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寒微逐鹿尘,关河辗转立秦根。
挥鞭敢破函关险,披甲能安陇右民。
改制终消胡俗烈,崇文暂抑武风频。
百年霸业空嗟叹,只向青史觅旧痕。
西晋末年的天下,乱得像一锅煮坏了的粥——匈奴人在北边喊打喊杀,羯族人在中原搞种族灭绝,汉人要么往南跑,要么在本地组团当山大王。就在这锅粥里,有个叫符健的氐族人,正攥着马鞭,盘算着怎么从别人的马仔,混成自己的老板。
《晋书》里说他“勇果善骑射”,但光会打架在乱世里不够看。他爹是前赵的“镇东大将军”符洪,说白了就是个有兵有地盘的军阀。符健跟着老爹混的时候,最擅长的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装孙子。前赵被后赵灭掉时,符洪二话不说带着部众投降,符健立马跟着老爹穿后赵的官服,见了羯族贵族就低头,活像个刚入职的实习生。
后赵皇帝石虎是个出了名的杀人狂,一天不杀人就手痒。有次石虎怀疑符洪要造反,把他叫来骂了一顿,还扬言要剁了他。符健当时就在旁边,脸不红心跳不跳,笑着说:“我爹跟着您打了半辈子仗,家里祖坟都在您的地盘上,造反?他老人家疯了不成?”一番话把石虎哄得眉开眼笑,转头就忘了要杀人的事。这演技,放到现在起码得拿个金马奖。
但装孙子是为了当大爷。石虎死后,后赵乱成一团,儿子们拿着刀互砍,比过年杀猪还热闹。符洪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宣布独立,还没等称帝,就被自己人麻溜地毒死了——这告诉我们,乱世里防外人不如防自己人。
老爹一死,符健成了接盘侠。他没哭哭啼啼,反而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拍着桌子说:“咱爹的梦想是进关中,现在轮到咱来实现了!”当时关中被一个叫杜洪的汉人占着,这家伙听说符健要来,还挺自信,觉得自己有天险加持,根本没把氐族人放眼里。
符健玩了把骚操作:一边派使者给杜洪送礼,说自己只是路过,顺便打个酱油;一边让主力部队扔掉辎重,轻装急行军,沿着黄河偷渡。等杜洪反应过来时,符健的军队已经摸到了长安城下,《资治通鉴》里写“洪始觉之,乃遣兵拒战”,这反应速度,跟睡过头赶早八的大学生有得一拼。
接下来的仗打得毫无悬念。杜洪的军队看似人多,其实都是临时拉来的壮丁,见了符健手下那些身经百战的氐族骑兵,跑得比兔子还快。符健没费多大劲就占了长安,站在城楼上看着脚下的关中平原,心里估计在想:“老子终于从马仔熬成老板了!”
公元351年,符健在长安称帝,国号“秦”——为了跟秦始皇的秦区分开,后人叫它“前秦”。称帝那天,估计他对着文武百官说了不少豪言壮语,但底下人心里犯嘀咕:你一个氐族人,占了咱汉人的地盘,能坐得稳吗?
符健心里门儿清。他知道,想在关中扎根,光靠刀枪不行,得玩点软实力。第一件事就是改风俗。氐族人以前披发左衽,跟汉人穿衣服戴帽子的习惯完全不同。符健下了道命令:“全体氐族同胞,都给我改穿汉服,束起头发!谁不听话,别怪我翻脸!”《晋书》里说他“易风俗,务农桑”,就这一改,起码让汉人看着顺眼多了。
然后是搞经济。连年战乱让关中的老百姓快饿死了,符健亲自跑到田里看收成,还下令减免赋税。有个大臣劝他:“刚建国,国库空虚,还是多收点吧。”符健眼睛一瞪:“老百姓都快没饭吃了,你还想刮油水?等他们饿死了,你去跟谁收税?”这话虽然糙,但理儿不糙。没过几年,关中就从“千里无鸡鸣”变成了“田畴尽辟,百姓安业”,这操作,比现在的扶贫干部还靠谱。
最绝的是他的政治手腕。他知道汉人看不起少数民族,就重用了一堆汉族谋士,比如那个后来大名鼎鼎的王猛(虽然这时候还没出山,但符健已经开始铺垫了)。有个氐族将领不服气,说:“咱们打下来的江山,凭啥让汉人指手画脚?”符健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还当众宣布:“在我这儿,不管你是氐人汉人,有本事就升官,没本事就滚蛋!”
当然,光拉拢还不够,该打的时候也得下狠手。有个叫张琚的地方豪强,趁符健刚建国,在陇右称帝,还派人到处造谣说符健要把汉人都赶到塞外去。符健二话不说,亲自带兵西征,把张琚的脑袋砍下来挂在城楼上,对着围观群众喊:“谁再敢造谣生事,这就是下场!”《十六国春秋》里写“健击斩琚,关中悉平”,简单几个字,透着一股狠劲。
就这么恩威并施,符健硬是把一个外来政权,变成了关中老百姓能接受的“自己人”。有次他去长安街上微服私访,听见老百姓聊天,说“现在的皇帝,比晋朝那些当官的强多了”,估计心里美得能笑出声。
符健当了几年皇帝,日子过得挺滋润,但有件事让他头疼得睡不着觉——儿子符生。
这符生可不是一般人,《晋书》里说他“幼而无赖,力举千钧,手格猛兽”,简单说就是个天生的暴力狂。小时候跟小伙伴打架,把人胳膊打断了,符健想教训他,他梗着脖子说:“我天生就喜欢打架,你能咋地?”气得符健差点没当场晕过去。
更要命的是,这小子眼睛有问题,是个独眼龙。别人都不敢提“瞎”“缺”之类的词,他自己却满不在乎,还总拿这事开玩笑。有次符健想试试他的脾气,故意问:“我听说独眼龙只能看见一边的东西,是真的吗?”符生二话不说,拔出刀把自己的瞎眼旁边划了一刀,流着血说:“你看,这只眼虽然瞎了,但能看见血!”符健吓得差点瘫在地上,从此再也不敢惹他。
按理说,这种性格的儿子不能立为太子,但符健的大儿子早死了,其他儿子要么懦弱要么年幼,只能让符生当继承人。为了让他以后能收敛点,符健临死前拉着他的手说:“大臣们以后要是有不对的地方,你别动不动就杀人,实在不行就把他们赶走,留条活路。”符生嘴上答应着,心里估计在想:“老东西,等你死了再说。”
公元355年,符健病重,躺在床上快不行了。这时候,他的侄子符菁觉得机会来了,半夜带兵闯进宫,想趁机夺权。符健听说有人谋反,居然从床上爬了起来,撑着病体走到城楼上。叛军一看皇帝还活着,瞬间溃散——看来这老皇帝的气场,比年轻时候还强。
平定叛乱后,符健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召集群臣,指着符生说:“这孩子脾气不好,你们多担待点。”然后又对符生说:“好好当皇帝,别学那些亡国之君。”说完就咽了气,享年三十九岁。
《晋书》里评价他:“健既承家,克隆凶绪,率意而夺,肆情而暴,未及改弦,已陷诛灭。”这话有点过分,毕竟他打下的前秦江山,后来在苻坚手里还辉煌了一把。但他选的继承人符生,确实是个祸害——不过那是后话了。
参考《资治通鉴》《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