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道尽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痛与无尽哀愁。而在李煜的生命里,有一个女子,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他的岁月,又似绚烂烟火,匆匆消逝,徒留无尽遗憾,她就是周娥皇。
周娥皇,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一个看似繁华却又风雨飘摇的国度。她是南唐司徒周宗的长女,这出身,就如同开了个“金手指”,妥妥的豪门贵女。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她的家庭背景就像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为她的人生铺就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时光匆匆,周娥皇出落得亭亭玉立,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更是才华横溢,尤其是在音乐舞蹈方面,堪称天赋异禀。那时候的南唐,文化艺术氛围浓郁得就像一坛陈酿的美酒,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周娥皇想不成才都难。她对音律的感知,就像鱼儿对水的熟悉,每一个音符在她的指尖、在她的歌喉下,都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公元954年,19岁的周娥皇遇到了18岁的李煜。李煜是谁?那可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虽不是嫡长子,却凭借着一身的才华和独特的气质,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他不爱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只钟情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妥妥的文艺青年一枚。
当周娥皇和李煜相遇,就像是两颗璀璨的星星碰撞在了一起,爱情的火花瞬间点燃。李煜对周娥皇,那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新婚之夜,当李煜轻轻揭开周娥皇的红盖头,那一瞬间,他仿佛看到了仙女下凡,眼前的女子美得让他窒息,心中暗叹:得此佳人,夫复何求!而周娥皇呢,看着眼前这个温润如玉、才华横溢的男子,也不禁心生欢喜,就这样,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拉开了帷幕。
婚后的生活,那叫一个甜蜜。李煜和周娥皇,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李煜擅长填词,周娥皇精通音律,两人常常夫唱妇和。李煜的每一首词,仿佛都是为周娥皇而作,而周娥皇则用她美妙的音律,将这些词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们还经常在宫中举办各种文艺派对,邀请一群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歌舞升平。周娥皇的舞蹈,那是一绝,她独创的“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妆容,配上轻盈的舞姿,就像一朵盛开在夜空中的奇葩,让在场的人都看得如痴如醉。李煜呢,就像个小迷弟一样,眼睛一刻也离不开她,还专门为她写下了“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这样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周娥皇跳舞时金钗滑落的娇态,满屏的甜蜜和宠溺。
有一次,李煜得到了一首失传已久的唐朝大曲《霓裳羽衣曲》的残谱,这可把他高兴坏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给周娥皇看,周娥皇一看,眼睛也亮了起来。对于她这样的音乐天才来说,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于是,周娥皇一头扎进了对残谱的研究和改编中。她日夜钻研,废寝忘食,仔细地考订每一个音符,增删调整,就像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终于,在她的努力下,《霓裳羽衣曲》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周娥皇用琵琶弹奏出这首曲子时,那美妙的旋律,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回到了唐朝的繁华盛世。在场的人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震撼,纷纷鼓掌叫好,李煜更是听得如痴如醉,连手中的酒杯打翻了都浑然不觉。从那以后,《霓裳羽衣曲》成为了南唐宫廷中的经典曲目,而周娥皇也因此声名远扬。
除了音乐和舞蹈,周娥皇还精通弈棋,她曾着有棋书《击蒙小叶子格》一卷。在闲暇时光,她经常和李煜对弈,两人一边下棋,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回荡在宫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然而,命运就像一个爱开玩笑的孩子,总是在你最幸福的时候,给你来个措手不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唐的局势越来越不稳定,外部有宋朝的虎视眈眈,内部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李煜虽然贵为皇子,但他对政治却一窍不通,也不感兴趣。他只想和周娥皇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可现实却不允许。
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被迫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南唐的末代君主。这对李煜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他本就不适合做皇帝,这皇位就像一个沉重的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周娥皇呢,也跟着陷入了这复杂的政治漩涡中。
成为皇后的周娥皇,并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和善良。她关心百姓疾苦,经常劝说李煜要做一个好皇帝,要为百姓谋福祉。李煜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总是力不从心。他被朝政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就在这个时候,周娥皇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了问题。长期的劳累和忧虑,让她患上了重病。李煜得知后,心急如焚,他日夜守在周娥皇的病榻前,衣不解带,药必亲尝。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爱妻能够快点好起来,回到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怜悯这对苦命的鸳鸯。公元964年,周娥皇和李煜的次子李仲宣,在佛像前玩耍时,被佛前大琉璃灯突然掉落的声音惊吓成疾,不久后夭折。这对周娥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本就病重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悲痛,病情迅速恶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娥皇依然保持着她的优雅和从容。她看着守在床边的李煜,眼中满是不舍和眷恋。她对李煜说:“贱妾有幸嫁入宫门,至今已有十多年了,女子之荣,莫过于此。唯一的不足是幼子早夭,而我也即将远去,恐怕无法再报答您的恩情。”李煜听后,悲痛欲绝,他紧紧握着周娥皇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
公元964年十一月,周娥皇支撑着沐浴更衣,将含玉放进口中,于瑶光殿与世长辞,时年二十九岁。李煜仿佛失去了灵魂,他悲痛万分,整日以泪洗面。他遵从周娥皇的遗愿,将她最爱的烧槽琵琶陪葬,又作《昭惠周后诔》《挽词》等文章以悼念,文中用了无数个“呜乎哀哉”“哀”字,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周娥皇的深情和思念。这些作品,也为后世留下了鲜明的文学形象,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参考《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