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边有个柳编庄,这庄子周围长满了柔韧的柳条。打祖辈起,庄里人就靠柳编手艺讨生活,编出的物件那叫一个精巧实用,大到囤粮的粮囤,小到精致的小摆件,应有尽有。
要说庄里柳编手艺最绝的,非刘老汉莫属。这老汉,头发胡子白花花,脸上皱纹一道叠一道,可编起柳条来,双手就像被施了魔法。他编的物件,结构精巧,纹理细腻,拿到集市上,总能第一个被抢光。
刘老汉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大壮,二徒弟叫巧云,小徒弟叫灵飞。大壮身强力壮,负责去割柳条。他知道啥时候的柳条最适合编织,割回来的柳条又长又直,粗细均匀。巧云心灵手巧,擅长编织精细的部分,像篮子的提手、摆件的花纹,经她手一编,立刻生动起来。灵飞脑瓜灵活,能说会道,负责把柳编物件卖出去。
以前,柳编庄那叫一个热闹。一到农闲,庄里家家户户都忙着编柳编,集市上柳编摊一个挨着一个,生意好得不得了。靠着柳编,庄里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可这几年,柳编庄遇上大麻烦了。市场上塑料制品越来越多,价格便宜,样式还多。柳编物件虽说环保耐用,可编起来费时间,价格就高些。买柳编的人越来越少,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柳编,庄里人心里都愁坏了。
刘老汉看着这一堆堆柳编,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这柳编手艺传了好几代,咋能在咱这儿断了呢?大壮还是天天去割柳条,可看着那堆柳条,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还能不能编成畅销的物件。巧云编得更用心了,花样也更新颖了,可还是没人买,心里别提多失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灵飞跑了好多地方找销路,磨破了嘴皮子,腿都快跑断了,还是没啥收获,急得抓耳挠腮。
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转机来了。庄里有个叫阿强的年轻人,在外面大城市打工,见多了世面。他回庄跟刘老汉说:“师傅,咱得变变招儿,不能老守着老一套。”刘老汉赶忙问:“咋变?你快说说。”阿强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创新柳编,二是找新销路。创新柳编这块,灵飞发现现在人讲究创意和个性化,就跟巧云说:“云姐,咱把柳编做成创意家居用品,再加点个性化元素,肯定受欢迎。”巧云一听,觉得有道理,立马动手。她编出了带花纹的柳编灯罩,光线透过柳条,洒下柔和又独特的光影;还编出了能定制名字的柳编首饰盒。大壮也没闲着,他尝试把不同颜色的柳条搭配,让柳编物件色彩更丰富。
找新销路呢,阿强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开网店,拍柳编的照片和视频。灵飞在视频里又说又笑,把柳编的好处一顿夸,什么手工制作、环保天然、创意个性,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柳编产生了兴趣,纷纷下单。他们还联系了城里的一些家居店、礼品店,把柳编放在那儿展示、销售。
可这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岔子。新做的柳编,有人说不像传统柳编,没了那股子质朴味儿。网上卖柳编,运输的时候柳编容易变形、损坏。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刘老汉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孩子们,别慌,咱想办法。”巧云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让柳编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传统的韵味。灵飞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包装,用泡沫和硬纸板把柳编固定好,防止变形和损坏。
慢慢地,柳编庄的柳编又有了销路。订单越来越多,大壮割柳条割得更起劲儿了,巧云编柳编忙得不亦乐乎,灵飞笑得嘴都合不拢。庄里那些原本打算放弃柳编的人,又重新拿起了柳条。柳编庄在这一番逆袭风云中,找到了新的生机,柳编手艺也在创新中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