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市局特别审讯室的灯光依旧刺眼。
陈默坐在铁桌一侧,双手被铐在固定环上,手腕处泛着青紫的淤痕——那是强行制服时留下的。
他低垂着头,发丝遮住双眼,神情麻木,像是灵魂早已被抽离,只剩下一具空壳。
陆昭没有穿警服,只披着一件深灰色风衣。
他缓缓坐下,动作沉稳,压迫感十足。
他从文件夹中抽出一张照片,轻轻推到陈默面前。
那是在黑市医院手术台上濒死的年轻人,皮肤苍白如纸,腹部被剖开,内脏暴露在外,而他的眼睛,仍睁着,瞳孔里凝固着最后的恐惧。
“你弟弟。”陆昭声音低缓,不带情绪,却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开结痂的伤口,“林氏地下器官交易链的第十七号‘捐赠者’。自愿?根据境外医疗数据库的交易记录,他是被诱骗、麻醉后强制摘除器官的。所谓的‘自愿协议’,是伪造的电子签名。”
陈默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睫毛微颤,却没有抬头。
“你说法律判他‘自愿捐赠’,可真正的判决书呢?”陆昭向前倾身,“你查过吗?还是说……你根本不想知道真相——你只需要一个理由去恨。”
审讯室一片死寂。
只有通风口发出细微的声音。
陈默终于开口,声音沙哑:“法律?你跟我说法律?我弟弟躺在解剖台上时,谁为他伸张过正义?法院系统驳回了三次尸检申请,理由是‘证据不足’。唐律师说,连立案都难。你们这套程序,早就烂透了。”
“所以你就投靠‘幽影’?”陆昭语气未变,却悄然换了节奏,“代号LZh-2,和十年前‘11·23连环杀人案’卷宗泄露的编号一致。那个编号,只出现在内部加密档案的元数据里,普通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你在替谁做事?韩明远的人?还是……你自己也成了他们的一部分?”
陈默冷笑,嘴角扯出一个讥讽的弧度:“你以为我背叛的是警察?不,陆昭。我背叛的是你们这套假装公正的程序。它保护不了弱者,只会用规则把血淋淋的现实盖起来,告诉人们:‘看,我们很文明。’”
陆昭沉默了一瞬,忽然换上一种近乎温和的语气:“你还记得第一次出警吗?暴雨天,我们在城东桥下救那个被家暴的女人。她脸上全是淤血,怀里抱着三岁孩子,跪在地上求我们别把她送回去。你说——”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复述,“‘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法律就不是废纸。’”
陈默的手指猛地抽搐了一下。
“现在轮到你弟弟喊救命了。”陆昭的声音轻了下来,却更锋利,“可你却选择闭上眼。你不是在复仇,陈默,你在复制当年凶手的做法——用暴力定义正义。你成了你最痛恨的那种人。”
话音落下,审讯室内陷入一片寂静。
陈默依旧低着头,但呼吸变得粗重,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嘴唇微动,似要说什么,却又咬牙忍住。
单向玻璃后,沈清站在阴影里,手中捏着刚收到的法院系统安全日志。
她的眼神锐利如刀。
“过去两周,有三次异常登录尝试,来源是市局内网Ip,目标直指最高法刑事备案库。”她低声自语,随即拨通陆昭的电话,“‘审判日·phase 2’不是恐吓,他们已经在试水了。有人想篡改历史案件的电子归档——包括‘11·23案’的原始卷宗。”
电话那头,陆昭听着,目光始终锁定陈默。
这是两个信念的碰撞,也是两条道路的抉择——是摧毁腐朽的制度,还是在废墟之上重建它?
而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明白,“红眼计划”从来不只是一个复仇组织。
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系统性入侵,目标是司法核心的数据命脉。
一旦成功,过去的判决可以被抹去,证据链会被重构,真凶将被洗白,受害者将成为罪犯。
这才是“幽影”的真正目的——不是颠覆秩序,而是成为新秩序的缔造者。
陆昭缓缓起身,绕过桌子,走到陈默身后。
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动作竟有几分旧日同袍的温度。
“如果你真的放弃了法律,就不会等我来审你。”他低声说,“你会直接动手。可你来了,坐在这里,任我质问。说明你心里还留着一丝希望——哪怕只有一线。”
陈默的身体微微一震。
陆昭转身走向门口,在手触及门把的瞬间停下:“父亲临死前,留下一句话:‘真相不在案卷里,在人心的选择中。’你现在选什么,决定了你是他的继承者,还是凶手的影子。”
门开,又关。
沈清迎上来,神色凝重:“王队在外面。”
走廊尽头,王队长背靠墙壁,缓缓滑坐在地,拳头砸向地面,发出一声闷响。
这位老刑警眼角泛红,嘴唇紧抿。
他曾是陈默和陆昭的父亲共同的上司,如今看着徒弟走上歧路,仿佛看见当年悲剧的重演。
“我们是不是……真的辜负了他们?”他喃喃道。
陆昭没回答。
他抬头望向天花板角落的监控探头,仿佛能穿透那层塑料外壳,看到背后操纵一切的黑暗之眼。
父亲的保险柜里,那个“c-137”的刻痕仍在脑中闪烁。
LZ-3的召唤言犹在耳。
而现在,LZh-2即将被清除……
他忽然意识到,这场棋局,从来不属于任何人。
他们所有人,都是棋子。
而执棋者,正躲在数据洪流的深处,静待灰烬燃起。
小林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如影。
会议室的投影仪嗡嗡启动,一串串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最终定格在一条加密通讯记录上——时间戳显示:三小时前。
“解密成功。”他的声音像从深井中传来,平静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指令来源经过七层跳转,但原始签名密钥未完全抹除。内容是:‘LZh2已清除,启动“灰烬协议”,目标:市中级法院档案服务器,倒计时72小时。
’”
空气骤然凝固。
陆昭站在投影前,目光死死锁住那行字。
“灰烬协议”——这个词从未出现在任何已知案件卷宗里,但它透出的气息,如同焚尸炉中最后一缕黑烟,带着彻底湮灭的决绝。
他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父亲保险柜深处那份残缺笔记上的批注:“若真相被系统性抹去,则正义将不复存在。”
更令人脊背发寒的是下一行信息:签发账户名为“新院长”,生物识别认证虽经伪装,但部分虹膜与声纹模板,竟与韩明远狱中留存的数据存在高度重合。
“他没死。”陆昭低声说,不是怀疑,而是确认,“或者……他的意志已经寄生进了某个地位更高的躯壳。”
沈清迅速拨通唐律师电话,语速冷静却不容迟疑:“申请紧急禁令,冻结所有与‘明远慈善基金会’及其关联企业有关的法院电子访问权限,特别是历史案件归档系统的调阅权限。”她顿了顿,眼神锐利如刃,“尤其是‘11·23案’原始卷宗的备份节点。”
挂断后,她望向陆昭:“他们要的不是翻案,是要重构历史。”
陆昭走出会议室,走廊灯光惨白,映得他眼底一片幽暗。
他掏出手机,拨通小林:“把陈默手机里所有联系人做行为图谱分析,重点筛选两类人:一是最近三个月频繁连接境外Ip、使用动态代理的;二是有法院系统或司法信息化项目工作背景的。”他停顿片刻,声音压低,“特别留意那些曾参与过‘11·23案’复核程序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一秒,随即传来敲击键盘的急促声响。
陆昭靠在墙边,闭目回想审讯室里陈默最后颤抖的肩膀。
那个曾高喊“法律还有意义”的男人,终究被制度的缝隙吞噬。
可真正可怕的,从来不是个体的堕落,而是体制内部悄然滋生的腐烂根系——它让凶手穿上法官的袍服,让罪证披上合法的外衣。
“父亲当年查到的,从来就不只是韩明远一个人。”他在心中默念,“他还看见了那张藏在司法体系阴影里的网。所以他才会留下‘c - 137’这个编号……那不是线索,是警告。”
夜色浓稠如墨,城市沉入短暂的休眠。
某栋政府家属楼五层,窗帘紧闭,唯有缝隙间透出一丝蓝光。
一台笔记本静静接收着新邮件,屏幕解锁瞬间,浮现出半张脸——花白鬓角,眼角皱纹深刻如刀刻,瞳孔浑浊却仍含精光。
那是十年前主持“11·23案”复核听证会的退休法官,周维坤。
邮件标题仅一行字:
【灰烬协议 · 第一阶段授权确认】
发送者身份为空白,但数字签名链末端,赫然嵌着一个代号:LZ - 3。
窗外风起,树影摇曳,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清晨六点,沈清驱车前往法院档案中心,随身携带由唐律师签发的临时封锁令。
途经高架桥时,车载电台突然插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