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祭祀活动始终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从远古时期对自然神灵的顶礼膜拜,到如今传统节日里对祖先的缅怀追思,祭祀承载着人们对未知的敬畏、对祖先的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孔子所言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虽寥寥数语,却如黄钟大吕,道破了祭祀文化的核心真谛,为我们理解祭祀活动的本质与意义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一跨越千年的智慧,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沉淀,又在时代的变革里焕发新生,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

一、祭祀之源:文明初绽的精神寄托

(一)原始崇拜与祭祀雏形

当人类刚刚走出蒙昧,面对风雨雷电、寒暑交替、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无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便将其归因于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在这样的认知背景下,原始崇拜应运而生,祭祀活动也随之萌芽。在非洲刚果盆地的库巴部落,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祈雨祭祀仪式。每当旱季来临,部落成员会聚集在由巨大树干搭建的祭坛周围,巫师身着用兽皮和羽毛精心装饰的长袍,手持镶嵌着彩色宝石的权杖,伴随着急促的鼓点与低沉的吟唱翩翩起舞。他们坚信,通过这种虔诚的舞蹈与祈祷,能够唤醒沉睡的雨神,让雨水重新滋润干涸的大地。这种将身体律动与精神信仰紧密结合的祭祀方式,生动展现了原始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

在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与祭祀相关的遗迹和文物。辽宁牛河梁遗址中,规模宏大的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展现出当时人们对女性祖先的崇拜。女神庙内供奉着的泥塑女神像,虽历经五千年岁月侵蚀,但其轮廓仍清晰可辨,面部表情庄严而慈祥,双臂残缺却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积石冢中随葬的玉器,如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等,不仅工艺精湛,更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学者研究发现,这些玉器的造型与当时人们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密切相关,可能是祭祀活动中沟通天地、连接神灵的重要礼器。

原始祭祀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舞蹈、音乐与献祭相互交融。舞蹈是祭祀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自然现象的形态,试图与神灵建立联系。例如,在北美洲印第安部落的狩猎祭祀中,勇士们会身披兽皮,模仿野兽奔跑、扑食的动作,在篝火旁激烈舞蹈,祈求狩猎成功;在东南亚的稻作民族中,每到播种季节,村民们会头戴稻草编织的花环,以舒缓的舞姿模拟植物生长的过程,希望获得丰收。音乐在祭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鼓、号角、骨笛等乐器的声音被认为能够传递人类的诉求,吸引神灵的注意。在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经专家复原后发现,其音色低沉浑厚,能够传播至数公里之外,极有可能在当时的祭祀活动中用于召集部落成员、营造神圣氛围。而献祭则是祭祀活动的核心环节,人们将食物、牲畜甚至珍贵的物品献给神灵,作为沟通的媒介。在浙江良渚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被焚烧过的动物骨骼和玉器残片,推测是祭祀时的献祭遗存,这些祭品的丰富程度,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祭祀活动的重视程度。

(二)祭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文化逐渐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向更加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向演变。在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大量出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祭祀活动的盛况。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祭祀的记载,包括祭祀的对象、时间、方式以及祭祀的结果等。商王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祭祀的对象不仅有天地、祖先,还有各种自然神灵,如河神、山神等。其中,“燎祭” 是殷商时期常见的祭祀方式,人们会在祭坛上堆积柴草,将祭品放置其上焚烧,让烟雾升腾,以为这样可以将祭品送达神灵。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祭祀坑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被烧焦的兽骨和灰烬层,这些遗迹便是 “燎祭” 的有力证据。此外,“酒祭” 也是殷商祭祀的重要形式,人们以酒为祭品,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从甲骨卜辞中可知,商王在祭祀前会通过占卜来确定祭祀的时间、祭品的数量等,如 “贞:翌癸卯酒大甲,亡祸?”,反映出当时祭祀活动的严谨与庄重。

到了周代,周公制礼作乐,将祭祀纳入严密的礼制体系。祭祀的等级、规格、仪式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祭祀的对象、方式和规模都有所不同。天子可以祭祀天地、祖先和各种神灵,诸侯只能祭祀本国的山川和祖先,大夫和士则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这种严格的祭祀制度,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周礼》中详细记载了祭祀的流程和规范,从祭祀前的准备,到祭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祭祀前,参与者要进行斋戒,天子需在斋宫斋戒三日,通过沐浴、更衣、素食等方式净化身心;祭祀时,要使用特定的礼器和祭品,如天子祭祀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且礼器的纹饰、造型都有严格规定,鼎上的饕餮纹象征威严,簋上的云雷纹寓意祥瑞。祭祀仪式按照迎神、献牲、读祝文、酌献等顺序进行,每个环节都需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稍有差错便可能被视为对神灵的不敬。

在这个时期,祭祀文化与政治、伦理等方面紧密结合。祭祀被视为 “国之大事”,与战争并列。通过祭祀活动,统治者强调自己的统治是顺应天命,是神灵和祖先的意志,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例如,周武王在伐纣前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昭告天下自己是奉天命讨伐无道昏君,以此获得民众的支持。同时,祭祀也成为了弘扬伦理道德的重要方式,人们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传承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对家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进而推广到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与奉献。《礼记?祭统》中提到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强调祭祀是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达,通过祭祀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二、孔子之思:祭祀背后的精神内核

(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的深意

孔子提出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强调的是祭祀时应有的态度和心境。这里的 “如在”,并非指神灵或祖先在物理意义上的真实存在,而是要求祭祀者在内心深处坚信他们的存在,以一种虔诚、敬畏的态度进行祭祀。在祭祀过程中,祭祀者要全身心地投入,仿佛神灵和祖先就在眼前,与自己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精神上的专注和虔诚,是祭祀活动的灵魂所在。

以传统的春节祭祖为例,许多家庭会在除夕夜准备丰盛的祭品,摆放在祖先牌位前。祭品不仅有鸡、鱼、肉等美食,还会摆放象征吉祥的水果和糕点。全家人整齐地排列,按照辈分依次上香、行礼。上香时,人们会双手举香过头顶,闭目默念对祖先的敬意与祝福;行礼时,动作庄重缓慢,三跪九叩之间,饱含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虽然我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祖先的灵魂是否真的存在,但通过这种仪式,人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感受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这种 “如在” 的感觉,让祭祀活动超越了简单的形式,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

从哲学角度来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体现了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仅仅关注物质层面的追求,还要重视精神世界的丰富。祭祀活动让人们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家族和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有着传承和发扬先辈精神的责任。同时,这种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之情,也有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在面对道德抉择时,能够坚守内心的良知,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神灵和祖先的注视之下。在古代,许多商人在经商前会祭祀财神,祈求生意兴隆,但同时也会告诫自己诚信经营,因为他们认为财神不仅会带来财富,也会监督自己的行为。

(二)“吾不与祭,如不祭” 的内涵

孔子进一步强调 “吾不与祭,如不祭”,这句话从反面阐述了祭祀的本质。如果祭祀者本人没有亲自参与祭祀,而是让他人代替,即使祭祀的仪式再隆重、祭品再丰盛,也失去了祭祀的真正意义。因为祭祀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式,更重要的是祭祀者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只有亲自参与祭祀,才能真正投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感恩。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的发展,一些祭祀活动逐渐流于形式。例如,在一些商业祭祀活动中,人们花钱请专业的祭祀团队代为进行祭祀,自己却置身事外。这些祭祀团队往往会按照固定的流程和模式进行操作,虽然场面壮观,但缺乏祭祀者的真情实感。这种做法虽然看似完成了祭祀的任务,但实际上与孔子所倡导的祭祀精神背道而驰。真正的祭祀应该是祭祀者内心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与神灵和祖先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就像在清明节,有些人会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亲自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清理墓地,在墓前诉说生活中的点滴,这种亲自参与的祭祀方式,才能让祭祀者在与亲人的 “对话” 中获得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安宁。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吾不与祭,如不祭” 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它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形式的规范,更要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培养。就像祭祀一样,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没有真正理解和认同其中的价值,那么这种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氛围,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祭祀之变:时代浪潮中的传承与挑战

(一)现代社会祭祀活动的新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祭祀活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方面,祭祀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祭祀方式主要是在祠堂、墓地等场所进行,而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地域的限制,出现了许多新的祭祀形式。例如,网络祭祀逐渐兴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为逝去的亲人创建虚拟的纪念空间,在网上进行献花、留言、点烛等祭祀活动。这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身在远方的人们也能方便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一些网络祭祀平台上,用户还可以上传亲人的照片、视频,制作个性化的纪念页面,让祭祀活动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另一方面,祭祀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祭祀中,主要是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和祈求,而现代祭祀更多地融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感恩。例如,在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许多人还会参加植树造林、环保公益等活动,以绿色、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一些地方还会举办清明文化节,通过诗歌朗诵、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祀。这种祭祀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赋予了祭祀新的时代意义。

此外,现代祭祀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更加广泛。在过去,祭祀活动主要由家族中的长辈主持,年轻人参与较少。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祭祀活动,他们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祭祀习俗,还积极创新祭祀方式,让祭祀活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也开始举办各种祭祀活动,将祭祀文化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推广和传承,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例如,一些城市的社区会组织居民共同祭祀社区的历史名人,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祭祀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尽管祭祀文化在现代社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的祭祀场所和设施遭到破坏或消失。一些古老的祠堂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维护,逐渐坍塌;墓地也因为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而被占用。在一些城市的旧城改造中,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祠堂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建筑。这些祭祀场所的消失,不仅影响了祭祀活动的正常开展,也让人们失去了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祭祀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祭祀习俗缺乏了解,甚至认为祭祀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不愿意参与其中。同时,西方文化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大量涌入,也分散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力,导致祭祀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据调查,在一些城市中,只有不到 30% 的年轻人了解传统祭祀习俗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此外,祭祀文化的商业化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祭祀活动过度商业化,推出各种豪华的祭祀套餐和高价祭品,使得祭祀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庄重和神圣。在一些祭祀用品市场,祭祀用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用黄金、钻石等贵重材料制作的祭品。这种商业化行为不仅破坏了祭祀文化的内涵,也让人们对祭祀活动产生了反感和抵触情绪。

四、祭祀之重:当代社会的价值回归

(一)祭祀与文化认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认同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祭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通过参与祭祀活动,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感受到自己与民族、与历史的紧密联系。在祭祀祖先的过程中,家族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缅怀先辈的功绩,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这种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促进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例如,在海外华人社区,春节祭祖活动一直是重要的文化传统。无论身在何处,华人都会在春节期间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在旧金山的唐人街,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游行,游行队伍中不仅有舞龙舞狮表演,还有穿着传统服饰的华人举着写有祖先名字的牌位,沿着街道缓缓前行。这种祭祀活动不仅让海外华人保持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让他们的后代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祭祀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感恩奉献等,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一些家族祭祀活动中,长辈会向晚辈讲述家族的历史故事,教导他们要诚实守信、勤劳善良,这些传统美德通过祭祀活动代代相传。

(二)祭祀与心灵慰藉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显得尤为重要。祭祀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平台。当人们面对亲人的离世,内心会充满痛苦和失落,通过祭祀活动,他们可以将内心的思念和悲痛表达出来,获得情感上的宣泄和安慰。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与逝去的亲人进行 “对话”,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这种心灵的交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亲人的存在,减轻内心的痛苦。

在日本,有一种名为 “盆踊” 的祭祀活动,在每年的盂兰盆节期间举行。人们穿着传统服饰,围绕着临时搭建的舞台载歌载舞,通过这种方式迎接祖先的灵魂归来。在舞蹈过程中,人们将对亲人的思念融入到欢快的节奏中,在欢笑与泪水的交织中,实现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慰藉。此外,祭祀活动还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自己的人生。在祭祀神灵和祖先时,人们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例如,在一些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会写下自己的心愿和对未来的期许,将其与祭品一起焚烧,寓意着将心愿传递给神灵和祖先,同时也提醒自己要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祭祀与社会和谐

祭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强调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这种敬畏之情能够转化为对自然、对他人的尊重。当人们尊重自然规律,爱护一草一木时,便在无形之中维护了生态平衡;当人们以敬畏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社会的包容性与凝聚力也会随之增强。

在云南的哈尼族,有着独特的 “昂玛突” 祭祀活动。每年春耕前,哈尼族人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祭祀寨神 “昂玛”。他们认为,寨神掌管着村寨的兴衰和农作物的收成,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神灵的庇佑。在祭祀过程中,全寨人共同参与,杀猪宰牛,供奉祭品,载歌载舞。同时,哈尼族人还会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规定在祭祀期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禁止砍伐山林、破坏水源,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这种将祭祀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哈尼族的梯田生态系统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哈尼族的梯田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杰作,更是祭祀文化中敬畏自然思想的生动体现,它证明了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祭祀活动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传统的家族祭祀中,分散在各地的家族成员会在特定的节日里相聚一堂,共同祭祀祖先。在这个过程中,长辈会向晚辈讲述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晚辈则通过聆听和参与祭祀,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家族内部的交流与互动,不仅增进了亲情,还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例如,在福建的一些宗族中,每年的清明祭祖活动都会吸引数百甚至上千名族人参 加。祭祀结束后,家族会举行盛大的宴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交流生活中的点滴。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矛盾和隔阂在亲情的温暖下逐渐消融,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同时,这种家族祭祀活动也培养了人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让大家明白自己不仅是独立的个体,更是家族和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祭祀文化的社会和谐价值也在不断得到拓展和创新。一些城市社区组织的公祭活动,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革命先烈或社区历史名人。通过这种方式,居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祭祀仪式上,人们会讲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或名人对社区的贡献,这些故事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此外,一些企业也开始借鉴祭祀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在企业内部开展感恩活动,让员工感恩企业的培养、同事的帮助,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这种将祭祀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祭祀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然而,在传承和发扬祭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一方面,要防止祭祀活动过于形式化。虽然祭祀仪式是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精神内涵,祭祀活动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例如,有些地方的祭祀活动变成了一场华丽的表演,人们只是为了展示而进行祭祀,却没有真正投入情感和敬畏之心。另一方面,要警惕祭祀文化中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传统祭祀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些与现代科学观念不符的内容,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对于一些祭祀活动中出现的占卜、算命等行为,我们要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迷信。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祭祀文化,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加强对祭祀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学校可以将祭祀文化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历史、语文等学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祭祀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如参观古代祭祀遗址、参与传统祭祀仪式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祭祀文化的魅力。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祭祀文化的表现形式。除了已经发展起来的网络祭祀,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人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例如,通过 VR 技术还原周代的禘祭场景,让人们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祭祀的全过程。此外,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祭祀文化的知识和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最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祭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保护传统祭祀文化的传承,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活动。例如,政府可以设立祭祀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修缮祭祀场所、培养祭祀文化传承人;企业可以开发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将祭祀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社会组织可以举办祭祀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祭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孔子的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不仅仅是对祭祀活动的一种描述,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祭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态度,传承和发展祭祀文化,让其在促进文化认同、提供心灵慰藉、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对祭祀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莽穿异世界夏初见易楠平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道士不好惹末世来袭:我靠修仙上位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校园至尊高手奥特:从抽贝老黑十管血开始!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虚澜网游之无敌盾战火影你是我的一道光重生年代:玄医小福妻她超好撩开局一座核心舱NBA:我要当Goat王!明明是我攻略你,不是你攻略我过分!开局氪金万亿别人还怎么活如懿传卫嬿婉重生之浴血而归原神我是史莱姆沈翩枝贺厉存缩小版大佬带资上门最新章节在线阅读HP:与斯内普的拉扯日常重生八零:带着糙汉摆摊致富赵原柳莎小说全本免费阅读烟斗老哥作品林小树联盟:开局唢呐,送走了周姐呆妹我的内娱穿越之旅女神的全职兵王开局超S级天赋,我把求生当度假重生1994:从下岗工人开始女配大人觐见盗天墓之昆仑秘境龙族之影游戏神豪,成长型系统你怕不怕网游之全服公敌斯坦索姆神豪快把我爸带走梦境封神55超人赵原柳莎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给将军送粮后,竟成了我的小娇夫赵原柳莎医路青云免费阅读全文水洛蓝冷钰全文免费阅读正版【综漫】我不是XXX古人看我玩星穹铁道风水小宗师水洛蓝冷钰小说全文完结阅读免费EXO之故事的恶女都市狂龙行天下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游戏王:决斗者的奇幻冒险
半壁书屋搜藏榜:网游:天赋太强,游戏开局就维护开局滋崩,我在派派疯狂猎杀!篮坛传奇富豪超能进化:我的兵种有点贵黑境时代西游之从加入诸天聊天群开始英雄联盟之传奇归来我真的不修仙从一级玩家,重新开始全境入侵又被电竞狙神带飞了末日降临之天赋异禀我在火影成立夸夸教玄门大佬混都市网游之我的世界什么叫开挂型射手啊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穿越三代:开局我火你悔NBA:开局一张三分体验卡葬送的芙莉莲:永恒之旅超级打工仔趣谈百家姓原神:在提瓦特养老加入了聊天群万物品鉴系统氪金十亿,游戏开始修为反馈!腹黑王爷又吃醋了我能看透卡牌的隐藏说明掌上娇娇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云婷君远幽盖世小村医网游:我觉醒了两个隐藏职业足球生涯:从躺冠到成为传奇孤城重启全民游戏:我能召唤赤月恶魔从贞子开始制作怪谈游戏三无勇者搞事中我在异世无限氪金爽翻天!我靠美食成为全朝首富豪门婚色:总裁娇妻太迷人和平精英之逆风而起吐槽篮球仙帝的自我修养卓简傅衍夜你的情深我不配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阮白慕少凌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免费阅读全文重生校园当丑女被龙之队开除,我成了禁区之王无职:没天赋剑士又怎样次元之王者降临一只灰狼变身萌主播:大神,站住!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游戏异界:你是玩家?我是谁?小号全在巅峰榜,你逼我挖矿?超神玩家很气,和甩了我的前任HE了海上求生:我抽到了上古神船图纸慢性齿痕零点四秒从法丙开始:我才是真正的大巴黎救命!副本boss又逮他谈恋爱美漫:从向黄老汉征兵开始收容重生宝可梦,从独角虫开始康陶继承人白天装义体晚上拆公司快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赛尔传这个催眠师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人在汉东,重生祁厅长,已黑化!穿书之我靠百灵树虐渣致富白武男之异世界冒险重生傻柱:开局暴揍易中海豪门风云沈氏家族的荣耀与征途开局钻石宝箱,全服为我疯狂系统助力:带着记忆做女人穿越盗笔,我和闺蜜分工明确红楼梦之王熙凤想要幸福入宫后,若曦被康熙独宠后宫不是恶毒NPC吗?怎么这么乖?北凉世子?我让徐凤年当去爆裂飞车:我的飞车是神兽高加林的逆袭之路终极修美之我只为你心动云深处,社恐师尊与我共风月重生布朗尼,但我能选秀模板战争:无限火力无限从祖安开始人渣总是被强迫火影之时雨日常斗罗V:退婚你提的,我走后你哭什么?一不小心把自家妹妹辅助成超神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木叶养老院:全员竟然专精死遁?满级人类,我,逼王奈克瑟斯猜不猜的出是什么名柯之那一瓶新酒反云隙光综影视:另一个人的救赎全职法师之时空之眼HP之另一种可能退役大佬独宠娇妻太甜了撩拨仙君重生后,我居然被娇宠了安陵容重生:好友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