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南地区的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等重镇正式归宋后,莫州移治而瀛州独大。
莫州和瀛州在地理位置上相近,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联。
后周世宗柴荣打下关南地区后,瀛州、莫州先入周、再入宋,使得幽云十六州在宋时实际变为十四州。
北宋时,瀛州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高阳关路的治所,在抵御北方辽朝的军事威胁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时的边防形势、行政管理,军事经济形势,莫州移治了;其在区域中的影响力相对减弱,而瀛州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经济基础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地位等,在周边地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性州府。
大观二年,即公元1108年,宋徽宗改瀛州为河间府;这相当于由地级市升格为省会市。
所以,瀛州,也就是河间,更不能轻易割让;割让河间,北宋就相当于敞开华北大门“欢迎”金军。
还有就是中山府所属地区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
河朔三镇是唐朝中后期为了抵御外敌侵扰,保卫边疆安全设立的藩镇;这些藩镇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军事集团,节度使都是安禄山属下。
藩镇军事上独立——拥有自己强大的军队,士兵数量众多且战斗力较强;自行招募、训练,不听从中央政府的调遣,形成了独立的军事体系,是其割据的重要支撑。
藩镇财政上自主,军阀控制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税收不上缴中央,而是由自己支配。
藩镇节度使利用辖区内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经济,积累了大量财富,为维持军事力量和割据统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节度使自行署置将吏官员,朝廷无法干预三镇的人事任免。
三镇节度使职位往往父子相承或由牙将拥立,形成了世袭或半世袭的统治模式,使得三镇成为了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河朔三镇的割据使得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财政收入减少,无法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被严重削弱,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引发藩镇混战。
河朔三镇的存在为其他藩镇树立了割据的榜样,引发了更多藩镇的效仿,导致藩镇之间相互攻伐、混战不止,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河朔三镇的势力在唐朝灭亡后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系列的小国,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埋下了伏笔,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分裂和动荡时期。
从五代后唐开始,沙陀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就没少在定州跟契丹人死磕;后来的北宋也一样。
所以,定州才会不断升格,先是定州路、再是中山府;金军为啥两路攻宋?不是故意要搞什么钳形攻势,而是因为太行山。
太行山东面是河北、西面是山西;所以,金军攻宋要么走河北方向、要么走山西方向、要么两路一起走,于是走出钳形攻势。
而中山恰恰位于山西与河北的枢纽地带,一旦北宋不能控制中山,那女真的东西两路大军立即可以形成策应。
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如果割让给金国,北宋还能存在吗?女真人要的不光是三镇,这头狼要吞下整个北宋。
金兵第一次入侵汴京时,朝廷和民间一片混乱,军民完全不知所措。
李刚是文臣,却成为一名主战的强硬派,他尽管没有领导军队的经验,但在危险中挺身而出,奉命组织军队和汴梁百姓抵抗金兵,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李刚这一惊人壮举使他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但也引起主和派大臣的疯狂攻击和刁难。
最重要的是宋钦宗的政治观点摇摆不定,在战与和之间反复徘徊。
宋钦宗将城市防御的重任交给李纲,却没有把能作战的军队移交他。
靖康元年二月初,一位武将偷袭金营没有成功,耿南仲唆使宋钦宗把失误的原因丢给李纲。
李纲说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偷袭事件,完全是士兵的个人行为;然而与李纲政治观点不一致的朝臣趁机大肆攻击……
宋徽宗回想着北方三镇,和自己在万般无奈情况下将皇位传给大儿子赵恒;这个脑子装满屎的家伙不按常理出牌;完全用的是旁门左道。
北宋不光在宋钦宗手中丢掉河北三镇,汴京城也被金兵攻破;徽钦二帝“光荣”地作了金人的俘虏。
一万三千名皇子皇孙、宫娥帝姬、宫廷大臣被女真人当做奴隶一样虐待。
宋徽宗忘不了完颜宗翰叫他和宫廷大臣、皇后王妃一起被剥光上衣,在金营里面游走的耻辱;侥幸的是马超、童贯、李钢招募的忠义靖国军将他营救出来,而宋钦宗还被关押在悯忠寺由完颜宗望派兵士看押。
九皇子康王赵构已经在应天府建立了南宋,自己回归皇位后大宋朝就有两个太阳;自己这个太阳是名正言顺的,手中还有传国玉玺;康王赵构那个太阳就显得暗淡无光。
大宋不能有两个太阳,自己这颗太阳赵佶本来是想传位给十四皇子徐王殿下马将军的;才让火头军孙莫给马超传话叫他敢来南青城斋宫地下密室,将自己写给大楚皇帝张邦昌的亲笔信扎交给他。
马超从张邦昌手中拿到传国玉玺继承皇位名正言顺,可是康王赵构怎么办?他毕竟是赵佶的亲生骨肉。
赵佶的瞻前顾后,儿女私情的老毛病重新显现;是将皇位传给马超(马超以十四皇子徐王殿下的身份出现)还是赵构?宋徽宗一时间还真拿不定主意……
李师师走到宋徽宗身边说了声:“陛下,童太师、李宰相、马超大元帅让您去大庆殿会见群臣!”
大庆殿是北宋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
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
除正殿外,还有垂拱殿、文德殿、集英殿、升平楼等殿宇。
后宫有皇帝的寝殿数座,其中宋太祖赵匡胤住的是福宁宫。后宫中有池、阁、亭、台等娱乐之处。
李师师的提示使宋徽宗有点惊诧,童贯、李钢、马超三人让李师师给他传话,那就说明他们早就想好了套路;去大庆殿会见群臣,自然就是“人事安排”,宋徽宗不同意也得同意。
马超之前已经安排杨擎霄做殿前都指挥使,折中尉做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种世文做侍卫亲军步兵都指挥使。
朝廷最重要的三衙头目的安排是马超一手搞定的,马超可能还和童贯、李钢两人商量过。
宋徽宗的判断没有错,马超叫李师师给宋徽宗传话“上大庆殿”时,正在与童贯、李钢几人商量人事安排事项。
马超直言不讳地先对童贯讲:“童太师,末将和圣上通融过了,三个衙门的首领换成杨擎霄、折中尉、种世文!”
“老臣也是这个想法!”童贯油滑地打躬作揖,道:“十四皇子徐王殿下马将军阁下慧眼识金,可谓人尽其才;物以致用,杨擎霄、折中尉、种世文作三个衙门的首领最为合适!”
宋徽宗看了李师师几眼,见她一副武将行头:身披玄铁锁子连环甲,寒光顺着鳞片状的甲叶流淌,暗纹处还嵌着金丝勾勒的火凤图腾,随着呼吸微微起伏,似要冲破桎梏翱翔九天。
猩红披风在身后猎猎飞扬,边缘处用银线绣着狰狞的兽首,每一次摆动都仿佛有兽影浮动。
墨发高高束起,以玄玉打造的虎头冠牢牢固定,额前碎发被汗水浸湿,紧贴着光洁的额头。
剑眉斜飞入鬓,一双丹凤眼凌厉如鹰,眼尾处的丹砂痣随着眼神流转更添几分妖冶。
她微微眯起双眸,冷冽的目光扫过战场,宛如实质的威压让敌人不寒而栗。
挺直的鼻梁下,红唇紧抿成凌厉的直线,嘴角似挂着一抹嘲讽。
手中的鸾凤寒光刀泛着冷光,刀杆缠着红缨,随着动作轻颤,如同风中摇曳的血色火焰。
李师师单手握刀,另一只手随意地把玩着腰间悬挂的青虹宝剑,宋徽宗只感到一阵威武感向自己袭来。
曾经的红颜知己“脱胎换骨”成威风凛凛的将军,还亲口答应留在宋徽宗身边做贴身卫士。
这样的贴身卫士对宋徽宗是福是祸,赵佶自己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容不得宋徽宗有半点顾虑,李师师、红莲、十二女卫便簇拥着他向大庆殿走去。
太监李彦还真有本事,将徽宗朝做过官吏的人全都召唤过来;其中就包括投靠了张邦昌大楚政权的那些人。
张邦昌是个自知之明的人,宋徽宗一回到延福宫;便觉自己的“皇帝生涯”结束,大楚政权得官吏除过范琼逃亡应天府投靠康王赵构,还有几个铁杆儿跑去金营;剩下的官吏全都融入北宋的官吏队伍之中,包括王时壅、吕好问这些高级官吏。
宋徽宗来到大庆殿,童贯、李钢、马超、宗泽几百号文武大臣全都跪地恭迎。
宋徽宗凝重地穿过群臣跪地的留出来的通道,在李师师、红莲和十二女卫的陪同下,走上丹墀,坐进龙椅,太监李彦便宣读诏命:
“道君皇上重新复位是大宋官宦、子民的福气,现在宣读皇上复位后的第一号诏命:童贯为太师,李钢为宰相,宗泽为枢密院使、马超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现在由大元帅马超宣布敕命!”
李彦这个二皮脸什么时候被马超收买了?而马超这一手真个叫绝,让萧鼎直接以皇帝的名义起草诏命;指派太监李彦当着朝廷大臣的面宣布。
马超这一手其实是军师中郎将现代大学生郑斯文给出的主意,郑斯文在宋徽宗兴致勃勃地重游延福宫时就对马超“纳谏”:“道君皇上名义上重归皇位,但马大哥要牢牢掌握朝政大权不能旁落;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赶走金兵统一中原,还要灭亡即将崛起的蒙古人统一欧亚大陆!
“徽宗皇上现在只能给马大哥做个挡箭牌,兄弟估计徽宗信誓旦旦承诺将皇位让给马大哥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他生性优柔寡断,不会忘记亲生骨肉康王赵构;现在正统的传国玉玺在夫人手中,马大哥想做皇帝只是一闪念的功夫!
“但现在还不能急于称帝,因为应天府有康王赵构;完颜宗翰在失去大楚皇帝张邦昌后据说要立刘豫,刘豫可是个铁杆儿汉奸;还有大金国的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10万人马已经驻扎刘家寺完颜宗望军营,随时都有可能想汴梁城发起进攻!”
马超信服郑斯文,完全按照他的谋略去做;没有杀害李彦、李邦彦、王时壅、耿南忠这些奸臣而保证原北宋官吏体制的完整,以自己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对三衙首领进行任命:
杨家将后代杨擎霄为殿前都指挥使
折将军后代折中尉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种家军后代种世文为侍卫亲军步兵都指挥使
杨家将后代杨继宗为骠骑大将军
关羽后代关镇为辅国大将军
天台三女薛云霄、罗紫霄、翁楠霄为镇国大将军
光禄大夫马植亲兵马但为镇国大将军
……
马超宣读完大元帅敕命,郑重其事道:“皇上重归皇位,朝廷一干事务由皇上、童太师、李宰相、宗枢密使、大学士萧鼎、吕伯鉴和众臣共同操持;武将则要秣兵厉马,准备将占领南城和西城的金兵驱赶出去!”
马超话音一落,郑斯文以军师中郎将身份宣布:“明日辰时,高强比丘、李文沙门和本人要将阵亡将士张指挥的遗体送回郑家台,马大元帅和道君皇帝要是有兴趣,还请一道前往!”
宋徽宗听郑斯文如此讲,从龙椅上站直身子笑声呵呵道:“寡人那天听军师中郎将提到后世的郑家台,便就朝思暮想;明日如能动行,那将是人生一大快事!”
天台四女、李师师、红莲、关镇、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帮人听说要去后世郑家台,便将郑斯文围起来说叫带上他们(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