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四年的仲夏,当北方的麦浪开始泛起微黄,运河因漕粮海运而显得比往年疏阔时,大明帝国的内部,却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金属般的凝固与坚硬。

英国公张维贤便彻底淡出了帝国的权力中心。

他谨守“荣养”的本分,深居简出,除了重要的年节典礼依制出席外,平日只在府邸的园林中赏花养鱼,课孙读书,绝口不谈国事。

朝野上下都清楚地看到,这位曾位极人臣、在关键时刻发挥过定海神针作用的老国公,已安然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

一个享有尊荣却无实权的帝国象征。

崇祯皇帝也恪守了他的承诺。

英国公府的待遇一如既往的优渥,逢年过节的赏赐更是远超其他勋贵,极尽体面。

皇帝偶尔在宫内设家宴,还会特意邀请张维贤入宫,以子侄辈的礼节相待,闲话家常,气氛融洽。

这一切,都向外界传递着一个明确的信号:皇帝对功臣之后仁至义尽,只要安守本分,富贵荣华与国同休。

与此同时,张维贤的儿子张之极,则在帝国的权力体系中稳步上升。

他在御马监副统领的职位上表现出色,不仅将所属的精锐骑兵训练得纪律严明,在几次协同京营的演习中也展现了不俗的战术素养和忠诚可靠的品质。

更重要的是,他深刻领会了皇帝的意图,对以洪承畴为首的五军都督府和新晋的“帝党”军官团保持了充分的尊重与合作,赢得了崇祯的进一步信任。

崇祯七年春,在一场针对蒙古某部扰边的成功清剿行动中,张之极率领的御马监骑兵作为突击力量,作战勇猛,指挥得当,立下头功。捷报传回,崇祯大悦。

在随后举行的盛大献俘典礼和庆功宴上,崇祯皇帝做出了一个震撼朝野的决定。他当众宣布:

“英国公张维贤,功在社稷,如今年事已高,为国操劳一生,朕心实为不忍。”

“特准其致仕,安心荣养,晋封‘太师’,以示殊荣。”

紧接着,他目光转向英气勃发的张之极,声音洪亮地说道:

“张之极忠勇勤勉,屡立战功,深肖其父,堪为大任。”

“着即日袭封英国公,加授后军都督府右都督,望其克绍箕裘,再建新功!”

这道旨意,一举两得,堪称帝王权术的典范:

张维贤的致仕并非被罢黜,而是功成身退,荣宠至极(太师为三公之首,文臣最高荣誉),给足了老臣体面。

张之极的袭爵顺理成章,并获得了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的实权职位,正式进入了帝国最高军事指挥层。

这标志着英国公一脉的权力,平稳地、彻底地从保守的老一辈,移交到了忠诚于皇帝新政的新一代手中。

朝堂之上,群臣山呼万岁。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爵位承袭,更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

以张维贤为代表的、倾向于保守和制衡的旧时代彻底落幕。

如今,朝堂上下,军队内外,从内阁到五军都督府,从京营到边镇,核心权力岗位已尽数由坚定支持皇帝改革路线的“帝党”成员掌控。

张之极,这位新一代的英国公,他的根基和荣耀完全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和提拔,他与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少壮派将领年龄相仿,理念相近,将成为皇帝在勋贵集团和军队中的坚实支柱。

紫禁城的这次权力交接,安静而平稳。

老英国公在太师府中安享晚年,新英国公在都督府内意气风发。

崇祯皇帝用最成熟的政治手腕,完成了帝国核心权力层的最终更替,也为接下来那场即将决定国运的终极决战,

扫清了最后的内部障碍,凝聚了全部的力量。

崇祯四年仲夏之前,持续数年的铁腕整顿、利益重构与无情清洗,如同一次次的高温锻打与急速冷却,最终将这座古老的帝国锻造成了一块浑然一体、目标专一的“铁板”。

朝堂之上最后一丝不谐的杂音,随着英国公张维贤的“荣养”及其子张之极的晋升国公,已彻底消散在紫禁城的风中。

思想的高度统一:从“百家争鸣”到“唯圣意是从”

朝堂的风气,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曾经,大臣们还可以就国是进行辩论,甚至敢于犯颜直谏,秉持各自的政治理念。

然而现在,从内阁阁老到科道言官,所有官员都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铁律: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国的最高律法和唯一的方向。

这种统一,并非仅仅源于对厂卫和“暗刃”的恐惧,更是一种在事实面前被迫形成的认知重构。

崇祯用一系列不容置疑的“成果”,强行扭转了整个官僚体系的思维定式:

龙元风暴的平息,证明了皇帝的经济战略能够碾压旧有的金融势力。

漕运改革的成功,证明了铁血手段能够打通僵化的利益链条。

“联蒙制金” 的初步成效,证明了跳出长城防御的主动战略有其可行性。

当现实一次次印证了皇帝那看似“激进”、“冒险”的决策最终都指向了帝国的强化时,那些基于“持重”、“守成”理念的反对声音,便彻底失去了道德和事实的立足点。

官员们的奏疏,不再充斥着空泛的道德文章和风险警示,而是充满了对如何更好执行皇帝政策的具体建议、对前线军需保障的精细计算、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案探讨。

朝堂上下,只剩下一个声音: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皇帝设定的战略目标——中兴大明,犁庭扫穴。 思想的钳制,在某种程度上换来了空前的目标一致性与执行力。

权力的彻底集中:从“分权制衡”到“垂直指挥”

帝国的权力格局,完成了从传统“君臣共治”、“以文驭武”、“内外相维”的分散模式,向以皇帝为绝对顶点的垂直指挥体系的蜕变。

军事权力的绝对掌控: 五军都督府在洪承畴的实际主持下,已成为真正的最高军事指挥部,其制定的作战计划、训练大纲、装备标准,通过大明皇家军官学院毕业的“天子门生”们,毫无障碍地贯彻到京营(秦良玉)、天雄军(卢象升)、秦军(孙传庭)、鲁军(孙元化)等每一支主力部队。

御马监的精锐由曹化淳、曹文诏统领,既是禁卫军,也是战略预备队。正在筹建中的北洋舰队,其提督人选(李嘉南)也早已是崇祯夹袋中的人物。

兵部的职能被大幅压缩,仅限于后勤协调和兵员档案管理,再也无法对军队的指挥调动形成掣肘。

财政与经济命脉的直接掌握: 通过日月集团(王承恩)和日月皇家银行(张彝宪),崇祯牢牢控制着国家的金融、盐铁、矿产、贸易等核心经济命脉。

内帑与国库的界限变得模糊,皇帝可以绕开户部的繁琐程序,直接调动巨额资金支持军事和建设。

工部在徐光启、宋应星的领导下,则变成了高效的技术研发和军工生产部门。

官僚系统的驯服: 都察院在李邦华、曹于汴的整肃下,变成了监督官员是否高效执行皇帝政策的工具。

吏部在路振飞等干吏手中,其考核标准也完全围绕新政的推行效果展开。

整个文官系统,从决策层到执行层,都变得高效而顺从,其核心任务从“建言”变成了“执行”。

军事准备的就绪: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

内部障碍的扫清,意味着资源调配的通道被彻底打通,帝国的战争机器得以开足马力,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

新军训练接近完成: 京营十万、御马监五万精锐已完全换装燧发枪,战术娴熟;天雄军、秦军、鲁军的火器化比例均已超过七成,军官学院毕业生充任基层骨干,士气高昂。

武器生产规模化: 在徐光启、孙元化、毕懋康的督导下,京畿、山东的军工基地日夜不停,标准化生产的燧发枪、火炮源源不断地列装部队,质量与数量均远超以往。

后勤保障体系稳固: 漕运海运并行的新体系,确保了粮食运输的效率和稳定;龙元的全面推行,使得军饷发放便捷、无法克扣;在蒙古换取的良马、在济州岛培育的战马,正不断补充进各军骑兵序列。

战略部署周密: 五军都督府已制定出多套针对辽东的作战预案,洪承畴与孙承宗等老成谋国者反复推演,崇祯本人也时常参与决策。联合蒙古、骚扰东江的战略布局已初步形成对后金的包围态势。

至崇祯四年初夏,大明帝国已经完成了决战前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内部整合。

它摒弃了内部的争吵与掣肘,将全部的意志、权力和资源,都聚焦于一个目标——彻底解决辽东问题。

此时的帝国,如同一柄经过千锤百炼、刚刚淬火而成的利剑:

剑柄(决策核心) 被崇祯皇帝牢牢握在手中,无人可以动摇。

剑脊(战略方向) 坚硬而笔直,指向北方的宿敌。

剑刃(军事力量) 由帝党精英锻造,锋利无匹,且充满了对新战法的渴望。

剑身(国家机体) 被高度统一的思想和彻底集中的权力熔铸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这柄剑,已经蓄满了力量,微微震颤着,只待皇帝手臂一挥,便会化作一道雷霆,劈向关外那片被称为“龙兴之地”的白山黑水。

一个高度集权、目标单一、力量凝聚的帝国,比一个庞大而松散帝国,要可怕得多。

皇太极和他的后金政权,即将面对一个他们从未遇到过的、完全形态的对手。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武英殿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开封奇案之牛周探案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穿越大乾当王爷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鼙鼓揭天破宋来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石器革命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