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清的决断,像一道清晰的界限,划定了东海分行在鼎峰项目上的作战阵地。然而,这道界限之内,暗流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更加汹涌。
正式的贷审会日期定在三天后。按照流程,由主办客户经理(名义上是王鹏,但实际方案主要由林墨负责)和风险经理老周共同向由分行行长、几位副行长、风险、计财、合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贷审会汇报。
这三天,是整个项目最煎熬的阶段。林墨和老周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汇报材料,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条风险提示、每一项风控措施都精准无误。王鹏则动用了所有关系,试图从其他渠道打听工行、建行最终上报方案的细节,以及鼎峰管理层,尤其是郭磊,对东海分行这份“苛刻”方案的真实反应。
反馈回来的信息不容乐观。
“工行那边,据说抵押率放到了75%,而且股东担保要求很弱。”王鹏皱着眉头向陈永清和林墨通报,“建行更狠,他们那个夹层融资的方案好像批了,虽然成本高,但对鼎峰来说解了燃眉之急,吸引力很大。郭磊那边……”他顿了顿,“口气很不满意,说我们的方案‘缺乏合作诚意’,‘束缚了企业的手脚’,还暗示赵伟,如果我们不调整,他们可能就直接选择工行了。”
赵伟站在一旁,脸色阴沉,没有说话,但那种“我早说过”的神情几乎写在脸上。
陈永清面色凝重,但眼神依旧坚定:“消息知道了。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贷审会上,把我们的理由讲透。”
林墨感到肩膀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他知道,这份凝聚了他大量心血的方案,不仅关乎这笔业务的成败,更关乎陈永清的决策权威,甚至从某种角度说,关乎东海分行风险文化的坚守。
贷审会当天,气氛庄重而压抑。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分行的决策层。行长李明达坐在主位,年近五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陈永清作为分管行长坐在他旁边。其他几位副行长和部门负责人依次排开。
林墨作为主要汇报人之一,坐在汇报席上,手心微微出汗。他能感觉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目光,有审视,有好奇,也有如赵伟那般隐含着压力的注视。
老周先汇报了风险核查的整体情况和主要风险点。他语调平稳,用词精准,将鼎峰集团复杂的关联交易、高企的负债结构、以及资金流向中的疑点一一剖开,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展示病灶。
“综上所述,”老周最后总结道,“鼎峰集团虽然表面光鲜,但内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不容小觑。对其授信,必须采取审慎、严格的风险缓释措施。”
接下来,轮到林墨汇报具体的授信方案和风控措施。他深吸一口气,打开ppt,开始讲解。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清晰和镇定,从行业分析到企业评估,从额度切分到抵押担保安排,从资金监管到贷后管理,条分缕析。
当他讲到坚持60%的抵押率、设立资金共管账户、严格核实贸易背景等核心风控条款时,会场里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骚动。一位分管计财的副行长插话问道:
“林经理,你们这个方案,风控考虑得很周全。但是,据我所知,竞争对手的条件要宽松很多。我们坚持这么严格的条件,有没有考虑过失去这个客户的可能性?这笔业务对分行上半年的利润贡献很大。”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墨身上。
林墨感到心跳加速,但他提前预演过类似问题。他抬起头,迎向那位副行长的目光,诚恳而清晰地回答:
“李行长,我们确实考虑了这种可能性。但是,我们认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应该建立在无原则的让步上。这笔业务如果按照竞争对手的条件去做,一旦未来宏观经济下行或鼎峰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我们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损失。那种损失,远不是这一笔业务的利润可以弥补的。”
他切换了一张ppt,上面显示了他对不同抵押率下风险敞口的测算。
“我们测算过,按照我们的方案,即使项目最坏情况下跌价40%,我们的抵押物仍然能覆盖贷款本金。而如果抵押率放宽到70%,只需要下跌30%,我们的风险敞口就会暴露。考虑到项目所在新区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坚守60%的底线是必要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我们了解到,鼎峰集团近期的融资需求非常迫切,这本身也说明其资金链可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宽松。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坚持风险原则,这既是对银行负责,从长远看,也是对企业负责,避免其在过度杠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林墨的回答,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用数据和逻辑进行了有力的回应。会场里安静下来。
这时,一直沉默的行长李明达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决定性的分量:
“永清,这个项目,你是分管领导,你的意见呢?”
陈永清坐直身体,沉稳地说道:“李行长,各位同事。我完全同意风险部和林墨的分析与判断。鼎峰项目,诱惑很大,但风险同样巨大。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润,更要看潜在的风险损失和可能带来的声誉影响。银行业不是赌场,我们不能用储户的钱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我坚持认为,这份结构化方案,是在当前情况下,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最佳选择。即使因此失去这个客户,我们也守住了银行的底线,这种坚守,从长远看,价值更大。”
陈永清的发言,掷地有声,表明了他毫无保留的支持态度。
李明达目光扫过全场,沉吟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风险控制是银行的生命线。在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上,我倾向于保守。这个方案,虽然可能会让我们失去这笔业务,但确实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我们行。我同意按照这个方案上报。当然,最终能否获批,还要看鼎峰是否接受。”
贷审会通过了。
当林墨走出会议室时,感觉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他赢得了第一场关键战役,但内心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如何让鼎峰接受这个方案。而赵伟在散会时,从他身边走过,没有看他一眼,但那紧绷的侧脸和紧握的拳头,无声地宣告着内部的裂痕正在加深。
陈永清拍了拍林墨的肩膀,低声道:“回答得很好,有理有据。准备下一场硬仗吧。”
下一场,就是与鼎峰集团的正面谈判了。通过了内部审批的“铠甲”已然穿上,但外部的“刀剑”,恐怕会更加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