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让刘阳找叶青萝说绣花的事,当时叶青萝说去惠顾布庄裁绣面配绣线,想绣多大的就裁多大的。
只是叶青萝不得空过去,其他人过去又怎么证明身份呢?最后还是刘有成赶着驴车送林婉她们几个过去了一趟。
刘有成一早就在惠顾布庄帮着叶家拖过布料、黄豆,自己建了酿酒作坊也要去布庄那边拖高粱、玉米,与掌柜伙计都是熟的。
初次绣好绣面,几人都秉着谨慎行事的心理选择了绣小绣面,到时做桌屏就行。
一人领了三幅小绣面,如今已经在家绣花了。
刘有成道:“等她们绣完我让你娘看看,能行就收下,不能行就不让她们绣了,就是你在府城,这交货要怎么到你手里?”
叶青萝道:“若我娘说能行,就让小姑父打绣屏架,绷好桌屏用绵纸包好交给我奶奶,到时会随着成衣一起出货。”
以前绣花都是这样出的,成衣铺就卖绣屏。
叶青萝以前画了不少花样子,有些送去了方家村,绣花主要还是在方家村收货,后来方家村的人手都进成衣作坊了,绣花便没收了。
还在稳定出炕屏绣品的是田玉琪,初一那天才交的桃花图,初二傍晚大舅来送驴车时,叶青萝就让大舅跑一趟陈家村让小姑父打绣架了。
大堂哥不在家,大舅知道叶家这边缺人手,而他最近一直在镇上跑,酒楼那边或书局那边有什么消息都是通过他来传递的。
说好绣品的事情,叶青萝回到厨子的问题上,和大舅商量起去县城盘铺开酒楼的事。
“二舅寄的信还没有回来消息,万一我去府城了又有厨子来消息想过来福味楼……”
“到时让二舅选出一个留在镇上,做掌厨或是做副厨让二舅和刘阳表哥商量,手艺咱们酒楼不缺,要选人品过关的。”
“等镇上福味楼厨房人手够了,大舅你和二舅去县城看看铺子,让有志叔再带个把人手跟着。”
“和咱们盘福顺酒楼那样,看铺同时也要看铺子院子质量的,铺子大小和咱们镇上差不多就行,地段要谨慎些。”
“到时我会留五千两银票在爹娘那儿,若遇着合适的能盘下来,就找爹娘拿钱办了这事儿。”
“到时县城福味楼大厨房就让二舅多操心些,他想去县城做掌厨就让他辛苦点把班底拉起来。”
“其他的大舅你多操心些,有了咱们在镇上的经验,只是换到县城再来一遍罢了,没什么难的。”
叶青萝突然一番话惊呆了刘有成,他脱口道:“怎么这么急?那可是五千两,不是五百两!”
他刚消化两千多两的大酒楼,这就要去县城开大酒楼还预备了五千两!就算再能赚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呀!
刘有成有些生气地沉下脸,打算好好说这外甥女一顿。
若是急于再开一家大酒楼,叶青枫怎么就去府城了?
府城宅子也不过几百两的事儿,带上足够的人手和材料过去也要不了多少钱,怎么反而把几千两的铺子任务交给做舅舅的了?
叶青萝连忙解释:“我原本是想去府城开酒楼的,连福顺的吴家都知道要去府城,说明这是商机。”
“但二舅说别人都想去赚的商机,咱们起步晚了抢不到机会,不如先去县城试试,县城离镇上近也好照应。”
“二舅教出了刘阳表哥,两个做一样菜式的厨子在一个大厨房里价值不大,他去县城掌厨,镇上交给刘阳表哥。”
“也就是将同样菜式放到不同酒楼里,扩大利益价值,我觉得可行,正好要让二舅联系更多厨子,为以后再开酒楼做准备。”
“这万一二舅联系的厨子同意过来,咱们又没有新的酒楼安置那些厨子,总不能全放在镇上吧……”
所以,只要有了厨子,那新的酒楼就不能拖了,堂哥去了府城,依样画葫芦再盘一家酒楼应该没那么难吧。
二舅十几年大厨对酒楼的经验是足够丰富的,酒楼里啥情况对他没难度啊。
剩下的就让大舅来约束二舅就行了,房屋格局和质量问题就交给专业的有志叔就行了。
五千两之内把一家不大不小、不好不差的酒楼开起来,这个风险成本她担得起。
主要是行事谨慎有大舅、行业经验有二舅、质量评估有有志叔。
而她有钱。
听她说明了原由,刘有成的脸色才好看了些,语气缓和道:“你不用被你二舅的想法左右了决定。”
“去县城还是去府城,等你堂哥去府城看过再说,你不也要去府城?”
“你之前不还说苏家大哥去府城读书开了家酒楼生意还不错?说明他有这方面的经验,你也可以征询苏家大哥的看法。”
“在生意事上,你要多听苏家大哥的意见,而不是你二舅的,你二舅只是一个厨子。”刘有成严肃地提醒。
生意人和手艺人的眼界都不一样。
叶青萝抿了抿嘴,没好意思说去府城还不知成本几何,而她只能拿五千两继续开酒楼,剩下的钱得留着南下买田庄。
“还有就算有再多厨子回信要来福味楼,就算是去县城开酒楼,也是最多两个厨子,镇上一个掌厨、县城一个副厨。”
“都是要择优选的,又不是说来就来,再说你二舅联系的人就在原地等着他的信吗。”
“说不定早就换地方了,或是被东家安排去别的酒楼了,就像福顺酒楼那样。”刘有成又提起福顺的事。
这也是他最清楚的情况了。
去年福顺调走了镇上原掌厨之后从县城福顺调了个副厨过来任镇上掌厨,县城福顺的副厨空缺自然就要再招新厨子。
而上月底镇上福顺卖铺走人,两个厨子都带走了,说明这种听东家调派的情况很多。
刘有顺是在柳风做了十几年没离开过,别人不是呀。
叶青萝被大舅这么一提也是有些愣了,她没考虑过调任而使信件不能及时收到的情况。
这是古代,信件要么被弄丢要么被相熟的人再转去别处给到收信之人,要么被退回寄信人?
都知古代车马慢,寻人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