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临危受命挽狂澜,景泰朝堂气象宽。

岂料南宫藏猛虎,空余陵寝对青山。

七年帝王非易得,一夕权倾转头空。

若使天年能再续,江山未必属英宗。

在明朝的皇帝圈子里,明代宗朱祁钰绝对是个临时工般的存在。哥哥朱祁镇被蒙古人抓走,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硬把他推上龙椅。本想当个安稳王爷,却意外成了皇帝,还干得不算差——击退蒙古人,稳住了大明江山。可最后呢?哥哥回来抢了皇位,自己落得个离奇死亡的下场,连个正经庙号都差点没捞着。他的一生,就像一场精彩却仓促的大戏,刚入佳境,就被人拉了电闸。

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儿子,朱祁镇的亲弟弟。出生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比哥哥小一岁。按理说,有个嫡长子哥哥在,他这辈子注定只能当个逍遥王爷,跟龙椅基本不搭边。

事实也确实如此。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祁镇登基,作为弟弟的朱祁钰被封为郕王。这时候的他,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不用操心朝政,有皇帝哥哥罩着,手里有封地有俸禄,每天喝酒赏花,遛鸟听戏,小日子过得美滋滋。史书记载他少聪慧,性端凝,意思是这小伙子脑子灵光,性格还稳重,就是没什么野心,典型的佛系王爷。

要是没有后来的变故,朱祁钰大概会在王府里娶几房姨太太,生一堆娃,安安稳稳活到六七十岁,在史书上留下一句郕王薨,无子,国除就完事了。可历史这编剧,就爱搞突然袭击。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朱祁镇被王振忽悠着去亲征蒙古,临走前把两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让朱祁钰留在京城。说白了,就是让弟弟帮忙看家,自己带着旅游团出去浪。朱祁钰估计还挺高兴——哥哥不在,自己暂时说了算,能过把瘾。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差点被哥哥彻底玩崩了。八月,土木堡传来消息:大军全军覆没,王振被杀,皇帝哥哥被蒙古人抓走了!

消息传到北京,整个朝廷炸了锅。大臣们在朝堂上哭成一片,有人说要跑回南京,有人说要拼命,还有人直接当场动手,在朝堂上打死了王振的同党马顺。场面混乱得像菜市场,朱祁钰站在一边,吓得腿都软了——他哪见过这阵仗?

就在这时候,一个硬气的声音喊了出来:哭有什么用!当务之急是守住京城,再敢提迁都,斩!说话的是兵部侍郎于谦。朱祁钰一看,哎,有人撑腰了,赶紧顺着台阶下:于大人说得对,都听他的!

可问题来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蒙古人拿着朱祁镇当人质,天天到城下叫门,总不能真让俘虏皇帝发号施令吧?太子朱见深才两岁,穿开裆裤呢,根本镇不住场子。大臣们合计来合计去,觉得只有一个办法——让郕王朱祁钰暂代皇帝职权。

朱祁钰一听就慌了:别别别,我不行,我真不行!他不是谦虚,是真害怕。这时候当皇帝,简直是接了个烫手山芋——外有蒙古大军压境,内有一堆烂摊子,搞不好就是亡国之君,遗臭万年。

可大臣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九月初六,在孙太后(朱祁镇亲妈)的默认下,朱祁钰被上了皇位,改年号为,遥尊被俘虏的哥哥为太上皇,还把小太子朱见深保留着。用《明史》的话说,是众臣合辞劝进,王再三辞让,乃受命——这再三辞让,估计一半是客气,一半是真怂。

就这样,朱祁钰稀里糊涂地成了明朝第七位皇帝,开始了他为期七年的临时工生涯。

刚当上皇帝的朱祁钰,心里是七上八下。蒙古人(瓦剌部)的也先带着朱祁镇,已经打到北京城外了,扬言不打开城门,就宰了你们皇帝。城里人心惶惶,好多大臣家里都偷偷收拾行李,准备跑路。

这时候,朱祁钰做了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完全信任于谦。他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让他全权负责北京防务,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于大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你说了算,我就一个要求——保住北京城!于谦果不失所望,接到任命通知书后,里面做了以下决策:

一、调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凑了二十二万人;

二、把通州粮仓的粮食运到城里,断绝蒙古人抢粮的可能;

三、分兵把守北京九个城门,自己守最危险的德胜门;

四、下了道狠命令:将领临阵退缩者,斩!士兵后退者,后队斩前队!

同年十月,也先带着大军兵临城下,还把朱祁镇拉到德胜门外,想让于谦等人出来。于谦站在城楼上,假装没看见,大喊:我们已经有新皇帝了!太上皇?那是你们手里的人质,跟我们没关系!朱祁镇在城下听得鼻子都气歪了:好你个于谦,等我回去再收拾你!

也先一看用朱祁镇当幌子没用,直接下令攻城。接下来的日子,北京城外打得那叫一个热闹:

- 德胜门:于谦设了埋伏,让少量士兵假装战败逃跑,把蒙古骑兵引进埋伏圈,然后火炮齐发,蒙古人被炸得人仰马翻,也先的弟弟孛罗也被打死了;

- 西直门:守将孙镗打得英勇,士兵们拼着命把蒙古人挡在城外,连朱祁钰都亲自到城楼上给士兵们加油打气;

- 彰义门:蒙古人欺负守将武兴是个文官,疯狂进攻,武兴身中数箭,战死在城门下。就在这危急时刻,城里的老百姓爬上房顶,扔砖头瓦块砸蒙古人,硬生生把敌人打退了。

打了一个多月,蒙古人损兵折将,粮草也快没了,听说明朝的勤王大军快到了,也先怕被包抄,赶紧带着朱祁镇和残兵跑路了。北京保卫战,赢了!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大明第一“宰相”名副其实。

消息传到皇宫,朱祁钰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第一次觉得,当皇帝好像也挺爽的——尤其是打胜仗的时候。大臣们纷纷上书拍马屁:陛下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成祖!朱祁钰嘴上说着不敢当,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时候的他,心态悄悄变了。原本只想当个临时工,现在却觉得这龙椅挺舒服,不想还给哥哥了。

蒙古人跑了,北京保住了,朱祁钰的皇位算是坐稳了。可他心里总有个疙瘩——哥哥朱祁镇还活着,万一回来怎么办?

果然,没过多久,也先就派人来送信:我们把太上皇送回去,你们给点好处就行。朱祁钰一听就头疼,找大臣们商量:这...这不好吧?哥哥回来,我这位置...嗯...你们懂的。

大臣们当然懂,但表面上还得说漂亮话:陛下,太上皇是您亲哥,理应接回来尽孝啊。尤其是礼部尚书胡濙,天天在朱祁钰耳边念叨:骨肉亲情,不能不顾啊!朱祁钰被烦得没办法,只好派使者去蒙古探探情况,其实是想拖延时间。

可使者一到蒙古,居然把朱祁镇给认出来了。朱祁镇拉着使者的手,哭着说:你回去告诉弟弟,我啥也不要,就让我回去当个老百姓,守着祖坟就行!这话传到朱祁钰耳朵里,他半信半疑,但架不住舆论压力,只好硬着头皮派于谦的副手杨善去接人。

杨善这人是个人才,没带多少钱,凭着一张嘴,居然真把朱祁镇给忽悠回来了。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朱祁镇终于回到了北京。兄弟俩在东安门见了面,朱祁钰假惺惺地跑过去抱哥哥,哭着说:哥哥,你可算回来了!朱祁镇也配合着演:弟弟,辛苦你了,这皇位还是你的。

演完戏,朱祁钰立刻变脸,把朱祁镇软禁到了南宫(紫禁城东南角的一处宫殿),还派了锦衣卫看守,门都用铅灌死了。用《明史》的话说,是帝迎见于东安门,入居南宫,尊为太上皇——这尊为太上皇,说得真好听,其实就是关禁闭。

解决了哥哥,朱祁钰又把目标对准了太子朱见深。这孩子是朱祁镇的儿子,现在当着太子,将来要是继位了,肯定会为他爹报仇。不行,得换了!

他开始给大臣们送礼,封官许愿,暗示大家支持换太子。有良心的大臣不同意,比如吏部尚书王直,把朱祁钰送的金子退了回去:陛下,这活儿我干不了。但更多人见钱眼开,纷纷上书:陛下圣明,应该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朱祁钰终于如愿以偿,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他以为这样一来,皇位就能传给自己的后代了。可老天爷好像跟他开了个玩笑——第二年,刚当上太子的朱见济居然夭折了。

朱祁钰悲痛欲绝,这可是他唯一的儿子。从那以后,他像变了个人,天天闷闷不乐,身体也越来越差。大臣们劝他再生一个,可他努力了半天,后宫嫔妃就是没动静。更要命的是,他开始猜忌身边的人,觉得谁都想害他,连当初最信任的于谦,也渐渐被他疏远了。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时候,朝堂上暗流涌动——皇帝快不行了,又没儿子,将来谁当皇帝?

有人说,应该把废太子朱见深请回来;有人说,不如让朱祁镇复位。就在这时候,几个野心家跳了出来:

- 石亨:武将,之前打了败仗被朱祁钰处分过,一直怀恨在心;

- 徐有贞:文臣,就是当初提议迁都南京被于谦骂过的那个,想靠政变翻身;

- 曹吉祥:太监,跟石亨勾结在一起,想捞点好处。

这三人凑在一起,一拍即合:不如我们把太上皇从南宫接出来,拥立他复位!事成之后,咱们就是大功之臣!

正月十六夜里,石亨带着一千多士兵,砸开南宫的门,把朱祁镇接了出来。朱祁镇一开始还以为是弟弟派人来杀他,吓得直哆嗦,后来一听是要让他复位,立刻来了精神,穿上龙袍就往皇宫跑。

第二天一早,大臣们像往常一样去给朱祁钰请安,刚走到朝堂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钟鼓声——这是上朝的信号。大家进去一看,懵了:龙椅上坐的不是朱祁钰,而是朱祁镇!

徐有贞站出来大喊:太上皇复位了!还不快拜!大臣们愣了半天,只好纷纷跪下磕头。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

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钰,听到外面的钟鼓声,觉得不对劲——自己还没死呢,谁在上朝?问身边的太监,太监哆哆嗦嗦地说:陛下...是太上皇...复位了。

朱祁钰半天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哥哥...还是回来了啊。这话里,有无奈,有不甘,或许还有一丝解脱。

没过几天,朱祁镇就下旨,废朱祁钰为郕王,把他迁到西苑(今中南海)软禁起来。一个月后,朱祁钰突然死了,年仅三十岁。关于他的死因,史书上写得很含糊,只说,但民间一直流传,他是被朱祁镇派人勒死的。

更惨的是,朱祁镇还不给他好名声,赐了个恶谥,意思是残暴无德,还不许他葬入皇帝的陵寝(明十三陵),把他埋在了北京西山,也就是现在的景泰陵。直到成化年间,他的侄子朱见深(也就是当年被他废掉的太子)才给他平反,恢复了帝号,上庙号——意思是代替别人当皇帝,算是给了他一个名分。

朱祁钰当了七年皇帝,到底干得怎么样?

论功劳,他绝对能排进明朝皇帝的中上游,理由如下:

一、临危受命,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理念,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稳住了局面,要是没有他,明朝可能早就南迁了,变成第二个南宋;

二、信任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京城,让老百姓免受蒙古人的屠杀;

三、整顿吏治,减免赋税,还修复了黄河大堤,搞了不少民生工程,史称景泰中兴。《明史》里说他当倥偬之际,奉命居守,旋王大位,定倾扶危,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这评价相当高。

但他的毛病也很明显:

一、太贪恋皇位,软禁哥哥,废黜太子,显得小家子气,也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二、后期宠信奸臣,比如太监兴安,排挤正直的大臣,朝政比起刚登基时差了不少;

三、性格不够果断,做事犹豫,比如接不接哥哥回来,想了半天,最后还是被动接受。

其实,朱祁钰就像一个突然被推上赛场的替补队员,本来没什么准备,却凭着一股劲儿踢赢了关键比赛。可当他想坐稳主力位置时,却因为急功近利,犯了不该犯的错,最后被换下,连替补席都没保住。

他不是天生的帝王料,没有哥哥朱祁镇那种迷之自信,也没有朱元璋、朱棣的狠辣手腕。他更像一个普通人,有优点,有缺点,被命运推到了风口浪尖,拼尽全力干了几年,最后却落得个悲剧收场。

如果朱见济没有夭折,他会不会有个好结局?如果他能对哥哥宽容一点,会不会避免夺门之变?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参考《明史》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武英殿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开封奇案之牛周探案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穿越大乾当王爷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鼙鼓揭天破宋来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