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人的脚步声和看客们的议论声如同退潮般远去,最终彻底消失在青瓦巷渐浓的暮色里。但那扇被摔得哐当作响的木门,却再也关不住屋内那令人窒息的绝望和冰冷。
苏建国依旧僵立在原地,扶着冰冷的矮桌,佝偻的背脊剧烈地颤抖着,仿佛随时会散架。五百块。三天。这两个数字像两把烧红的铁钳,死死扼住了他的喉咙,掐断了他所有的呼吸。
避免卫东被拘留… 严打… 这些字眼在他脑海中疯狂回荡,带来刺骨的寒意。他知道刘福海不是虚张声势。在这个风声鹤唳的年代,卫东这样有“前科”(街坊眼中的戾气)、又确实动手打伤了人(尤其是对方家里有点关系),一旦被捅到派出所,后果不堪设想!绝不仅仅是赔钱那么简单!那会彻底毁了他!
不能报警。 绝对不能让卫东被带走。
这个念头如同最坚定的磐石,压过了所有其他的考量。可是,不报警的代价,是五百块!一个足以将这个家彻底压垮、打入永世不得翻身深渊的天文数字!
去哪里弄? 去哪里弄这五百块?!
借?他们家早已债台高筑,亲戚邻里谁还敢、谁还愿意借给他们这样看不到未来的无底洞?卖东西?这个家里除了几张嘴吃饭,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卖?就连那辆赖以活命的三轮车,卖废铁也值不了几个钱…
一股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绝望如同冰冷的淤泥,缓缓淹没了他。他深陷的眼窝空洞地望着斑驳的墙壁,那里似乎没有任何答案。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墙角——那个被他用几块砖头垫高、防止返潮的旧木箱。他的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把!
那里面…藏着一样东西。
一个他省吃俭用、偷偷摸摸、熬了无数个夜晚、接了无数危险辛苦的私活,像燕子衔泥般,一分一毛攒下来的…“希望”。
那是给晓光准备的“救命钱”。
晓光有慢性中耳炎,是从小体质弱落下的病根。平时看不出来,但一旦感冒或者劳累,就容易发作,耳朵里流脓流水,疼得小脸煞白,夜里睡不安稳,甚至可能影响听力。李春燕偷偷问过相熟的厂医,厂医说最好去市里大医院仔细检查一下,可能需要做个小手术或者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才能除根,否则拖下去对孩子不好。但费用,起码得准备一两百块。
这笔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也像一丝微弱的曙光,一直压在他心底最深处。他谁也没告诉,连李春燕都只是隐约知道他似乎在攒钱,却不知道具体数额和用途。这是他作为父亲(长兄如父),唯一能偷偷为女儿谋划的、关于“健康”和“未来”的指望。
每一张毛票,每一枚硬币,都浸透着他的汗水、机油和喉咙里顽固的铁锈味。那是他趴在油灯下苦读时,用视力换来的补贴;是他冒着风险接私活时,用尊严和安危换来的报酬;是他从牙缝里、从煤油灯芯里、从一切可能的地方,硬生生抠出来的血汗!
他原本打算,再攒一点,等到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就带晓光去市里…
可是现在…
苏建国的呼吸变得极其艰难,每一次吸气都带着胸腔撕裂般的痛楚。一边是弟弟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和这个家彻底的名声扫地、分崩离析;另一边是女儿的健康和那一点点渺茫的、关于未来的希望…
这根本不是一个选择! 这是一个凌迟!
他极其缓慢地、如同拖着千斤重担般,一步一步挪到那个旧木箱前。手指颤抖着,摸索着箱盖的缝隙,那里有一个极其隐蔽的小小搭扣。他打开搭扣,掀开箱盖,里面是几件破旧的冬衣。他小心翼翼地将手探入冬衣最底下,摸索了许久,才掏出一个用厚厚的、洗得发白的帆布紧紧包裹、外面还缠了好几圈麻绳的小包裹。
那包裹不大,却沉甸甸的,仿佛凝聚了他所有的生命重量。
他捧着这个包裹,如同捧着一块灼热的炭火,又像是捧着一颗即将停止跳动的心脏。他走回矮桌前,就着昏黄的油灯光,手指颤抖着,极其缓慢地、一圈一圈地解开了麻绳,打开了帆布。
里面露出来的,是一卷卷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毛票,最大面额是绿色的两元,更多的是皱巴巴的一元、五角、两角、一角,甚至还有厚厚一沓摞得整整齐齐的几分钱硬币。每一张纸币都被尽可能抚平,按照面额大小仔细归类,用橡皮筋扎紧。
所有的钱都散发着一股混合着汗味、机油味和霉味的、独属于底层挣扎的气息。
苏建国布满裂口和老茧的手指,极其轻柔地、一遍遍抚过这些冰冷的、却滚烫的纸钞和硬币。深陷的眼窝通红,却没有眼泪,只有一种被彻底掏空了的、死寂的绝望。
他一张一张地数着,一遍又一遍。手指因为巨大的痛苦和克制而剧烈颤抖,数错了,又重头再来。
最终,数字定格了。 三百八十七块六角四分。
这是他全部的积蓄。离五百块,还差一百多块。但这已经是这个家的极限,是他能拿出的所有了。
剩下的缺口…只能再去借…哪怕利息更高…哪怕尊严尽失…
他猛地闭上眼,喉结剧烈地滚动着,发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如同濒死野兽般的呜咽。然后,他睁开眼,眼神里只剩下一种麻木的、认命般的空洞。
他重新将钱仔细包好,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那冰冷的触感,却像烙铁一样烫着他的胸口。
他看了一眼蜷缩在墙角、依旧因为恐惧和愤怒而浑身紧绷、眼神空茫的苏卫东,又看了一眼躲在里屋门后、吓得不敢出声、眼睛哭得红肿的晓光。
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佝偻着背,一步一步,沉重地挪出了家门,身影融入了外面沉沉的夜色里。他要去想办法,去凑够那剩下的、如同天文数字般的一百多块钱。
油灯的光芒微弱地跳动着,映照着空荡荡的屋子,和那个被掏空了最后一丝“希望”的旧木箱。
给晓光治疗耳朵的钱,没了。 那个关于“健康”和“更好未来”的微光,在这一刻,彻底熄灭了。
为了平息眼前的灾难,为了守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他不得不亲手,扼杀了另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