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乾纲独断,力排众议,决定对西班牙用兵,并任命永王朱慈炤总揽筹备事宜,这在整个帝国层面引发了深远影响。“远征吕宋筹备司”的成立,如同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各个角落,尤其是东南沿海。
筹备司设在江阴水师基地内,朱慈炤以亲王之尊,却吃住皆在营中,与郑森、张煌言(时常往来于江阴、舟山之间)以及被抽调来的精干文武官员日夜筹划。工作的繁巨远超想象。
首先便是舰船。现有水师主力需防御长江及沿海,能抽调用于远征的舰船有限。郑森力主以速度见长的“飞霆”级及其改进型为主力,辅以部分大型福船作为运输和支援。宋应星领导的格物院船舶小组,则根据“破浪”舰队带回的西班牙盖伦船数据,加紧研究对抗策略,并着手设计更大、更适合远洋作战的新一代战舰,但远水难解近渴。
其次是人员。远洋航行与作战,对水手、炮手、陆战队员的素质要求极高。朱慈炤与郑森从各水师部队中严格筛选经验丰富、身体强健、意志坚定的官兵,组建特遣舰队骨干,并立即开始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长时间海上生存、恶劣天气航行、登陆作战演习、热带疾病防治……训练强度之大,近乎残酷。朱慈炤以身作则,与官兵一同操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再者是情报。韩赞周的东厂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利用一切渠道,搜集西班牙在远东的兵力部署、战舰性能、贸易路线、以及吕宋当地土着部落的态度等信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秘密接触也在加深,尽管双方互有戒心,但在共同对付西班牙这一点上,存在合作的基础。
最后,也是最为头疼的,便是钱粮物资。黄道周与户部官员为了筹措这笔额外的巨额军费,几乎绞尽脑汁。“皇家海运商行”的筹建在加速,试图以未来的海外贸易利润为诱饵,吸引江南海商投资。“海洋建设国债”的发行也提上日程,但认购情况尚难预料。远征所需的弹药、粮食、药品、以及适应热带气候的装备,无一不需要真金白银。
就在东南沿海为远征吕宋而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北方的清廷并未沉睡。多尔衮虽病重不能视事,但掌握实权的多铎与济尔哈朗,在经历了初期的内斗和调整后,也逐渐稳住了阵脚。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南明似乎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认为这是可乘之机。
弘光二年春,多铎再次调动兵力,对徐州、庐州方向施加压力,虽然规模不如上次,但攻势更加灵活和持久,明显带有牵制和消耗的意图。同时,清廷也加强了对山东李定国部的清剿力度,试图拔掉这根扎在背后的钉子。
史可法坐镇扬州,沉着应对。他采取“稳守反击,以小博大”的策略,命令前线各部依托工事,坚决防御,并不时派出精锐小队,袭击清军粮道和孤立据点,使得清军的攻势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自身不断失血。
江北战线,再次进入了低烈度但持续不断的摩擦和消耗状态。这虽然牵制了南明部分精力,但也反过来证明了南明防线之稳固,让清军难以越雷池一步。
朱慈烺密切关注着北方的战局,他指示史可法,江北防线是根本,绝不可动摇,远征吕宋之事,不能影响北线的防御。他需要北方战线保持稳定,为他推行海洋战略和完成复仇大计,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时间的车轮,就在这南北两条战线、陆海两个方向的紧张筹备与对峙中,缓缓驶入了弘光二年的夏天。远征吕宋的特遣舰队,已然初具雏形,砺剑东南,只待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