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袁军话剧团的表演,涪陵城中也出现了隐秘的变化。
在袁军兵临城下时,城中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早在袁军到达之前就逃往益州内陆,但大部分留下来的民众都是普通百姓。他们生在涪陵,一切生计都在涪陵,无法背井离乡生存。老百姓的厌战情绪很大!而且蜀中的情况和三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同。益州地区在袁尚攻伐之前,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战斗爆发过。刘璋坐拥十几万军队,但是暗弱无能,倒也是给这一方的百姓带来乱世中难得的和平和宁静。
益州百姓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紧张和恐怖的战时情况,所以对此都十分不适应。作为老百姓,他们不在乎谁是益州之主,不管谁当君主他们都要劳作忙碌,只要不打仗,有温饱,上层的人斗来斗去,对老百姓无所谓。刘璋做君主也好,袁尚做君主也好,益州百姓都没有意见。
但是打仗他们就有意见了。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谁强就站谁的队伍!如今袁尚统一了益州以外的天下,几十万大军叩关,老百姓才不管谁对谁错,只要不打仗,只要自己不死,谁强就给谁跪下。
因此城中逐渐响起一种声音,那就是投降袁尚,免除兵灾。
谣言在城中四处散播,让人们对刘璋的统治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军民之间的怨言越来越大,种子在人心中生根发芽,慢慢地蔓延开来。
在军队中,一些将士们私下里纷纷表达出不愿意继续跟随刘璋对抗袁军的想法。他们认为刘璋是一个无道的君主,没有必要为他而战。他们开始怀疑刘璋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是否正确,甚至开始私下里商量着要采取行动。
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城中的气氛变得紧张而不安。将领们开始谨慎行事,生怕被卷入到即将到来的动荡之中。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和选择,是否要继续支持刘璋,还是要寻找其他出路。
西蜀虽然有兵,但是这些兵多年未曾一战,没有战争的洗礼,非要说某一支军队强大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些士兵乃至将领从来没有真正的参加过战斗,所以真的当袁军气势汹汹的来到涪陵时,大部分将领和士兵都是恐慌和畏战的。
这个就是经验欠缺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
反观袁军,很多将领和士兵这些年没有一天不打仗的,对战斗对战争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决战之心非常沉稳,在压力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清醒。
涪陵将领中的最高层三人,刘贵是夜以继日的防守随时提防袁军攻城。而孟达和张翼则是已经开始包藏祸心。袁军话剧团的内容他二人都记在心中,二人都是有野心成就一番功名之人,内心当中都对战国时期的张仪心驰神往!如今二人的官职只是个副将,刘璋又暗弱无能,因此对着二人来说,如果投降袁尚,反叛刘璋,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是很大的。先不说敌我双方实力的差距,就说官职方面,投降袁尚很有可能日后就能混个益州的大将之职务。总比跟着刘璋,在刘贵手下做个副将强多了。
因此孟达和张翼二人便私下串联,相互试探一番后,都表明心迹,想杀了刘贵,投降袁尚。刘贵武艺稀松平常,张翼之武艺杀之不难,孟达心思深沉,设立埋伏暗算刘贵也是手拿把掐!二人二一添作五就制定了一个杀刘贵的计划。之后用刘贵的人头去袁尚那边换取高官厚禄!
这就是人性,在袁军高压态势之下,张翼和孟达两个本就对刘璋没有什么忠诚度的武将,自然想换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袁尚当初为何非要张松千方百计把这二人安插在刘贵身边的原因了。
就是因为袁尚看透了二人的人品,不必自己攻城,这二人极大概率会有惊喜送到袁尚眼前。
且说这日午后,刘贵照旧是在城头与士兵们一起用餐,之后观察城下局面,因为多日疲劳,刘贵有个习惯就是午后会下城休憩一会。
而他休息的地方不是他的府邸,而是城池下的一处军营。
孟达精心策划,提前在必经之路上埋伏了五六百名死党,准备对刘贵进行偷袭。当刘贵率领部队经过此地时,突然遭到了埋伏的叛军的袭击!
刘贵和他的部队完全没有料到这一偷袭,瞬间陷入了混乱之中。箭矢如雨倾泻而下,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战场上鲜血飞溅,惨烈的厮杀让人心惊胆战。
就在刘贵与叛军激战的时候,突然传来了远处马蹄声。众人以为是援军赶来支援刘贵,士气大振。然而当那人骑着战马冲到战场中央时,却是张翼!
刘贵看到张翼出现在战场上,本以为他是忠心耿耿的支持者,竟然还以为他是来支援自己平叛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张翼突然纵马冲向刘贵,手持长枪直指刘贵的胸口!
刘贵大惊失色,来不及躲避,被张翼一枪刺中胸口。鲜血如泉涌般喷射而出,刘贵惨叫一声倒地不起。周围的士兵们目瞪口呆,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张翼冷笑着看着倒地的刘贵,他原来就是叛变者!他趁机加入了叛军,并且趁乱偷袭了自己的主将。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叛军趁势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这场意料之外的背叛和偷袭让人们震惊不已,刘贵的贴身卫队陷入了绝境。
张翼和孟达消灭了刘贵的贴身侍卫后,这里的动静已经惊动了全城,蜀军的指挥官被副将所杀,士兵们没有人为自己的主将被偷袭被杀而愤慨,反倒是都听从张翼和孟达的鼓动,打开城门向袁军投降,从而免除一场不必要的厮杀。
孟达和张翼打开城门后,二人一个人端着刘贵的首级,一个人端着城中的印绶,随后带领着城中士兵来向袁尚乞降。而这些士兵都没有带兵器。
见到如此阵仗,袁尚和众将也是十分惊讶。辛毗和陈登警惕的看着眼前的蜀军,怕其中有诈专门派出斥候上前查看,后来斥候回来禀告,这些蜀军将士的确没有带任何兵器!袁尚主臣才彻底相信蜀军就这么投降了。
这是袁尚举兵以来,最最简单的一仗,没有之一!甚至没有打仗,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益州东部的门户城郡!
袁尚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了,难道我真的强到这个程度了吗?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是孙子讲的战争的最高境界吗?
辛宪英和黄月英、蔡文姬同在马车之中,十五岁的辛宪英从车窗探出脑袋,天真烂漫的说道:“三哥,打仗也不难呀,这都不用打就赢了。蔡姐姐的话剧团唱了几天戏就让他们投降了。早知道打仗这么简单,吾前些年就随父亲一起参军了。”
一旁的辛毗瞪了一眼辛宪英,低声骂道:“大胆,军前怎敢称呼主公三哥!休得放肆!”
辛宪英也不怕父亲,一嘟嘴把头从马车窗中缩回去。
袁尚也未加责怪,他对辛宪英特别宠爱,就真的如同对待一个小妹。袁尚反倒说道:“那这一阵的功劳得算在琰儿的头上了。”
蔡文姬闻言,在车厢内对辛宪英嗔道:“宪英妹妹不敢乱说。这敌军乞降乃是主公兵锋锐不可当加之运筹帷幄的结果,下官只是依照主公的要求命话剧图表演而已。一切都是主公英明。”
蔡文姬在军前用的都是官话,但自己心中却是十分欢喜。
袁尚爽朗一笑:“功劳自然是要记下的!”
随后袁尚摆开军阵,耀武扬威的接受了蜀军的投降。
不过面对张翼和孟达,袁尚则是十分给面子,亲自从二人手中接过刘贵的头颅和印绶!
之后袁尚一手持敌将首级,一手托着涪陵印绶,转身展示给三军看。
袁军将士们山呼海啸的喊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主公英明,天下无敌!”
随后袁军进驻涪陵郡,收编了蜀军的将士们,袁尚封张翼和孟达为将,从数万蜀军中选拔了一万五千人的精锐,接下来继续随袁尚攻打巴郡。
袁尚在涪陵犒赏三军,同时也犒赏了蜀军上下,凡是投降的将士都拿到了粮饷。而袁尚则是用涪陵郡的府库来犒赏的。
话说涪陵的府库存粮和存银都堪比荆州的富裕城郡!这益州有天府之国之称当真是实至名归!这些年益州免于兵灾,加上成都平原的千里沃土,使得益州的城郡物资十分充沛!
袁尚没有急于向巴郡进兵,现在先让涪陵投降的消息飞一会。
袁尚特意请来涪陵城中的世家大族代表,百姓代表还有张翼孟达,做了一个“融和宴”,为的就是听取当地的声音。同时袁尚也想搞明白怎么这次攻打涪陵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结果在宴席当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袁尚十分的亲和完全没有摆出高位者的架子和主公的威风来,因此这些人逐渐讲了实话。
总体来说所有人都讲的类似,袁尚在益州军民心中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存在,他的韬略、他的计谋、他麾下的武将、还有他层出不穷的战争器械,都让益州之人对他既畏惧又崇敬!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袁尚的威名在这片他从来没有到过的土地上已经被神话了,或者妖魔化了!
天降陨石,不死之身,撒豆成兵,预知未来,还有神乎其神的“黄帝兵书”“张良攻法”“子牙韬略”。让蜀地的军民从自信心方面就没有战胜袁军的信心!加之这里的百姓和平和自在的生活过惯了,压根就不想打仗,所以就投降了袁尚。
投降而换取和平的生活,这点符合老百姓的利益,所以涪陵对袁军没有抵抗之心。
只要不打仗,能不死人,这里的军民接受袁尚的统一和招安。即便要打仗,也是刘璋集团中的那些死忠派,他们的利益受到袁尚的威胁,所以他们才愿意打仗。老百姓和世家大族,谁当益州之主,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无所谓。
袁尚在宴会之后深刻体会到了,自己作为上层的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实是不同的。上层权谋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死的绝大多数都是老百姓的孩子,百姓们早就看透了,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上层权谋者和百姓的利益是脱节的,和平是民意,而战争却是上位者的一己私利。
一念及此,袁尚也是大受启发,他专门在涪陵城内弄了一个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并派人往成都运送给刘璋。袁尚打算用民意向刘璋施压,要他无条件投降,要求他看到益州的民心民意是消除战争,让位益州之主,臣服于自己!
这封万人署名的请愿书,被叫做“万民信”,传到成都刘璋手里时,涪陵守军投降的消息也传到了成都。
刘璋自己也害怕袁尚的实力和军力,当他看到万民信和了解到涪陵的军况后,他自己已经动摇了!
一来刘璋自己也怕死,袁尚在书信中说了,投降不杀,封他做个闲差,仍然可以做富家翁,若是负隅顽抗,就是凌迟处死!
二来刘璋没有信心,自己精心挑选的将领和提前布防的东部防线,瞬间就被瓦解了,这使得他更加畏惧袁尚的战力!
三来刘璋想听一听群臣的建议,是战是降,他需要一些建议。
于是刘璋在自己的小朝廷中召开了会议,商讨如何应对。
张松第一个跳出来,他旗帜鲜明的表示要主公刘璋不该投降,一定要与袁军死战到底,最后即便失败也要学孙权那样,自戕以谢刘氏祖先!
张松故意这么慷慨激昂的说,其实是为了吓唬刘璋。他深知刘璋性格暗弱,他岂会有战死的想法?要有这个血性,刘璋早就出兵益州,争夺天下了!
果然,刘璋闻言脸色煞白。孙权失败后在会稽放火烧死自己,刘璋这个怕死鬼可没这个觉悟!不但刘璋被吓得说不出话来,很多臣属也害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