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统一之路充满了血腥与暴力,实际上是以强大的武力作为支撑,才得以让北方实现统一。
那些对大秦怀有敌意、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守旧势力,已经在大秦的铁腕清洗下灰飞烟灭。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北方地区的人口因五胡之乱几乎消耗殆尽,人口数量根本支撑不起工业化体系建立。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离石的穿越重生,他从内心深处极度反感过去那种株连九族的残酷律法,以及主流社会所采用的砍手跺脚之类惨无人道的肉刑,这都会消耗稀缺资源,大秦帝国的人口数量。
毕竟,大秦本身的人口数量本就稀少,如果依旧动辄施行这些残忍肉体刑罚,必然会导致大量无辜之人变成残疾,如此一来,北方尽是些缺胳膊少腿的残缺之人,拿什么来建立工业化体系,如果用胡虏战俘,先不论能不能培养出合适的工人群体,就算是培养出来,那也是资敌,岂不知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对于一些罪行并不显着的守旧势力,大秦选择网开一面,使其得以侥幸留存,慢慢改造北方幸存的世家。
而后,随着大秦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增长,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令应运而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废奴令。
此令一出,那些曾经附庸于世家大族的奴隶们纷纷获得了解放,重获自由之身。与此同时,大秦将从五胡手中抢夺而来的土地和山林,尽数收归国有,这就合情合理,毕竟土地没有从世家豪门手中抢来,道理上谁抢到的就归谁。
所有权的拥有者,在大秦征伐时早已杀光,而这片辽阔的国土在名义上,皆归离石一人所有。
这样的做法在理论层面实则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依据作为支撑,那句流传千古的古老训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最好的佐证。
在天下人的眼中,家天下已经被人认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底层平民无所谓,只要有能生存的方式,他们就不会反对,可残存的守旧势力就不一样了。
这些人的家族世代累积下来了巨额财富,对于新兴的秦纸币却毫无信任感可言。
由于他们既拥有土地资源,又掌控了大量人口,一直以来都是过着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贵生活,因此完全丧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对于从事农耕这种需要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他们觉得有失身份,而且难以拉下曾经高高在上的面子。
这些守旧势力唯一还能够倚仗的优势,便是相较于普通平民而言,稍微多那么一点点知识储备,还有累世典藏下来的各类典籍。
但现今大秦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已然下定决心大力普及教育,并强制要求所有平民都必须具备识文断字的基本能力。
如此一来,那些守旧势力自然对此举深感抵触与不满。若不是因为大秦军队实力过于强大,这些守旧势力恐怕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揭竿而起反抗大秦统治了。
尽管目前守旧势力尚未公然造反,但实际上他们一直在暗中蛰伏隐忍,静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
归根结底,他们始终坚信那一张张如同欠条一般的秦纸币,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实际流通价值的货币。
所以,他们选择默默等待时机,与此同时,大秦内务府则马不停蹄地新建起各类工厂,同时大量招募社会上众多无所事事的流民进入其中工作。
并非前往农田耕耘劳作,以种植庄稼获取食粮,而是选择投身于工厂成为一名工人。发放工资所采用的形式亦非传统的银两或铜钱,而是崭新的纸币,用纸币切断世家门阀控制部曲的渠道。
那些因循守旧的势力一直在等待着时机,等大秦发行的纸币丧失其应有价值和效用的一天。待到那个时候,他们便能够凭借自家积攒多年的财富,重新通过行贿买官、购爵等手段,恢复往昔的荣华富贵,恢复世家门阀所有的特权。
然而,日复一日地苦苦等待,他们始终未能盼到大秦主动登门求和、寻求援助。
恰恰相反,反倒是他们这批守旧势力率先按捺不住,不得不开始有限度地使用起大秦的纸币。
原因在于,当时大秦出售的各类生活用品,均只接受以纸币作为支付方式,让纸币真正的具有了购买力,还开始大范围流通。如此一来,这些守旧势力迫于无奈,只得被迫适应这种局面,并在一定范围内运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而就在此时,大秦的货币体系方才初步构建完成。并且,大秦将纸币的币值牢牢地锚定在了金、银之上。
正因如此,使得守旧势力得以利用手中的金、银来兑换相应数量的纸币。不过,对于守旧势力而言,这种兑换操作实在是得不偿失。
因此,他们往往只会根据实际需求,兑换适量的纸币以供日常使用。恰好在这个关键时刻,报纸应运而生。于是乎,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报纸所蕴含的强大舆论影响力,和快速变现的能力,卖出一份报纸,可以立即回收投资。
在守旧势力当中,那些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士纷纷转而涉足报业领域,企图借助报纸这一媒介来左右社会舆论的走向。
就在同一时间,有那么一小撮居心不良、别有用心之徒,他们那用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瞬间就洞察到了报纸舆论,所蕴含着的超乎想象的强大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在大秦帝国的历史上,首次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工人罢工事件。要知道那个时候,报纸舆论体系尚处于草创阶段,仍在紧锣密鼓地构建当中。
其信息传播的速度犹如蜗牛爬行一般缓慢,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可幸运的是,彼时的内阁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高效处理能力。他们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迅速做出反应并果断采取行动,平息了事态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以风驰电掣之势将各种问题逐一化解于无形之间,从而成功避免了这场罢工进一步恶化升级,演变成更为严重且难以收拾的局面。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人们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了舆论所能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力。
于是,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开始对报纸的舆论功能予以高度关注,并逐渐意识到它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普及知识、传播政令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