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园中的风雪早已停歇,但那两首横空出世的诗词所激起的波澜,却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涟漪以惊人的速度向整个京师扩散开去。文会虽散,余音未绝,反而在口耳相传中,酝酿成一场席卷朝野的文坛风暴。
萧景珩与凌云、雷厉主仆三人离开梅雪园时,天色尚早。园门外,已有不少闻讯而来的士子文人聚在远处翘首以盼,见到萧景珩出来,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和低语,目光中充满了敬畏与崇拜。萧景珩面色平静,登车离去,并未多作停留,但那青衫磊落、从容不迫的身影,已深深印入众人心中。
几乎就在萧景珩回到青鱼巷府邸的同时,关于梅雪园文会的种种细节,尤其是那首意境高远的咏梅诗与那阕气魄恢宏的咏雪词,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先是通过与会文士、清客乃至随从仆役之口,迅速在相熟的文人圈子中流传,继而如同野火燎原,蔓延至太学、书院、茶楼酒肆,乃至深宫禁苑。
起初,人们只是惊叹于诗词本身的精妙。“散作乾坤万里春”的博大胸怀,“骑鲸客,向沧溟笑傲”的孤高豪情,“惟此茫茫玉宇,与梅魂、千秋不磨”的永恒意境,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那阕咏雪词,其视野之开阔,想象之奇崛,气魄之雄浑,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咏物诗词的认知,仿佛不是凡人所作,而是天籁之音。
很快,焦点便从诗词本身,转移到了创作者萧景珩身上。人们津津乐道于他在文会上的表现——如何从容应对周老夫子、孙博士等人的诘难,如何在赵相设定的苛刻韵脚下轻松破局,更如何在一首惊艳之作后,再以一阕堪称“神作”的词赋,彻底碾压全场,连文坛泰斗周老夫子都为之折腰,口称“先生”,行弟子礼!
“萧大人那词一出,满园皆寂,孙博士、李博士哑口无言,赵相脸色铁青!”
“周老何等人物?竟对萧大人作揖口称‘先生’!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听闻萧大人作词之时,负手而立,目视苍穹,仿佛与天地对话,那等气度,真非常人也!”
种种细节被不断渲染、放大,萧景珩的形象在传言中愈发超凡脱俗。其诗才,不再仅仅是“敏捷”、“新颖”,而被赋予了“神授”、“天赐”的色彩。他那不合常理的创作速度、远超年龄的深邃意境、以及面对权相刁难时表现出的从容与傲骨,都成了人们惊叹和崇拜的理由。
不知从何人开始,“诗仙”这个称号,悄然在士林间流传开来,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此等诗词,岂是凡人能作?萧大人当为‘诗仙’临凡!”
“诗中之仙,超凡脱俗,非‘诗仙’二字不足以形容其才!”
“昔日李太白有‘谪仙’之称,今有萧景珩,当得起‘诗仙’之誉!”
“诗仙萧景珩”之名,如同旋风一般,一夜之间传遍了京师的每一个角落。青鱼巷萧府门前,再次车马盈门,但此次前来拜访的,已不仅仅是趋炎附势的官员,更多的是真心仰慕其文采的文人墨客、太学生员,甚至有不少百姓也聚在远处,只为一睹“诗仙”风采。书局被搜查的阴霾,在此等煌煌文名之下,瞬间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甚至反而成了衬托萧景珩“遭受嫉妒”的佐证。
与萧景珩声望达到顶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丞相赵崇明的处境。梅雪园文会的结果,对他而言,无异于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他本想借此机会打压萧景珩,结果却弄巧成拙,亲手将对方推上了神坛。如今,“赵相设宴刁难,反被诗仙才情折服”的戏码,成了京师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他本人则沦为了故事中可笑的反派配角。相府门前虽然依旧车水马龙,但往来官员的神色间,却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微妙。赵崇明称病不朝数日,其心中之郁愤与杀机,可想而知。
皇宫大内,养心殿中。
元景帝手持一份由内侍精心抄录的、墨迹未干的《咏梅诗》与《咏雪词》,反复吟哦,龙颜大悦。殿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公垂手恭立,将梅雪园文会的详细经过,以及如今京师中“诗仙”之称沸沸扬扬的景象,细细禀报。
“好!好!好一个‘散作乾坤万里春’!好一个‘骑鲸客,向沧溟笑傲’!”元景帝抚掌大笑,声震殿宇,“此子之才,果然通天彻地!周爱卿乃文坛耆宿,向来眼高于顶,竟能让他心服口服,口称先生,哈哈,难得,难得啊!”
他放下诗稿,目光炯炯,对冯公公道:“赵崇明此次,可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他想借文会打压景珩,却不知此子乃天降奇才,岂是凡俗手段所能遏制?反而助其声望直达顶峰!好!甚好!”
冯公公连忙躬身笑道:“陛下圣明。萧大人乃陛下钦点,简拔于微末,如今文名冠绝京师,正显陛下慧眼识珠,知人善任。此乃陛下之福,亦是我大胤文运昌盛之兆啊!”
元景帝满意地点点头,沉吟片刻,道:“传朕口谕:文安伯萧景珩,才思敏捷,学究天人,于梅雪文会诗成绝唱,扬我国粹,殊为可嘉。朕心甚慰,特赐御酒十坛,宫缎五十匹,新刊典籍百部,以资嘉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又道:“再告诉景珩,文采固佳,然社稷为重。望其戒骄戒躁,继续勤勉王事,不负朕望。”
“老奴遵旨。”冯公公心领神会,陛下这是既给予了极高的荣誉和赏赐,肯定了其文采,又 subtly 提醒他不要沉醉于文名,要专注于实务。恩威并施,帝王心术也。
当宫中赏赐浩浩荡荡送达青鱼巷时,萧景珩“诗仙”之名,更得到了官方的无形认证,声望如日中天,再无一丝杂音。
萧府书房内,萧景珩谢恩接旨后,看着满院的赏赐,脸上并无太多喜色。他屏退左右,独坐窗前。窗外月色如水,映照着他沉静的面容。
“诗仙……”他低声咀嚼着这个称号,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苦笑。这名号看似荣耀,实则也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置于万众瞩目之下,今后一言一行,都将被放大审视。赵崇明经此一败,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手段,只会更加阴险狠毒。
然而,他摸了摸腰间那枚温润的玉佩,眼中重新焕发出坚定锐利的光芒。声望,有时也是护身符,是力量的源泉。既然已踏上这条路,便唯有继续向前,用更坚实的政绩,更强大的实力,来巩固这一切,守护该守护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