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活计,洗了手,擦了脸,终于能喘口气的时候,沈翠芬才上前一步,轻声喊道。
“外公!外婆!”
两个小姑娘也甜甜地开口。
两位老人一听到这熟悉又久违的声音,猛地转过身来。
当看清是沈翠芬带着两个孩子站在院门口时,那满是皱纹的眼角立刻弯了起来。
“哎哟!翠芬啊!你怎么来了?瞧你这风尘仆仆的样子,路上辛苦了吧?秀薇、秀叶,快进来,进屋坐!外公给你们拿糖吃!”
老人连声招呼,一边拍着裤子站起身,手脚麻利地往屋里让。
许婆婆见这边事办完了,猪也处理好了,便赶着那头小猪回了家。
临走前,她还不忘回头朝沈学林两口子深深道了谢。
“多谢了啊!改天给你们送腊肉来!”
洛雅雅走上来,一把拉住沈翠芬的手,紧紧攥在掌心里。
她的手粗糙,布满老茧,指节粗大。
可那掌心却格外暖。
那种温度,只有亲妈才会有。
不管你在外头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大年纪,在她眼里,你永远还是那个需要她操心、护着的小丫头。
“妈!我……我好想你!”
她哽咽着,声音颤抖。
以前她常被路卫东动手打,脸上留过伤,胳膊上有淤青,夜里偷偷哭过多少回。
可她不敢告诉父母,怕他们看见心疼,更怕他们上门理论,惹出更大的麻烦。
她只能默默忍受,咬牙挺着,把苦往肚子里咽。
老两口也一直以为她忙,在城里上班不容易,加上打心眼里不喜欢路卫东那副蛮横自私的做派,便也没多上门打扰。
虽说两家只隔着二十里地,走路也就一个多钟头。
可这些年,竟很少走动。
谁也没想到,这一隔,竟是隔了整整三年。
其实他们心里更不好受,总觉得是自己没本事,没能好好保护女儿,才让她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罪。
这种自责压在他们胸口,日夜难安。
夜里常常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闭眼就是女儿小时候委屈的模样。
所以,明明两家离得不算远。
可一年下来,父女之间能见上面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不是不想见,而是越想见,心里就越揪得慌。
怕看到女儿憔悴的脸,怕听见她哽咽的声音。
听到女儿带着哭音喊“妈”的那一刻。
两位老人顿时慌了神,手里的活计“啪”地掉在地上,心猛地揪成一团。
那声音颤抖、哽咽,像极了小时候翠芬受委屈时扑进他们怀里哭喊的样子。
洛乔英腾地站起身,眼眶瞬间就红了,嘴唇哆嗦着。
沈学林手上还沾着刚杀完鸡留下的血迹,手里的菜刀都来不及放下,脚下一蹬。
整个人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到了女儿面前。
他的动作太快,连鞋都穿反了。
可他根本顾不上这些,眼里只有女儿那张泛着泪光的脸。
他声音颤抖地吼道:“翠芬!是不是那姓路的又欺负你了?你说话!我这就找他算账去!”
那王八蛋,二十多年前就不该让他活着进门!
要不是看在翠芬的面子上,当初就该拿着锄头把他赶出村子!
他越想越气,额头上青筋暴起。
手里的刀“哐”地砸在门框上,吓得路秀叶一哆嗦。
路秀薇和路秀叶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外公外婆对妈妈这么心疼。
她们从小在路家长大,见过太多冷漠与算计。
而眼前这毫无保留的疼爱,竟让她们鼻子发酸,眼眶发热。
一方面,她们知道,沈翠芬在家有爸妈护着、疼着,是幸运的;
可另一方面,她偏偏被路卫东一把推进了苦坑里,嫁进那个冷血无情的家,日日受气,夜夜落泪,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
路秀叶和路秀薇看着外公那一脸焦急的模样,心里更酸了。
她们多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这样护着妈妈,护着她们姐妹啊。
可现实是,那个所谓的父亲,只会盘算着怎么用女儿换彩礼,好给儿子娶媳妇。
有些父亲,是真真正正把女儿当心头肉疼的。
有的呢,简直连畜生都不如,动不动就想把女儿卖了,好给儿子凑彩礼钱。
这样的父亲,配叫“爹”吗?
沈翠芬赶紧摇摇头,抬起手背飞快抹掉脸上的泪水。
“爸,不是的,真的不是……就是太想你们了,一见到你们,心里一酸,就忍不住哭了。”
她怕他们担心,更怕他们冲动去找路卫东闹事,惹出更大的麻烦。
于是,她立刻弯腰从随身带来的包里掏出两双崭新的鞋子。
“那天我带俩孩子去县城逛街,看见这鞋挺好看,款式也舒服,就给你们一人买了两双。你们试试看,穿着合不合脚?这可是专门挑的软底,走久也不累。”
两位老人接过鞋子,低头一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哎哟!你这傻丫头!自己两个孩子一大堆要养,上学的上学,吃饭的吃饭,哪样不花钱?你还花这个钱干啥!真是傻!真是傻!”
洛乔英心疼得直咧嘴,盯着那鞋子直叹气,嘴里念叨个不停。
当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过得好,吃得饱、穿得暖,有笑有盼头。
至于自己穿啥用啥,根本无所谓。
旧鞋能穿就穿,旧衣能补就补,能省一点是一点。
那些表面功夫,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稀罕,也不愿意让孩子破费。
沈学林也跟着点头,语气严肃:“就是啊!我穿你妈做的布鞋多好!结实、透气,还能传好几年!省下这钱干嘛!还灯草绒的?一看就不便宜!”
沈翠芬笑着拉住两人的手,轻轻摇晃着,像小时候撒娇那样。
“妈,爸,孝顺你们本来就是我该做的嘛!再说了,我是按批发价拿的,不贵!真的不贵!您二老就别嫌弃了,收下吧,穿得舒服,我才能安心。您有空就纳好了,跟爸一起穿出去走走,谁问起,您就说两块五一双!”
“要是我哥路过咱们村,您喊我一声,我送几双来,还能顺带卖点,挣个零花!他要是赶集顺路,您在门口喊一嗓子就行,我托他捎过来,也不费什么事。反正厂里边剩的料子多,我让师傅多做几双,样式差不多,颜色您挑,穿出去体面,自己心里也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