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历362年 勒迪尼斯帝国的首都佛伦伦萨。
此时距离加瑟里斯山战役已经一年有余,自从天穹之眼的雷达网络被盟军摧毁之后,勒迪尼斯对于战线上盟军的部队动向便只能依靠无人机侦察、超视距望远镜等物件了。
至于雷达,不是说勒迪尼斯帝国没有这个东西,而是盟军的雷达隐身技术和反雷达武器也是十分发达的,足够与勒迪尼斯的雷达系统做对抗。加上勒迪尼斯因为过去仗着天穹之眼的优势对雷达科研多少有些松懈,所以一时也拿不出能够突破盟军技术的侦察雷达出来。
基于以上原因,现在勒迪尼斯帝国只能选择收缩防线,据守一些重要城市。现如今的勒迪尼斯,就跟约顿堡战役前的盟军一样,国内的许多重要工业城市已经直接受到了盟军兵锋的威胁,基本上若是再输掉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就会有亡国之危了。
“后方的仓储已经告急了么···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后勤物资只能支持我们再维持一年半不到的部队规模···若是一年半内我们还没能将入侵的盟军击退并驱赶出去。我们自己的后勤反而会先压垮我们自己,最终导致战线的全面溃败···”
“得想办法集中兵力,主动寻求一场主力会战才行。只是现在天穹之眼系统被摧毁,我们能依靠的情报非常有限,恐怕···只能来一场豪赌了。”
勒迪尼斯国防部的会议室中,德雷克召集了勒迪尼斯军队的所有高级领导人,针对当前的战争形势展开讨论,商议破局的策略。
会议室外,早就入侵了勒迪尼斯国防部安保系统,悄无声息潜入的艾丽丝倒挂在大厅角落黑暗的房梁之上,用自己的超级听觉听了几句会议室内的议论,眼看着要窥探到勒迪尼斯指挥部的绝密军情,她却切断了自己的听觉模块,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无它,她今天的确是来终结奥因兹大陆的全面战争,进而覆灭勒迪尼斯这个国家的,但却没有想要覆灭这个民族的意思。所以,她也不会允许勒迪尼斯彻底输掉这场战争,进而被未来的奥斯维玛和维罗格尼彻底瓜分吞噬的。
奥斯维玛那边还好,维罗格尼艾丽丝可是看得通透——这个国家比起勒迪尼斯根本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比有德雷克执政的勒迪尼斯还要‘邪恶’几分,如果真让勒迪尼斯彻底失去了抵抗维罗格尼的军事实力。勒迪尼斯的人民必然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中。
趁着德雷克等人还在会议室里讨论的时间,艾丽丝轻易地绕过了国防部稀少的巡逻士兵,来到德雷克的私人办公室当中。
相比起当初的加瑟里斯山卫星基地,佛罗伦斯的国防部安保堪称是漏洞百出,艾丽丝轻易就可以潜入其中,甚至当作自己家一样自由行动。
不过考虑佛罗伦萨乃是勒迪尼斯的首都,乃是帝国的心脏所在。且目前是没有直接受到盟军兵锋威胁的,所以安保系统没有加瑟里斯山完善也是情理之中。
“办公室里还放了保险箱?里面是什么重要机密文件么?”
在勒迪尼斯的首都佛罗伦萨,这种充满未来科技气息的城市中居然能见到保险箱之类的东西,艾丽丝的第一反应就是怪异,下意识地以为其中装有勒迪尼斯的国家机密。
仔细探查了一番,艾丽丝便大概摸清了这台保险柜的情况——保险柜的开启需要输入正确的指纹锁和视网膜信息,应该都是德雷克的信息,且保险箱一旦打开,还会给持有者的通讯设备发送信息以做提醒。
视网膜和指纹锁都好办,艾丽丝早就获取到了德雷克的指纹和视网膜。若非拿到了这些信息,一个星期以前,艾丽丝又是如何潜入德雷克的私人宅邸当中,进而掳走了他的妻子和小女儿的呢?
唯独麻烦的是那个提醒信息,需要费艾丽丝一些功夫,找到其向外传输信息的信道,然后加以覆盖,才能避免送出那条信息——她可不想引起德雷克的警惕。而在零信息的条件下搜寻这条信道,对艾丽丝来讲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终于,在长达十五分钟的探索之后,艾丽丝终于成功检索到了那条信道,并对其施加了屏蔽手段,将保险箱给打开了。
然而,艾丽丝并没有看到料想中的机密文件的身影,保险柜之中,仅有四五张相片,和一本厚达二十厘米,重约十一公斤的笔记本而已。
“······”
“哈,也是,真要是机密资料的话,怎么可能放在这种保险箱里呢?非要论安全性的话,星宫里那台不联网的超级计算机才是最佳的存储地点。”
“不过,这个笔记本里,记录的又是些什么东西?德雷克能将它锁在自己办公室的保险箱里,至少说明这东西对他还是很重要的。”
带着些许好奇心,艾丽丝翻开了这本厚重的笔记本,草草扫了几页之后,就大致明白了这个笔记本的作用——记录德雷克个人的生平经历,算是类似日记之类的存在。
“不过···如果真是日记,就算德雷克是个快七十岁的老登了,他的日记也不该有这么厚吧···总不能是他天天都要记录自己的详细生活,一写写个三四页出来?那也太离谱了,小说作家都没他这么勤奋。”
带着这个疑惑,艾丽丝看得稍微仔细了一些。
德雷克的这篇‘日记’,开始写的时间都很晚。第一篇记录的时点是德雷克十二岁的时候,故事的内容很惊险——居然是描述了德雷克遭遇的一起绑架勒索案件。
若非这篇‘日记’,艾丽丝都想不到,德雷克的少年,居然还经历过这种惊险的事情。
在德雷克的记录中,这次的绑架勒索,绑匪的首领即便已经拿到了钱财,却依然打算撕票——德雷克毕竟是西蒙斯家族嫡系的独苗,受仇富心理的驱使,他便做出了撕票的决定。
而德雷克之所以能从那件意外中捡回一条性命,则是得到了另一名绑匪的舍命相助——那名绑匪纵然贪图赎金,却也有自己的底线,坚决反对撕票的决定。
然后,这名绑匪为了守住自己的底线,居然以命相搏,带着德雷克逃出了被禁闭的仓库。在最终付出了一条胳膊和下半身截瘫的代价之后,成功救下了少年德雷克的性命。
“皮亚努先生曾经是一名教师,被勒迪尼斯扭曲的社会生态逼上了绝路,最终选择成为劫匪。但他却依然保留着为人的良知,恪守自己的底线。”
这是德雷克在事件最后的一句评语,只是从字迹来看,这句评语的落款时间和故事记录的时间显然不同,大概是少年德雷克的记录,青中年德雷克的评价吧。
之后一些零零杂杂的故事和记录,则多数都与西蒙斯家族有关。艾丽丝过去在看勒迪尼斯历史的时候是看过西蒙斯家族的发展史。德雷克书中的记载,也和她的了解隐隐相合。
德雷克父亲年轻的时候,其父亲——也就是德雷克的祖父在战争负伤而过世较早,导致家族嫡系力量大幅度削减,所以继承家业之后根本无法压制家族的其他分支,度过了一段极为艰难的时光。
剧情算是很熟悉···无非就是分支开始欺凌嫡系,抢夺权力,甚至开始打世袭爵位的主意。
随后,德雷克的父亲以放弃嫡系的绝大多数产业为代价,带着一笔启动资金和公爵之位‘出走’,经历一番辛苦之后,成功开创了西蒙斯家族的‘商业帝国’。虽重建了家族嫡系的荣光,却也因为这段出走的经历和旁支交恶,所以在德雷克少年青年时期,经常会遭遇两边的冲突事件,因此对家族极为厌烦。
只是,尽管知道德雷克对旁系亲属不感冒,但看了这本‘日记’之后,艾丽丝还是刷新了自己的认知——日记之中,德雷克几乎是极尽粗鄙之语,责骂这些亲属的自私和愚蠢,和她印象中运筹帷幄,温文尔雅的‘国家栋梁’形象差之甚远。
家族故事之外,也夹杂了一些温馨小故事——德雷克的父亲在勒迪尼斯的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慈善机构,佛罗伦萨就有数家,所以德雷克会经常随其父去其中的几所孤儿院探望那些儿童,陪对方玩耍什么的,算是日记中少有的惬意时光。
之后,就是德雷克从军校毕业,正式开始参军的过程了。
翻过长长的篇章,艾丽丝也是见识到了青年时期德雷克意气风发的一面——大大小小十几场平叛战役,在德雷克的优秀指挥下几乎都是平推取胜,军功加持之下,德雷克的晋升之路也是平步青云,不过四年的时间,就从一名中尉晋升成为了勒迪尼斯的军队大校。
当然,其中也带有一些德雷克平叛过程中的见闻。多是描述叛乱影响地区的平民和叛军的状况和来历,还夹杂着德雷克愤怒和同情兼而有之的复杂情绪。
在日记当中,他理解有些叛军因生计选择反叛的行为,也知道勒迪尼斯的国家大政和社会风气烂到了什么程度,但却无法原谅这些人对叛乱区内其他平民的掠夺和裹挟等行径。所以基本每一场平叛战役,他都会对反叛的盗匪予以坚决且无情的绞杀,根本不会给对方任何投降的机会。
一路阅读下去,数着时间——此时德雷克已经参军四年有余了,按照艾丽丝的记忆,德雷克似乎就是这个时间,患上了战后创伤应激的心理疾病,然后从军队退役,在家中修养了几年的时间。
‘原来如此···中尉时期最开始的军队老伙计们在平叛的战役中逐渐凋亡殆尽。经历了这种事情,当事人要么是变得越发冷漠,视士卒生命为无物,要么就是无法承受,进而产生自闭之类的创伤应激症状,这样看起来,德雷克显然是后者···’
只是读到这里,自德雷克记录‘日记’开始,已经是十五年的时间了——此时的德雷克已经二十七岁。但却只占了这本日记百分之一不到的篇幅,艾丽丝觉得十分怪异···
再往后看,是德雷克饱受心理疾病折磨的那段岁月,字里行间,艾丽丝都能感觉到德雷克当时的精神状态有多么错乱——时而自责、时而愤怒、时而崩溃、时而冷漠。甚至大部分日记都是用血来书写的,不止是德雷克的,他妻子戴安娜,还有他长子克林兹的血液都被包含其中。
其中让艾丽丝有些大跌眼镜的,是德雷克居然也对勒迪尼斯帝国极尽诋毁与谩骂,甚至更是发出了‘不论是对奥因兹大陆还是对勒迪尼斯的人民,勒迪尼斯这个国家都是死得越早越好’的暴力言论。
“······”
随后,在德雷克妻子戴安娜的照料之后,德雷克的精神状态开始恢复正常,本人也开始在日记中反思自己的作为。
最终德雷克回归军旅,重操旧业,从这里开始,艾丽丝终于是明白了这本日记如此厚重的原因——或许是受之前心病的影响,德雷克突然开始记录自己麾下每一个阵亡士兵的详细资料了。
看到这里,艾丽丝也是失了兴趣,加速了手上的翻阅动作,同时对德雷克这种近似于‘圣母’的心态,也多了几分厌恶。
此时此刻,艾丽丝的脑海中翻出了一个念头——若是德雷克不是这种圣母心态,杀伐果决一些,早早将勒迪尼斯的那些蛀虫和皇室全部图图掉,当年那起导致勒迪尼斯帝国后方国家政局崩溃的政变事件,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直到翻阅到德雷克记载的下一个‘大事件’——他的挚友兼导师,列维·伊里奇·弗拉基米尔的死亡事件,艾丽丝才卸下了这种想法。
原来在列维死后,德雷克在挚友死亡和手足背叛的刺激之下,决定弃武从文,向勒迪尼斯的政界进发,以求掌握更多权力,实现列维拯救家国的遗愿,同时也将此设为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
在那之后,德雷克就做了一个分析——其中当然也涉及了采用血腥手段夺取政权军权的思路研究。最终是认为这并非是一条可取的道路,并从国家历史、皇室威信、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论据之充分,即便是带着偏见情绪的艾丽丝也无法反驳。
‘也是···勒迪尼斯自身的危机不止来自于自身的积病,同时也来自于外部——即其发展历史中对其他国家剥削太狠导致的外交困局和国际声望破产。’
‘德雷克掌权的时候,不论是奥斯维玛还是维罗格尼,其实都已经在暗地筹划战争了···德雷克若是用血腥手段对付皇室和其他贵族,虽可以加速自身集权的进度,却也容易让勒迪尼斯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中···’
‘毕竟,在德雷克掌权的初期,几乎全部精力都消耗在了将勒迪尼斯的各类先进科技变现,以填补勒迪尼斯的工业缺口之上。在这之前,奥维盟军虽未完成战争准备,但勒迪尼斯脆弱的国家基础也经不起血腥政治的折腾,之后又有奥维盟军的战争压力,德雷克除非是脑子抽了,才会做出那种选择。’
之后,是德雷克当年夺取勒迪尼斯军权的那起军事政变。
原来,列维的死亡不止是那个叫卡普兰的监军从中作梗,也是奥斯汀元帅的指令——只是德雷克似乎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坚持认为奥斯汀只是想激怒自己而已。
原来,奥斯汀元帅的结局并非勒迪尼斯官方所说的病逝,而是奥斯汀自己选择饮下了毒酒,放弃了德雷克提供的‘归隐’选项。
原来,德雷克当年之所以能以那场政变顺利地掌握帝国军权,除了他自己的布置以外,还有五分功劳,要归属于奥斯汀元帅的主动交接。
事件的背后,艾丽丝也有看到德雷克充满愤怒与委屈的批语。
德雷克愤怒于奥斯汀元帅以死相逼,要求德雷克全心全意为国效力——即便他早就将此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但奥斯汀元帅就是要用自己的死,给德雷克身上背一项道德压力,背上被自己父亲疏远的代价,督促他继续负重前行。
在德雷克看来,这种来自亲密长辈的不信任,让他非常,非常受伤。
同理,列维当年的死也是一样——明明有西蒙斯家族的保护,就算是勒维尔十世也不可能强杀列维的。即便当年卡普兰监军的事情真的有奥斯汀元帅点头,只要列维自己不想,没人能逼他喝下那杯毒酒。
但他们都还是那样做了,就为了将那份沉重的责任背在德雷克的身上。
他们成了为勒迪尼斯付出生命的‘烈士’。他们愿意为勒迪尼斯付出自己的一切,却不愿意为德雷克的个人感情做出哪怕一分一毫的让步——明明德雷克都很想让他们活着,很需要他们这些朋友,但就是没人在意过他的感受,甚至连德雷克的父亲都是如此。
“他们难道没有想过,明明不是必死之局,却非要拿自己的性命逼迫活人承担他们的遗愿。这种做法,其实只能欺负那些良知尚存,且真正在意他们的人吗?若我真的是一个冷漠无情、无国无家的卑鄙小人,如何会被这种伎俩胁迫?他们只会白死罢了!”
德雷克的委屈之情,溢于言表。
‘······’
看到这些话语,艾丽丝也随之沉默,下意识地想起了自己那些牺牲的队员们。
一时间,艾丽丝的心境也变得压抑,只是低头默默翻书,不再思考这些事情。
继续看下去,就很少看见有营养的内容了,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资料登记或是政治事件分析,偶尔夹杂几句带有发泄意味的自我反思批语。
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资料登记都不再是德雷克手写,而是打印机打印,德雷克自己的记录占比也是越来越少——大概是身上挑的担子越发沉重,空闲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没时间写日记了的缘故吧。
少数亲笔书写的记录,也基本都是在宣泄情绪——比如勒迪尼斯后方那起打破了帝国胜势的政变之后,德雷克就经常在日记中侮辱谩骂勒维尔十一世。甚至时不时地分析自己到底该不该杀了那个狗皇帝,最终却又只能委屈地给出一个‘还不是时候’的结论,让艾丽丝觉得有些好笑。
但这种好笑的感觉也只是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已,很快就被心酸给重新取代。
毕竟···自从那场政变之后,勒迪尼斯的国家状况就开始急转直下,基本看不到什么好消息了,德雷克的记录,也基本都充斥着强烈的负面情绪,光是看着都让艾丽丝心生无力之感。
新元纪354年,第七研究所的那场‘实验’,德雷克在日记中也有记录,到了这里,或许是受这件事情的刺激,或许是之前的阅读使艾丽丝的压抑早就积累到了峰值,她果断合上了这本厚厚的日记,胸口起伏不断,努力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某种情绪。
“你来了,勒夫?怎么样,有戴安娜和小菲茨的消息了吗?”
正当艾丽丝愣神之际,办公室外传来一阵响动,以艾丽丝强大的听觉,很容易就能捕捉到门外人的对话内容。
“没有,父亲,我是来传递一则消息的——前线的格罗纳将军传来讯息,奥斯维玛麾下一支小股部队成功绕过了我军部署在沃尔森市外围的防线,爆破了我们安置于其中的战车生产线。尽管城内的部队救援及时,使得生产线本身得以留存,但近一个月制造的战车,却是被损毁了三分之二有余。”
“······”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趁着门外德雷克与勒夫对话的时间,艾丽丝迅速将办公室内的一切都还原,然后藏入了阴影之中,等待下手的时机。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满脸憔悴的老者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进来,瘫坐在椅子上面,呆望着头顶的天花板。随后不知为何,突然开始哭泣起来——也不知道是为了失踪多日的妻女,还是因为前线传回的一则又一则坏消息。
“走吧,德雷克,是时候解脱了。”
肩膀突然被搭上了一只手,低沉的女声从背后响起,德雷克反应很快,正欲回身反击,就被一记手刀打在了颈部,昏死过去。随后被艾丽丝悄无声息地带离了这座戒备松散的‘国家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