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夫千年球场的狂欢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但奥运村的清晨已换上截然不同的面孔。
小组赛出线后的第三天,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在英国国奥队的驻地弥漫开来。
轻松的笑容从球员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用餐时盯着战术平板的眼神,和走廊里相遇时简短有力的点头。
真正的战斗,要开始了。
李昊的作息雷打不动。天刚蒙蒙亮,他已经系紧鞋带,准备开始晨练。
但今天,当他推开宿舍门,发现斯图里奇已经等在外面,正做着拉伸。
“别这么看我,”斯图里奇咧嘴一笑,活动着脚踝,“淘汰赛了,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加练。教练说,我们需要更锐利。”
李昊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两人沉默地跑向训练场,这种沉默里有一种心照不宣的专注。
脚下的跑道,不再是普通的塑胶,而是通往下一个战场的最后冲刺。
上午的战术会议,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主教练斯图尔特-皮尔斯站在大屏幕前,上面反复播放着韩国国奥队的比赛剪辑。
“先生们,忘掉小组赛的三连胜。”
皮尔斯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每个队员心上,“从现在起,我们是0-0。输一场,就回家。”
屏幕亮起,焦点锁定在韩国队10号,前锋朴主永身上。
画面中,他在禁区内的跑位如同鬼魅,总能出现在最致命的位置,抢点射门冷静得可怕。
“朴主永,他们的箭头。嗅觉、射术,都是顶级。”
皮尔斯敲敲屏幕,“后防球员听着,我要你们像影子一样贴住他,不能给他任何起脚的空间,一英寸都不行!”
画面切换,6号奇诚庸在中场从容调度,长传精准地找到边路空当。
“他们的心脏和大脑,奇诚庸。控制节奏,输送炮弹。阿隆-拉姆塞,乔-阿伦,切断他和前场的联系,让他难受!”
最后,画面定格在韩国队整体防守时的阵型移动,三条线保持得极其紧凑,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他们是一支军队!”
皮尔斯环视全场,目光灼人,“纪律、体能、疯狂的逼抢!他们会从第一分钟就试图窒息我们!但我们有他们最怕的武器——”
他的目光落在李昊身上。
“——速度!李,他们的边后卫,尤其是3号尹锡荣,攻击欲望很强。他身后的广阔地带,就是你燃烧的舞台!我要你每一次冲刺,都像烧红的刀子切过黄油!”
李昊迎着他的目光,重重点头。
他能感觉到胸腔里那股熟悉的火焰开始升腾,但这次,火焰外面包裹着一层更坚硬的壳——那是淘汰赛的冷静。
下午的训练课,强度直接拉满。
对抗赛中,替补一方完全模仿韩国队的高位逼抢和快速反击,让主力阵容一度寸步难行。
李昊在左路一次次陷入包夹,每一次触球都异常艰难。
但他没有急躁,而是按照皮尔斯的指示,更多地尝试无球跑动,迂回接应。
训练结束后,汗水浸透了他的球衣。
他回到房间,手机屏幕亮着,是卢克-肖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接通后,好友熟悉的脸庞出现在屏幕上。
“嘿!传奇!”卢克的声音依旧充满活力,但眼神里多了些别的东西,“准备得怎么样?我可是听说韩国人不好惹。”
“正在研究。”李昊擦了把汗,笑了笑。
卢克收起玩笑,语气变得认真:“Lee,听着。我知道压力很大,所有人都看着你。但记住,你可是在老特拉福德绝杀、在千年球场打爆乌拉圭防线的人!你天生就属于这种大场面!”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替我好好踢,兄弟。带着我的那份梦想,一直赢下去!我在电视前为你呐喊!”
看着屏幕里好友真挚的脸,李昊感到肩上的重量又沉了一分,但这重量也化作了更坚定的动力。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
......
2012年8月4日,傍晚,曼彻斯特。
老特拉福德球场在夕阳下巍然矗立,梦剧场的看台早已被白色的人潮填满。
空气燥热,混合着球迷的歌声、鼓声和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感。
更衣室里,最后的时间。
皮尔斯没有长篇大论,他只是站在中间,看着他的队员们。
“小伙子们,”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走出这扇门,就是战场。为你们身边的队友而战,为你们胸前的队徽而战,为所有支持你们的人而战!相信自己,我们比他们更强!”
队员们围成一圈,手臂搭在彼此肩上,发出一声低沉的怒吼。
球员通道内,气氛肃杀。
李昊站在队列中,能清晰地听到看台上传来的山呼海啸,也能感受到身旁韩国队球员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冷峻的、蓄势待发的能量。
他们的眼神,像磨利的刀锋。
当广播开始播报首发名单,念到“17号,李——昊——”时,老特拉福德爆发出格外热烈的欢呼声。
这声音像电流一样穿过他的身体。
他深吸一口气,踏上了草皮。
夜幕降临,灯光将球场照得如同白昼。
裁判手中握着哨子,双方球员在中圈附近落位。
李昊站在左翼,微微俯身,目光锁定在对方的半场。
他能听到自己有力的心跳,也能感觉到血液在血管里加速奔流。
山雨,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