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枫笑眯眯地点头,说道:“先给我倒茶来喝,凉的。”
这一路从柳林镇看完热闹也没在王家久留就赶着回来,早就渴了。
二表叔赶着驴车直接回工地那边去了,他在这边下车要与堂妹说结果,却是无暇品茶,早就口渴了。
叶青萝看堂哥这模样就知道事情肯定是好结果,也放心不少赶紧去厨房倒茶,这会儿时间,叶青枫也走到厨房来了。
叶青萝赶紧将倒了冷茶的茶碗递给他,又打开碗柜看了装绿豆糕的碗出来放在桌上。
叶青枫也没客气,喝了一碗茶去舀了一瓢水洗手,叶青萝回自己屋实则从空间里拿出红茶回厨房,重新给大堂哥泡茶。
上回她也要给大堂哥一包红茶,被大堂哥拒绝了。
他说他成天在外面忙,也不能像她二堂哥那样可以坐在书桌前慢条斯理地泡着茶,喝这个要耐心。
家里之前卖绿豆糕赚了些钱,他有从镇上买一斤普通茶叶花了两百文,要分半斤给二房时被叶青萝拒绝了。
家里不是病人就是孩子,都不合适喝茶,她想喝时手头还有,平时忙更喜欢喝开水,或是开水里放点红糖。
叶青枫也就没有勉强,倒是他想喝好茶时会过来让叶青萝泡一碗,顺便说说事。
此时他吃了一块绿豆糕,叶青萝这边一碗红茶泡好。
她用另一只空碗扣住,将茶香四溢的润红茶汤倒入小杯中,一共倒了四杯才倒完。
而后她将散发着热腾腾茶香的上方空碗递给大堂哥,笑吟吟道:“品香。”
叶青枫一脸茫然地接过碗用力闻了闻,而后无奈道:“很香,暖暖的。”
叶青萝忍笑,却也没有解释品茶里确实有一道品香,只不过她没茶具无法体面实现而已。
她自己也端起一只小茶碗轻闻之后喝了口茶,而后期待地看着大堂哥。
叶青枫端起小茶碗浅饮一口之后将之放下,这才开口说起今天去柳林镇的事情。
今天他和二表叔去柳林镇是表姑并不知情的,表姑看到他们来也很惊讶。
不过路上二表叔告诉他不要直接说是专程登门的,不然表姑肯定会问什么事反而不好解释,要迂回说。
于是他说是有事找四表叔,正好昨天萝丫头见过了表姑和四表叔,今天托他带了些糕点过来。
正好叶青萝准备的绿豆糕多,原本也是算了四表叔家一份的,她还惦记方明春、方明冬、方明乐三姐弟呢。
于是表姑也没多疑,只说老四一家在方家村住一晚,这时候也不知回来没有。
表姑的意思是让二表叔带叶青枫去老四家里,二表叔却说要去茅厕。
表姑就喊了今天染了风寒没去上学的王悦带路。
于是叶青枫和王悦很轻松会合了一起出门,去到田家附近就见到了林帐房的马车。
林帐房一早坐着马车从柳东镇走官道来柳林镇,比叶青枫坐着驴车从方家村这个方向过来还快了一点儿。
不过叶青枫出门更早,又在王家耽搁了会儿,两边都没多等。
叶青枫把五百两银票交给林帐房,之后王悦去找田钰言,叶青枫去找四表叔。
四表叔在不在家不重要,只要家里有人把糕点拿去而他走了个过场就行。
四表叔一家在方家村吃了早饭后回来的,他们直接从方家村出发,正好在叶青枫他们前面一刻钟回到柳林镇。
四表叔刚要去酒楼那边上工,见到叶青枫竟然来了很是诧异,于是叶青枫悄悄说明真实来意。
当然不能说是为帮田家兄妹而来。
田家兄妹今天要脱离田家还要签断亲文书去衙门立档在案的,真相知晓的人越少越安全。
不然以后被人传出去瞒不住田家,还有得闹,说不定还让田家和王家结仇。
这也是要从柳东镇大费周章找可靠的人、而不能直接来柳林镇上的书局找关系帮忙的原因。
断绝关系之后,田家兄妹的婚嫁就不是田家爹和后娘能插手的事了,田家妹子嫁进王家也与田家无关。
想来田家也不会为没有户籍关系的女儿添一分毫嫁妆的。
当然,田家兄妹只是因背债自救而脱离渣爹家,而非与田氏一族断绝关系,类比分家立户而非除族。
族谱上田钰言要另开一页了。
若出了族谱,外面的人还不知道要说啥风雨呢,可怜的孩子岂不变成了过错一方?
何况借贷是真实之事,只不过真正借出钱来的人另有其人罢了。
叶青枫与四表叔说了会儿闲话,又喝了一杯四表婶泡出来的茶,又回答了几个小小的表弟表妹对萝表姐的关心,之后就起身告辞了。
四表叔送他出门回来,才听四表婶疑惑地问:“青枫一大早来一趟柳林镇,就为了给萝丫头送两包糕点给孩子们吃?”
四表叔这才反应过来,也是诧异不解,随即又想到什么,笑道:“兴许是来找大姐的,顺路给小的们送点吃的。”
一旁三个孩子打开一包糕点,一人拿了一块吃得开心。
这时方明乐傲气道:“是萝姐姐让青枫哥来的!萝姐姐知道我们喜欢吃她做的糕点!”
四表叔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言难尽,但也没说什么,他得去酒楼上工了。
四表婶见状也不再说什么,在家看顾孩子,顺便做些针线。
叶青枫回王家的路上特意绕了一条街,就见到有几个好事的婆子已经在奔走相告了。
这些婆子一大早去集市买菜顺便逛逛,就听说田家父子又吵起来了,今天吵得格外凶,连放贷人都请来了。
若说田家父子吵架那没啥稀奇的,请放贷人登门就……
于是就有喜欢看热闹的人一脸激动地往田家那边跑,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的人也跟着跑。
还要看铺子、守摊子的人急得不行,也很想去瞧瞧怎么回事可又走不开,只能喊着经过的人看到什么记得回来说说……
叶青枫慢慢走着,见到这场面很高兴。
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看热闹的人多才好行事,因为不用他们特意去传,这些人就会把事情宣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