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又过了一会。

郭昂端进来一盘热气腾腾的玉米,散发着浓郁的异香。

刚一进来,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咕噜!”

朱棣肚内,直接传出来一声响动。

紧紧盯着玉米,忍不住惊叹道:“此种玉米,居然这般香味?”

“嗯?”

准备用这话来掩饰尴尬的朱棣,良久都没有听到郭安回他,皱起眉头,看向一旁的郭安。

“呜呜……”

正大口啃着玉米的郭安,看到朱棣看向他,顿时连连点着下巴,让朱棣也吃上一点。

只是,嘴里塞满玉米,根本说不出声音,只能呜呜呜……

而朱棣,自然是听不懂。

半晌后,郭安才将嘴里的玉米都咽下去。

“陛下,您快吃,太好吃了……冷了就不好吃了!”

确实,虽然这些初代玉米,没有后世的水果玉米、糯玉米好吃,香甜。

但对,对于这具从出生,到现在将近四十年,都没吃过一次煮玉米的身体来说,这些玉米,便是最甜嫩的食物。

见此。

朱棣也没耽搁,直接拿起一颗,啃了起来。

一口下去,朱棣整个人直接一激灵。

他突然有一种,这种玉米比番薯都还要好吃的感觉。

一吃,便停不下来。

而一旁的亦失哈,则是两眼巴巴的看着盆子之中,剩下的那一根。

这应该是陛下给他要的玉米。

但是,陛下不开口,他一个奴仆,根本上手。

而且,看陛下与定国公这种神情,这些玉米,最后有很大的可能,也轮不到他……

至于朱棣。

则是一边吃着,一边胡思乱想着。

怪不得,郭安会这么积极寻找这些海外玉米、番薯……

每一样,都是这般好吃。

按照郭安的这种吃法,定国公府上后花园里面的那些玉米,也根本不够郭安吃的。

如此,将军山试验田的那些玉米……

朱棣心中一禀!

这么好吃的玉米,他要不要也给妹子,还有好大孙带一些,让他们也尝一尝……

但是,要是带进去宫里去,将军山试验田的玉米能吃食的消息,便再也隐瞒不住。

另外……

想着,朱棣突然感觉牙齿啃了个空。

低头一看,一整颗玉米,已经给他啃的干干净净。

这……

朱棣愣了下,忍不住看向盆中的那颗。

正巧。

这会,郭安也吃完了。

“陛下,此种水煮的嫩玉米,美味吧!”

“嗯!”

朱棣微微点头,脸色神情十分满意。

“郭卿果然不愧是大明最好吃食之人,每次准备的美食,都会让咱意外,但却极其好吃……与郭卿相比,宫内御膳房那些厨子,都是一群庸才!”

郭安:“……”

他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恼怒。

居然将他与宫内那群每天被各种规矩食谱规定的死死的厨子相比!

他……

嗯?

突然,郭安余光注意到,朱棣居然时不时的看向桌上的玉米。

郭安一脸惊诧道:“咦,这不是陛下给亦大伴准备的玉米,亦大伴怎么没有吃呢?”

亦失哈突然从来没有这么感激过定国公郭安。

朱棣眼皮微微抽搐,“亦失哈,你怎么不赶紧吃?”

“陛下当面,奴婢不敢失礼!”

亦失哈急忙说道。

郭安又补了一刀,“再不吃,冷了就不好吃啦!”

朱棣直接道:“快去拿着吃了!”

“多谢陛下!”

亦失哈急忙说道。

随即,拿着玉米,便走到一旁的角落里,慢慢的吃了起来,声音极小。

要是细看的话,虽然亦失哈吃的声音小,动作还小心翼翼,但亦失哈吃的速度,可是一点都不慢。

只是,哪怕亦失哈吃的声音再小,朱棣也是可以听的到。

这对于刚刚品尝过,现在还满嘴馋意的朱棣来说,更是一种折磨。

不到片刻,朱棣便再也忍不住。

“郭卿,你后花园内还有多少可以吃食的玉米?”

郭安顿时一惊,满脸惊诧的看向朱棣。

“陛下,没了,一颗都没了……您刚刚也看了,我带着徐勇,在那一片玉米地里,可是挑选了好半天,才挑选出这么几颗玉米来!”

朱棣瞥了一眼郭安,继续说道:“城外的将军山试验田内的玉米地,可有能吃食的?”

“这……”

听到这,郭安眉头微微皱起。

“陛下,城外试验田内的玉米,比我府上的玉米种的要迟上几天,应该没有我府内成熟的早……

但,那些玉米又多,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可以吃食的玉米,具体如何,还得前去细细寻找!”

顿了顿,郭安又问道:“陛下可还要继续吃食?”

朱棣看了一眼郭安,道:“咱准备给皇后与大孙带一些,让他们也品尝一番!”

“试验田的玉米倒是多,完全可以随便吃食……”

郭安微微点头,“陛下圣明,只是,宫内还有一众嫔妃,皇子,公主,太子殿下……这么多人,若是吃完一次,还想继续吃,微臣担忧,试验田里面的那些玉米,恐怕也不够几日的吃食!”

“……”

朱棣直接愣住。

是啊,他后宫可不比定国公府,若是分润玉米,每次至少有数十个,要不然,闹腾起来……

而且,若是宫内知晓了,那京师那些勋贵,重臣,岂不是也都要变着法子讨要!

想着,朱棣看向郭安的目光,不由满是愤愤。

“好你个郭安,伱这都是算计好的吧?”

“陛下明鉴!”

郭安顿时一脸委屈。

“陛下,微臣对于吃食,一向大方。只是,这些玉米与番薯,实在是太少了,只能我等先品尝一番!”

“那你还给你的妻妾吃食?”

“陛下,她们才刚刚给微臣诞下两个孩子啊……而且,微臣费这么大的力气,寻来这些玉米,就是为了让家人吃食!”

“那朕为何就不能……”

“陛下,其实您也可以悄悄的给太子殿下,还有皇后品尝一番。

至于其余人,还是能瞒就瞒吧,只要城外试验田里面的玉米成功收获,后面再种植出的玉米,便足够多了,完全可以随意吃食!”

“嗯……”

朱棣下意识的点着头。

“陛下圣明!”

郭安连忙道。

朱棣再次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郭安,“过两日,咱会带着大孙与皇后,来你府上吃食玉米!”

随即,在郭安满脸惊愕的神情下,带着亦失哈,满眼得意的离去。

想与他朱棣斗,你郭安还差的远呢!

等到朱棣离去后不久,郭安有些无奈的叹息一声,才缓缓从椅子上起身,朝着后宅走去。

在这里。

刘白薇与月兰,还有郭慎、郭菡、郭禄几人,也都刚刚吃完玉米。

每一个,脸上都还满是渴望。

对此,郭安只能安慰一番。

等到过上几日,玉米再次成熟之后,就再给他们掰一些煮着吃。

随后。

歇了一日。

郭安便带着徐勇,再次前去将军山工坊。

先是去查看了一圈试验田的玉米地与番薯地。

随后,这才去医学堂、工匠学堂,还有将军山工坊。

他也没有欺骗朱棣。

医学堂与工匠学堂,才是郭安这几年,最为用心的地方。

每天,都有一些商贾,给他寻找一些医书,工匠书籍,还有喜欢学医与匠人的孩童与成人。

随后,便会将那些人,带来医学堂与工匠学堂。

而郭安,也是早就在这里,建造起来了医学研究院,还有工匠研究院!

其规模,已经与最里面的兵学差不多。

但是,整个大明,却是并没有多少知道,这两个地方。

哪怕是朱棣,也只是听到过一些,但并没有来过这里。

“制造的如何了?”

来到一处看守极其严密的巨大院落内后,郭安便朝着一旁的陶逸真问道。

陶逸真急忙回道:“回禀公爷,小人等人已经制造出您所说那种大铁车,甚至已经制造出一大截车体,但是这里太小了,也不能试验!”

“太小?”

郭安眉头微皱,“那就继续扩建,这一片山区,尔等都可以随意扩建,然后铺建轨道。

试验此车,只需铺建出一段长一千步的轨道,让其首尾连接,可以跑起来便可以!”

“多事影响到哪个村子,尔等告诉咱,咱让那村子全部搬迁出将军山便可!”

“是,公爷!”

这次,陶逸真学乖了,没有再次说出什么钢铁物料不足,或是浪费钢铁物料的话。

在将军山这里。

工匠学堂可是比他们陶家要富裕的太多,对于这些钢铁物料,根本不会有缺少的机会!

甚至,让他们每天都随意浪费,让他们浪费一年,都浪费不完。

明年,还会补充更多的钢铁。

怪不得,陶逸平那小子会这么舍不得工匠学堂。

到处看了一圈,郭安便放心的回到定国公府。

随后,便再次往软椅上一躺,一边歇息,一边思考着一些东西。

朱棣的反腐,已经让那些士绅们开始抵制了。

虽然朱棣说,都是一些亲近前元的贼子,但郭安可不会傻乎乎的相信。

那些士绅,一个个都已经用师生、同窗、殷勤……各种关系,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

亲近前元的士绅,或是忠心大明的士绅,再或者中立的士绅,反正一个个,早已分的不是那么清楚。

而且,这些士绅的力量……

王真带着那么多人下去反腐反贪,杀了那么多人,还流放了那么多人,抄了那么多粮食,都送去给北方那些百姓们,救灾……

这些人暗中联合,放出言语,试图逼迫朱棣妥协的同时,也定然不会放过那些商贾们。

“郭昂!”

想着,郭安朝着外面喊道。

“老爷!”

郭昂连忙走了进来。

“派个人,前去海贸商会,让沈庄回来后,来府上一趟!”

“是,老爷!”

郭昂应了一声,便快步走了出去。

这两日。

沈庄确实不在京师。

现在,海贸商会越来越庞大,身为海贸商会明面上的大掌柜,沈庄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一直过了三日。

沈庄才一脸急匆匆的来到定国公府。

“小人参见公爷!”

“坐下说话!”

“多谢公爷!”

寒暄了两句,郭安便直接进入正题。

“这几日,与海贸商会关系较近的那些商贾,有没有遭到什么恶意刁难?或许栽赃陷害?”

听此,沈庄脸色大惊,随后想了想,便一脸凝重道。

“公爷,这一段时日,倒是有两家商贾好像突然出现了一些状况,被当地官府给关押了起来!……之前,小人还以为只是正常情况,现在公爷这么一说,这其中,定然有什么不对之处……”

“敢问公爷,可是出了什么事?”

郭安道:“你可有听说过,现在有商贾因为陛下派遣锦衣卫去查办那些贪官士绅,引起很多士绅不满,出现了很多谣言!”

“他们还敢这般大胆?”

沈庄的神色,顿时凝重了起来。

“嗯!”

郭安微微点头,“那些士绅嚣张惯了,洪武帝杀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将他们杀怕,现在,自然也是没有什么顾忌!”

说着,郭安便看向沈庄,“对于那些士绅的难缠,你们沈家也应该有着很大的体会。

而且,想要将他们全部消除掉,也不可能。

只能交好良绅,打压恶绅……

只是,现在他们反应这么大,都敢出言威胁陛下,对于那些商贾,应该也不会放过!”

“你回去之后,在一些正常的场合,给那些商贾们都嘱咐一番,商会与陛下都让他们做事了,定然不会有过河拆桥的道理。

若是遇到一些栽赃陷害,就抓紧求救,他们也可以互相几家联合一块,互相照样!”

“多谢公爷关心我们这些商贾!”

沈庄满脸感激道。

“不必如此!”

郭安道,“我只关心有良心的人,若是那些商贾之中,也出现官商勾结,坑害百姓,作奸犯科之人,我也不会有任何留情!”

“公爷放心,小人寻找的商贾,绝对不会有这种人!”

沈庄一脸肃然道。

“嗯!”

郭安微微点头,“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也不必这般肯定。”

沈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郭安摆了摆手。

“行了,没有别的事了,你去派人去抓紧看看,那两家商贾是怎么一个情况?

若是真的被栽赃陷害了,正好你可以禀报给商会里面的那几个宦官,让陛下再派出锦衣卫,还可以趁机再抓几个贪官与恶绅!”

“小人告退!”

说完,沈庄便急忙离去。

不过,沈庄并没有按照郭安说的去做。

而是直接向商会里面的那几个宦官禀报,说是怀疑,那两个商贾好像是被一些官员士绅给打击报复,进行栽赃诬陷,给关进大牢了!

这种事情,在大明很是常见。

而那几个宦官,也是一个去向宫内禀报,另一个直接带人前去调查!

……

(本章完)

.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完)王妃不乖:独宠倾城妃神探狄仁杰第四卷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快进三国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三国之小兵传奇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大乾最狂驸马爷大明金钱帝国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天生就会跑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围炉三国绝色至尊:邪王,放肆疼!堪破三千世相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隋烽风云1200殿下别作死了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我大概救了个王朝重生后我在大周开无双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三国第一保镖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从炮灰到王者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权臣战国称雄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