,如同祖先的化身,镇守着金门,金门可指代都城或国家的重要关隘,意味着祖先凭借其英勇和智慧,扞卫着国家的安宁,庇佑子孙后代免受外敌侵扰,体现了祖先在国家防御和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玄王贻绪,后稷谋孙”深入阐述了家族的传承与发展。“玄王”在古代传说中是商族的始祖契,“贻绪”表示他将祖先的智慧、品德和基业传承下来。“后稷”则是周族的始祖,善于种植庄稼,“谋孙”突出他为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精心谋划。这两句通过提及玄王和后稷两位始祖,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重视,期望子孙能够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延续家族的辉煌,实现世代的繁荣。
“肇禋九庙,四海来尊”描绘了祭祀的盛大场景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肇禋九庙”指举行盛大而庄重的祭祀仪式,祭祀九庙中的历代君王和先贤。在古代,九庙是皇家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祭祀九庙体现了对祖先的高度尊崇和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四海来尊”展现了一幅四方来朝的盛世景象,各国纷纷前来朝拜,象征着国家的强大、统一和繁荣,同时也暗示了通过祭祀活动,凝聚了各方力量,彰显了国家的威望和影响力。
二、多维赏析艺术特色
在结构布局上,《光大舞》严谨规整,对仗极为工整。四联诗句两两相对,“肃肃艺祖”与“滔滔浚源”,前者从态度和对象入手,后者运用比喻描绘功绩,词性、结构和平仄相互对应,相得益彰。“有雄玉剑”与“作镇金门”,一个刻画武器,一个描述其作用,对仗精妙。后两联同样遵循这一规则,使诗歌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节奏明快。这种严谨的对仗结构,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宛如优美的乐章,还使诗歌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用词方面,诗人可谓匠心独运,用词精炼且表意深刻。“肃肃”一词,简洁却精准地传达出对祖先的敬重之情,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祭祀现场的庄重氛围。“滔滔”则形象地描绘出传承的绵延不绝,仿佛能看到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这些精心挑选的词语,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以简洁的文字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使诗歌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宏大的主题和深远的意境。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看,诗歌将祭祀场景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紧密融合。诗中既有对祭祀仪式的庄重刻画,如“肇禋九庙”,又融入了对祖先的崇敬、对家族传承的期望以及对国家繁荣的赞美等情感。这些场景与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庄严肃穆、神圣而又充满自豪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亲身感受古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发对历史、文化和家族传承的深入思考。
三、深度挖掘文化价值
在反映古代祭祀文化方面,《光大舞》宛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祭祀活动的场景和程序。从对祖先的歌颂与尊崇,到象征物的运用,再到对家族传承和国家繁荣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古人对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态度。它为后人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仪式规范、精神内涵、社会功能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作为祭祀乐章,《光大舞》在历史的长河中广泛传唱,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传承了古代的音乐文化,让后人能够通过文字领略祭祀音乐的庄重与神圣,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儒家思想强调“礼”和“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道德行为的准则,“乐”则是调和情感、感化人心的重要手段。《光大舞》中对祭祀礼仪的细致描写,从祭祀的流程到对祖先的尊崇,都严格遵循礼仪制度,体现了“礼”的约束作用。作为祭祀乐章,其在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音乐功能,通过节奏、韵律和歌词,调和人们的情感,激发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国家的热爱,反映了“乐”在祭祀活动中的重要价值。这生动地体现了儒家“礼乐”思想在唐代社会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们看到儒家文化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