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少年曾因法受牵,登基建业敢担肩。

车裂商君安旧贵,剑指函关拓新天。

连横破,列邦寒,河西再定固秦边。

若非君有雄才略,哪得昭襄续霸权?

公元前338年,秦国咸阳宫的气氛比寒冬的渭水还冷。老秦孝公刚咽气,太子驷穿着一身麻布孝服,站在灵柩前,脸上没多少悲伤,倒有几分终于熬出头的复杂——这位未来的秦惠文王,此刻心里正翻着一本,主角是那个让他年少时差点抬不起头的男人:商鞅。

说起来,太子驷的童年阴影,全拜商鞅所赐。那还是他十来岁的时候,仗着自己是未来的国君,跟着几个贵族子弟偷偷摸了老百姓的牛,想学着牧民的样子骑牛取乐,结果把牛给惊着了,踩坏了半亩刚抽穗的麦子。这事要是搁在变法前,顶多是贵族们找老百姓赔点钱,再骂几句不长眼的牲畜就完了。可那会儿商鞅正推着变法往前冲,眼珠子里揉不得沙子,听说太子犯了法,直接就闹到了孝公面前。

《史记·商君列传》里写得明白:商君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商鞅倒是没敢直接动太子,可转头就把锅甩给了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公孙贾脸上被刺了字(也就是)。这事儿传出去,全咸阳的人都知道太子犯法,老师受罚,商鞅的法令一下子就立住了,但太子驷的脸可就丢大了。

有一回,太子驷跟公子虔吐槽:这商鞅也太不给我面子了,不就是踩了点麦子吗?至于把您弄成这样?公子虔捂着鼻子,声音闷闷的:太子啊,现在商鞅有国君撑腰,咱们惹不起。等将来您继位了,再找他算账不迟!这话跟种子似的,在太子驷心里扎了根。从那以后,他表面上对商鞅恭恭敬敬,心里却早把这笔账记得明明白白。

不过,太子驷也不是个只会记仇的熊孩子。他跟着孝公处理朝政的时候,看商鞅搞废井田、开阡陌,看着秦国的粮仓从空荡荡变成堆得冒尖;看商鞅搞奖励军功,看着秦国士兵从以前打仗磨磨蹭蹭,变成后来见了敌人跟饿狼见了肉似的;更看着秦国从被六国嘲笑的西戎蛮夷,变成能逼着魏国还回河西之地的硬茬子。他心里清楚,商鞅这一套虽然狠,但确实能让秦国变强——这也是后来他杀了商鞅,却没废商鞅之法的关键原因。

公元前338年,孝公病重,拉着太子驷的手说: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重用商鞅,把秦国的变法坚持下去,千万别让咱们老秦家的基业毁在你手里。太子驷当时点头如捣蒜,心里却在打鼓:重用商鞅?那我当年受的气找谁出?可表面上,他还是装出一副听话懂事的样子,直到孝公闭上眼睛,他的心思才开始活络起来。

孝公一死,咸阳城里的气氛立刻变了。以前被商鞅变法打压得喘不过气的贵族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往宫里跑,不是说商鞅独断专行,就是说他图谋不轨。为首的还是公子虔,他这会儿鼻子上的伤早就好了,可心里的恨一点没少,天天在太子驷面前念叨:商鞅当年对您不敬,对老臣下狠手,现在他手握大权,要是不早点除掉他,将来肯定会谋反!

太子驷(这会儿已经是秦惠文王了)心里本来就有疙瘩,被贵族们这么一撺掇,更觉得商鞅是个定时炸弹。但他没立刻动手——毕竟商鞅是孝公的功臣,要是刚继位就杀功臣,传出去不好听,还可能让老百姓觉得他忘恩负义。他得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机会很快就来了。有个叫赵良的隐士,之前劝过商鞅功成身退,商鞅没听。这会儿赵良又跳出来,给惠文王递了一封奏疏,里面列举了商鞅的三大罪:一是刑及太子之师,不把国君放在眼里;二是大筑冀阙,穷奢极欲,浪费国家钱财;三是凭借商於之地,私藏甲兵,有谋反之心。这奏疏简直是为惠文王量身定做的杀商鞅说明书,他看完一拍大腿:好!就按这个来!

惠文王先是下了一道圣旨,说要调查商鞅的谋反嫌疑,让商鞅从商於之地回咸阳受审。商鞅多精明啊,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大事不妙,连夜从商於逃了出来,想往魏国跑——毕竟他当年在魏国待过,跟魏国的大臣们多少有点交情。可他忘了,当年他骗了魏国公子卬,还抢了魏国的河西之地,魏国早就把他当成头号仇人了。

《史记·商君列传》里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跑到函谷关下,想找个客栈住一晚,结果客栈老板要他出示身份证明,还说这是商君定的规矩,没有证明就敢收留,要被连坐的。商鞅这才哭笑不得——自己定的规矩,最后把自己给坑了。

没办法,商鞅只能掉头回商於,组织家丁和封地的百姓反抗。可他手里那点人,哪是秦国正规军的对手?没几天,秦军就把商於围得水泄不通,商鞅兵败被抓,押回了咸阳。

惠文王看着五花大绑的商鞅,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商鞅没谋反,可他必须杀了商鞅——一来能平息贵族们的怨气,稳固自己的皇位;二来能借着杀商鞅的机会,向全国展示自己的权威。最终,他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将商鞅(也就是五马分尸),还把他的家族满门抄斩,并且昭告天下:凡敢为商鞅鸣冤者,与商鞅同罪!

杀了商鞅之后,惠文王还玩了一手欲擒故纵。他故意放出风声,说要废除商鞅的苛法,恢复旧制,看看贵族们和老百姓的反应。结果贵族们倒是欢天喜地,可老百姓却不乐意了——毕竟商鞅的变法让他们有了土地,能靠种地、打仗翻身,要是恢复旧制,他们又得回到以前被贵族欺负的日子。有个老百姓甚至敢在宫门前请愿,说商君之法能让秦国变强,不能废。

惠文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看来百姓都认可商君之法,那咱们就继续推行下去!以前反对变法的人,要是再敢多嘴,就按商君之法处置!这话一出口,贵族们傻眼了——合着杀商鞅是为了立威,变法该怎么搞还怎么搞?可这会儿惠文王的权威已经立住了,没人敢再反对。

就这样,惠文王用一场杀商鞅却保商君法的操作,既摆平了贵族,又稳住了百姓,还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堪称战国时期政治手腕的教科书级案例。要是放在现在,绝对能上职场权谋的热搜,标题就是#新老板如何搞定老功臣的遗留问题#。

杀了商鞅,稳住了内政,惠文王把目光投向了国外。这会儿的战国形势,有点像现在的国际博弈: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北边的赵国,还有已经衰落的魏国、韩国、燕国,都在互相算计。其中最麻烦的是——苏秦(那会儿苏秦还没完全崛起,主要是公孙衍等人)牵头,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要是六国真的抱成团,秦国就算再强,也扛不住。

惠文王心里清楚,对付,光靠打仗不行,还得靠。他需要一个能说会道、能把六国忽悠得团团转的外交人才。就在这时候,一个叫张仪的魏国人,跑到了秦国。

张仪这人生平有点。他早年跟苏秦一起跟着鬼谷子学纵横术,毕业后想找份好工作,结果处处碰壁。有一回,他在楚国令尹昭阳家里做客,昭阳丢了一块玉璧,别人都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打得半死,还骂他穷鬼也配偷玉璧。张仪被打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婆: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婆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只要舌头在,我就能东山再起!

这话还真没吹牛。张仪听说秦国在招外交人才,就收拾行李往西走,凭着自己的口才,很快就见到了惠文王。两人一聊天,惠文王就被张仪的理论给吸引了——所谓,就是让秦国跟六国中的某几个国家结盟,打破六国的,最后再一个个收拾。

《史记·张仪列传》里记载:秦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惠文王直接给了张仪的职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还把破合纵的任务交给了他。张仪也没辜负信任,上任第一件事,就去了魏国——毕竟魏国是的核心之一,只要搞定魏国,就少了一条腿。

张仪到了魏国,对魏襄王说:大王,您觉得魏国能打得过秦国吗?现在秦国的士兵比魏国多,粮食比魏国足,要是秦国派兵打过来,魏国撑不了三个月。您要是跟秦国结盟,秦国不仅不打魏国,还能帮魏国对付楚国、赵国,这多划算啊!魏襄王有点犹豫,张仪又补了一句:要是您不答应,我现在就回秦国,让秦军明天就渡过黄河,到时候魏国可就麻烦了。

魏襄王本来就怕秦国,被张仪这么一吓唬,当场就答应跟秦国结盟,还派使者去咸阳签订盟约。消息传到其他五国,联盟一下子就乱了——连核心的魏国都跟秦国结盟了,咱们还合纵个啥?公孙衍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起来的,被张仪一句话就给搅黄了。

惠文王一看张仪这么能干,直接把他提拔成(相当于丞相),还赏了他五座城。张仪也更卖力了,接下来几年,他跑遍了六国,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连横玩得炉火纯青:

——对楚国:张仪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跟齐国断交,秦国就给楚国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怀王信以为真,立刻跟齐国断交,结果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我只说给六里地,没说六百里。楚怀王气得发兵攻秦,被秦军打得大败,还丢了汉中之地——这就是着名的张仪欺楚,虽然有点不地道,但确实把楚国坑得够呛,让楚国好几年没缓过劲来;

——对韩国:张仪跟韩襄王说韩国地方小,粮食少,要是跟秦国作对,秦国只要派一万士兵,就能把韩国的都城围起来。您要是跟秦国结盟,秦国还能帮韩国打楚国,到时候韩国不仅安全,还能抢楚国的地盘。韩襄王一听,立马就跟秦国结盟了。

——对齐国、赵国、燕国:张仪用的也是吓唬+利诱的套路,要么说不结盟就打你,要么说结盟了有好处,最后这三国也都先后跟秦国结盟,六国的彻底破产。

就这样,在张仪的操作下,秦国不仅打破了六国的包围,还跟六国中的大多数国家结成了盟友,成了战国时期的外交天花板。惠文王看着张仪送来的结盟文书,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六国都想欺负秦国,现在好了,咱们想欺负谁就欺负谁,这感觉太爽了!

搞定了外交,惠文王开始搞军事扩张——毕竟光靠嘴说不行,还得靠拳头把地盘抢过来,才能真正让秦国变强。他在位期间,秦国的军队就像开了地图炮,东边打魏国,南边打楚国,西边打义渠,北边打赵国,把秦国的版图扩大了一大圈。

先说说打魏国。虽然魏国已经跟秦国结盟了,但惠文王心里清楚,魏国是老对手,只要有机会,就得再抢点地盘。公元前330年,秦军在雕阴(现在的陕西甘泉)大败魏军,俘虏了魏国大将龙贾,还抢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这是秦国第二次从魏国手里夺回河西,彻底把魏国在黄河西岸的势力给清干净了。公元前329年,秦军又渡过黄河,攻占了魏国的汾阴、皮氏等地,把秦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了黄河东岸。

《史记·秦本纪》里记载:秦惠王八年,魏纳河西地。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短短几年,魏国就给秦国送了河西、上郡等大片地盘,魏国的国力越来越弱,再也不敢跟秦国叫板了。

再说说打楚国。楚国是南方的,地盘大,人口多,一直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为张仪欺楚的事儿,派十万大军攻打秦国,惠文王派庶长魏章率军迎战。秦军在丹阳(现在的河南西峡)跟楚军展开大战,楚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十万士兵死了八万,还被秦军俘虏了七十多个将领。秦军趁胜追击,又攻占了楚国的汉中郡(现在的陕西汉中一带),把秦国的地盘和巴蜀之地连在了一起。

汉中郡有多重要?它就像秦国的南大门,进可攻楚国,退可守巴蜀,还能为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士兵。拿下汉中后,惠文王高兴得不行,亲自到前线犒劳士兵,还把汉中郡分成了两个郡,派得力大臣去治理。楚国丢了汉中,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没能恢复到以前的实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越来越强。

除了东边和南边,惠文王还没忘了西边的。义渠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经常在秦国西边捣乱,抢秦国的粮食和牲畜,有时候还会跟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惠文王继位后,对义渠采取了打拉结合的策略:先是派兵打败义渠,抢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让义渠不敢再随便捣乱;后来又趁着义渠内乱,派使者去义渠,说服义渠王跟秦国结盟,还把秦国的公主嫁给了义渠王——这一招,让义渠老实了几十年,为秦国解除了西边的后顾之忧。

北边的赵国也没逃过秦军的。公元前325年,秦军攻打赵国的中都、西阳等地,赵国虽然派兵抵抗,但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最后只能割地求和。公元前317年,赵国跟韩国、魏国联合起来,想重新搞对付秦国,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率军迎战,在修鱼(现在的河南原阳)大败三国联军,斩杀了八万多士兵——这一战,彻底打怕了赵国,让赵国再也不敢轻易跟秦国作对。

惠文王在位的二十多年里,秦国的版图就像开了滤镜一样,越变越大:从原来的关中平原,扩展到了河西、上郡、汉中,还控制了巴蜀之地(巴蜀是在惠文王时期被秦国攻占的,为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成为战国七雄中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的人都说:秦国现在就像一头猛虎,谁要是惹了它,肯定没好果子吃!

惠文王不仅会搞外交、打硬仗,治理内政也是一把好手。他知道,要想让秦国长期变强,光靠打仗抢地盘不行,还得把国内的基础建设搞上去——比如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这些都是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首先是搞定巴蜀。公元前316年,巴蜀两国互相攻打,都派人来秦国求救。惠文王本来想派兵去打韩国,张仪却劝他:巴蜀之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要是能攻占巴蜀,秦国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士兵,比打韩国划算多了。惠文王觉得有道理,就派张仪、司马错率军攻打巴蜀。秦军没费多大劲就攻占了巴蜀,把巴蜀变成了秦国的两个郡。

可巴蜀之地离关中平原太远,而且经常发生水灾,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惠文王派李冰去巴蜀当蜀郡太守,让他治理水患。李冰到了巴蜀后,修了着名的都江堰,这都江堰可不是简单的水利工程,放到现在就是堪比“雅鲁藏布江工程”。它把岷江的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来灌溉农田,一部分用来排洪,不仅解决了巴蜀的水患,还让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粮仓。《史记·河渠书》里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意思是有了都江堰,巴蜀地区不管旱涝都能丰收,再也不用担心饥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天府之国”。

有了巴蜀这个“粮食基地”,秦国再也不用愁打仗没粮食了。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巴蜀提供的粮食支撑的——从这个角度说,惠文王当年决定攻占巴蜀,简直是“投资回报率拉满”的神操作。

除了搞水利,惠文王还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他延续了商鞅的“奖励耕织”政策,而且比商鞅更“卷”:不仅给种粮多的百姓免徭役,还专门派官员去田间地头教老百姓种庄稼,推广新的农具和耕种技术。有个叫赵过的农官,发明了一种“三脚耧”(一种播种工具),能一次播三行种子,比以前的人工播种快了三倍。惠文王听说后,立刻下令在全国推广,还赏了赵过十斤黄金——这要是放在现在,就是给技术创新者发“国家科技奖”。

在“整顿吏治”方面,惠文王也有自己的一套。他知道,官员要是贪赃枉法,再好的政策也推行不下去。所以他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每年都派人去各地考察官员的政绩,要是发现有官员贪污受贿或者不作为,轻则罢官,重则砍头。

有一回,咸阳令(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因为收了商人的贿赂,把本该分给老百姓的土地偷偷给了商人。惠文王知道后,不仅把咸阳令砍了头,还把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分给了受损失的老百姓,并且昭告全国:“以后谁要是敢贪赃枉法,就跟这个咸阳令一个下场!”这一下,全国的官员都吓得不敢乱来,吏治清明了不少,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惠文王还特别重视“人才”。他不像有些国君那样,只重用本国人,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你是魏国人、楚国人,还是赵国人,只要有本事,就能在秦国得到重用。除了张仪,他还重用了公孙衍(魏国人)、司马错(秦国人)、樗里疾(秦国王族)等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人才济济”的局面。

其中樗里疾是惠文王的弟弟,这人不仅会打仗,还特别有谋略,被老百姓称为“智囊”。公元前313年,楚国派大军攻打秦国,樗里疾率军迎战,在丹阳大败楚军,还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后来他又率军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的曲沃等地,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惠文王对樗里疾特别信任,不仅封他为“严君”,还让他参与朝政,和张仪一起辅佐自己——这种“重用亲人却不任人唯亲”的做法,在当时的诸侯里可不多见。

惠文王在位期间,秦国虽然强势,但也遇到过不少“危机”。不过他厉害的地方在于,总能把“烂摊子”变成“加分项”,不仅化解了危机,还能趁机扩大秦国的势力。

最典型的就是“五国伐秦”。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这会儿已经从秦国跳槽到了魏国)牵头,联合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五国,组成“五国联军”攻打秦国。这是秦国第一次面对六国中的五国联合进攻,朝野上下都慌了,有大臣劝惠文王:“要不咱们跟五国议和吧,把之前抢的地盘还给他们,免得他们打进来。”

惠文王却一点不慌,他跟大臣们说:“五国联军看着人多,其实是‘乌合之众’——楚国想抢汉中,赵国想抢河西,魏国想抢上郡,他们各怀鬼胎,根本不可能一条心。咱们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把他们拆散开。”

他的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级”:

1. 拉拢燕国和楚国:燕国离秦国最远,本来就不想打仗,惠文王派使者给燕王送了不少金银珠宝,说“只要燕国不派兵,秦国以后就跟燕国友好往来,还能帮燕国对付齐国”。燕王一看有好处,立刻就撤兵了。楚国虽然想抢汉中,但楚怀王怕秦国报复,也不想真的跟秦国拼命,惠文王又派张仪去楚国,说“只要楚国撤兵,秦国就把之前占领的楚国两座城池还给楚国”,楚怀王一听,也撤兵了。

2. 集中兵力打韩赵魏:燕国和楚国撤兵后,五国联军就剩下韩、赵、魏三国。惠文王派樗里疾率军迎战,在修鱼(现在的河南原阳)跟三国联军展开大战。秦军本来就能打,再加上三国联军没了楚国和燕国的支援,士气低落,很快就被秦军打得大败。这一战,秦军斩杀了八万多联军士兵,还俘虏了韩国的大将申差。

3. 趁胜追击:打败三国联军后,惠文王没见好就收,而是派秦军趁胜追击,先后攻占了韩国的浊泽、赵国的观泽等地,把韩国和赵国打得服服帖帖。魏国更是吓得赶紧派使者去咸阳求和,还把魏国的河阳、姑密等地献给了秦国。

就这样,一场看似凶险的“五国伐秦”,不仅没伤到秦国分毫,反而让秦国趁机扩大了地盘,还让六国再也不敢轻易联合起来对付秦国——惠文王这波操作,要是放在现在,绝对能上“危机公关”的热搜,标题就是#看秦惠文王如何把五国伐秦变成秦国秀肌肉现场#。

还有一次危机是“义渠叛乱”。公元前314年,义渠王趁着秦国跟韩国打仗,偷偷派兵攻打秦国的西部边境,抢了秦国不少粮食和牲畜。有大臣劝惠文王:“要不咱们先撤兵回来打义渠吧,免得西边的地盘丢了。”

惠文王却摇了摇头:“义渠只是小打小闹,要是咱们撤兵回来打义渠,韩国肯定会趁机反扑,到时候咱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先派少量兵力守住西边的边境,等咱们打败了韩国,再回头收拾义渠。”

他派庶长嬴疾率军继续攻打韩国,同时派使者去义渠,说“只要义渠王撤兵,秦国就给义渠送去一千匹好马和一百个美女”。义渠王本来就没打算跟秦国拼命,只是想抢点东西,一看秦国给了这么多好处,立刻就撤兵了。等秦军打败韩国,攻占了韩国的宜阳后,惠文王立刻派樗里疾率军攻打义渠,不仅抢回了之前被义渠抢走的东西,还攻占了义渠的二十多座城池,让义渠彻底臣服于秦国。

惠文王虽然在朝堂上是个“铁腕君主”,但在家庭生活中,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嬴荡(也就是后来的秦武王),次子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两个儿子性格迥异:嬴荡力大无穷,喜欢跟人比力气,性格比较鲁莽;嬴稷则比较沉稳,喜欢读书,有谋略。

惠文王对两个儿子都很疼爱,但也没少“教育”他们。有一回,嬴荡跟宫里的侍卫比举鼎,把侍卫的胳膊给弄折了。惠文王知道后,把嬴荡叫到面前,严厉地说:“你是未来的国君,应该好好学习治国之道,怎么能天天跟人比力气?要是传出去,别人会说秦国的太子是个‘莽夫’,丢的是秦国的脸!”说完,还罚嬴荡在书房里抄了一百遍《商君书》。

对嬴稷,惠文王则比较“放养”,经常让他跟着张仪、樗里疾等人学习外交和谋略。公元前307年,惠文王派嬴稷去燕国当“人质”——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跟燕国结盟。有人劝惠文王:“嬴稷是您的儿子,让他去燕国当人质,太危险了。”惠文王却笑着说:“让他去燕国历练历练,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他以后治国大有好处。”

事实证明,惠文王的这个决定是对的。嬴稷在燕国待了几年,不仅学会了如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后来回到秦国继位后,成了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除了教育儿子,惠文王还特别重视“传承”。他知道,自己打下的基业,需要有靠谱的人来继承,才能让秦国继续变强。所以他在位期间,不仅培养了两个儿子,还为他们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比如张仪、樗里疾、司马错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辅佐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的重要大臣。

公元前311年,惠文王病倒了。这一年,他才四十六岁,本来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因为常年操劳国事,积劳成疾,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弥留之际,他把张仪、樗里疾等人叫到床边,拉着他们的手说:“我不行了……秦国就交给你们和太子了。你们一定要辅佐太子,把秦国的变法坚持下去,把秦国的地盘继续扩大,千万别让咱们老秦家的基业毁在你们手里……”

张仪、樗里疾等人跪在床边,流着泪说:“君上放心,我们一定不负您的重托,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让秦国称霸诸侯!”

惠文王又把长子嬴荡叫到面前,嘱咐他:“你继位后,一定要听张仪、樗里疾等人的话,不要轻易跟六国打仗,要先把国内的事情搞好,再慢慢图谋天下……”嬴荡虽然性格鲁莽,但也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点了点头说:“儿臣记住了。”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驷在咸阳宫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这位杀了商鞅却守住了商鞅变法的君主,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把秦国从一个“强国”变成了一个“超级强国”,为后来的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铺平了道路。

惠文王去世后,秦国百姓为了纪念他,在咸阳城外修了一座“惠文王祠”,每年都有人去祭拜。直到秦朝灭亡后,这座祠堂还存在了很长时间。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专门去咸阳考察,还去了惠文王祠,听当地百姓讲述惠文王的故事,最后在《秦本纪》里,给了惠文王极高的评价:“秦惠文王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七年,乐池相秦。八年,魏纳河西地。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乐池死。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伐取赵中都、西阳。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伐败赵将泥。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醿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燕君让其臣子之。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惠王卒,子武王立。”

这段话,不仅是对惠文王一生功绩的总结,更是对他“战国操盘手”身份的最好证明。

参考《史记》《战国策》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武英殿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开封奇案之牛周探案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穿越大乾当王爷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鼙鼓揭天破宋来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