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金建国在一起后,两人有了单独的小房间,但是地方很小也没有通水通电。
唯一的照明设备就是金建国带来的那只手电筒,家里用的水也是金建国每天早上要跑很远去挑回来的,做饭的柴也要自己去捡。
不算繁杂琐碎的农活,他们每天为了一口热饭,就要折腾很久。
两相对比下,何红玲心里的想法越发强烈,为了不让金建国起疑,她还是忍着巨大的震撼,躺下缓缓闭眼休息。
何红玲家里虽然条件一般,但是她自认自己出身城里,还读过几年书,又有几分姿色,无论是在知青里还是乡下一众女孩里都算是出挑的。
没有一个下乡的知青在经历近乎苛刻的劳作后不想回城,何红玲知道靠自己家回城无望,所以早早把目光转移到身边。
她看不上乡下那些泥腿子,也不想永远种地。
何红玲能看上金建国并坚定的选择他,一是因为他长得好、出身不差、为人善良。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通过她的观察,他的家人对他极好,所有知青里只有他衣服、被褥、手电筒都有,每月的家书、粮票、钱票更是从未断过。
有了目标后,她坚持不懈的努力靠近,一点一点的软化金建国的心。
虽然刚开始金建国很谨慎,可随着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下来,何红玲无形中把所有潜藏的敌人干倒,让两人的关系从朋友发展到恋人未满的状态。
所有人都看的出他们之间的那缕情愫,金建国虽然没说但是也默认了它的存在,通过一次次促膝长谈交谈,她也慢慢开始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
知道了他们母子的相依为命,了解了兄妹三人的情感,更清楚了金家经济的命脉来源:灯泡厂的工作未来归属。
就在两、三月前,收到家书的金建国发自内心的开心,都不用何红玲耍心机,金建国自己就跑过来跟她分享:他妹妹买到工作可以留在城里,不用下乡了,而且已经在议亲。
虽然信息有限,但是通过她私下偷看的书信内容,何红玲心里已经猜到崔大丽的算盘。
对于金建国的爱和想回城的心思,促使她不得不加快速度跟金建国生米煮成熟饭,也就有了后来所谓的“意外”。
留了何红玲在家,家里的气氛一时间也有些微妙,厨房间里虽然谁都没说话,但是崔大丽频频走神放错的调料,也预示着她内心的纠结。
崔大丽的游移不定,金建国明显的偏袒,何红玲的不怀好意,还有金建军始终沉默的逆来顺受,让金巧巧压抑的有些难受。
等吴天福下班回来,看到何红玲那一刻,屋内的气氛尴尬到顶点。
崔大丽佯装没看到,唯有金建国一脸笑意的跟吴天福介绍何红玲的身份,吴天福尴尬之余还不得不笑着欢迎。
晚上的饭菜虽不说有多好,但是已经算是相当拿得出手,可一家人各自端着碗形同嚼蜡,各怀心思的扒着碗里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