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邱癫子却以一种独特的姿势,倾斜身体,如藤蔓般缠绕在树干上,他的缠绕方式,能勉强超过树干一半,而后以螺旋状斜斜向上攀爬,换位时,腾挪的是一手一脚,松左手时松右脚,身体像拧麻花般转动,将重心巧妙地转移,每一次转动都能向上挪动半尺,既省力又稳定,仿佛与树干融为了一体。
这独特的攀爬方式,没有经过特殊训练,根本无法做到,看起来虽有些别扭,却又透着一种力量的美感,恰似在树干上演绎一场与自然抗争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
孩子们仰着头,脖子都酸了,用小手揉揉脖颈,又立刻抬起来,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看着邱癫子,眼球随着他的动作转动,像追踪猎物的小兽。
嘴巴微微张开,露出惊讶的神情,口水顺着嘴角流下都未察觉,滴在胸前的衣襟上,形成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小脸蛋因为紧张和兴奋而涨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指节都泛白了,在心里暗暗为邱癫子加油:“邱爷爷加油,快到枝丫了!”“再往上一点就够到了!”
声音在心里呐喊,却不敢喊出声,怕打扰到邱爷爷。
五个孩子看得目瞪口呆,起初还憋着不敢出声,大气都不敢喘,胸口像压着一块石头,等邱癫子爬到两丈高时,不知是谁先“哇”了一声,像打破了一个无形的气泡,随后便炸开了锅。
“邱爷爷好厉害!”“像猴子一样!不,比猴子还灵活!”“比我爹爬树还快!我爹上次爬我家的果树,还摔了一跤呢!”
他们兴奋得在树下蹦蹦跳跳,小皮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像在为邱癫子伴奏,声音清脆,充满了活力,在院子里回荡。
邱癫子这奇特的攀爬方式,犹如一粒种子,悄然播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或许日后会生根发芽,激发无尽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明白,看似不可能的事,只要找对方法,坚持不懈,便能做到。
他们的笑声在这宁静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清脆,充满了童真与活力,像一串银铃在风中摇曳,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和谐的乐章。
爬到五丈高的位置,邱癫子停了下来,胸口微微起伏,像风箱般开合,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鼻音。
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经过眼角时,他眨了眨眼,汗珠滴在树干上,瞬间被深色的树皮吸收,只留下一点淡淡的湿痕,很快也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存在过。
他要运用从《蜂花柬》中修习出的与花木沟通的能力,这并非什么旁门左道,而是与自然对话的本领,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智慧,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
他闭目凝神,双手轻轻贴在树干上,掌心的温度与树皮的微凉交融,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热量从掌心传递到树干,又从树干反馈回一丝清凉,在掌心与树干之间循环往复。
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像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汗珠滚落,滴在树干上,被树皮吸收,仿佛与树木融为一体,成为它的一部分,感受着树皮下汁液的流动,那是生命的脉搏,缓缓流淌,带着大自然的韵律。
他用心感受着树木的脉搏,那脉搏沉稳而有力,从树干深处传来,每一次跳动都与大地的呼吸同步,“咚、咚、咚”,缓慢而坚定,让人内心平静。
以心比心、以心换心,直至与树木心心相通,而后以一种独特的意念,向树木传达自己的想法:“求你千叶,替你把脉,你耳多无目,我年少多睛,你不虑近忧,我助你一见远愁!”
所谓杏子树的耳,就是指树叶,千万片叶子像千万只耳朵,能感知风的流动,区分东风的柔和、西风的凛冽;能分辨雨的大小,知晓细雨的滋润、暴雨的猛烈;能察觉环境的细微变化,哪怕是一只小虫爬过叶面,都能引起它的颤动,叶片会微微卷曲,仿佛在抵御外来的侵扰。
树目并非无目,年轮就是,一圈圈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见证着寒暑交替,每一圈年轮的宽窄都藏着当年的气候密码,雨水多的年份便宽,干旱的年份则窄,上面还能看到虫害留下的痕迹,像一个个小小的伤疤。
只是此际的邱癫子的感知能力,还未达到明心见性的程度,无法完全解读其中蕴含的全部奥秘,只能窥见一二,像透过门缝看外面的世界,只能看到一角,却也足以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意念如同无形的电波,在空气中蔓延,频率与树木的生长节奏同步,所到之处,树叶轻轻颤动,像被无形的手抚摸,叶柄与枝条连接处微微转动,仿佛与树木的灵魂悄然相连,达成了某种共识,树叶的颜色也似乎变得更加鲜亮。
通过调整意念的频率,与不同活物建立联系,正是《蜂花柬》赋予持有人的强大能力之一,能与自然和谐共处,了解自然的语言,听懂草木的心声,这并非迷信,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让人与自然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依存。
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丝风也没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无数跳动的光斑,随着树叶的微颤而晃动,像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在跳舞。
只有邱癫子平稳的呼吸声在寂静中回荡,那呼吸声均匀而深沉,带着与自然同步的节奏,一呼一吸间,胸腔的起伏与树叶的开合保持一致,仿佛与金杏树、与周围的山水形成了一个整体,不分彼此,共同构成了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能量在其中不断流转,生生不息。
哑婆子先天便有无需言辞与人交流的奇特优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让人心领神会,她的眼睛像清澈的潭水,能映照出人心底的想法,哪怕是最细微的念头,都能被她捕捉到。
她修炼《蜂花柬》更是如鱼得水,不知已达何种高深的境界,所以她虽沉默不语,却一直稳坐四大持有人中的大姐大之位,地位坚如磐石,比那屹立不倒的寨子山还要稳固,无人敢轻易挑战,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权威。
正因如此,她也是第一个将秘卷传承下去的人,不求回报,只为让这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得以延续,像传递接力棒般,郑重地交给合适的继承人,交接仪式庄重而神圣,像一场古老的祭祀。
据说,她修炼时,周围的花草树木都会莫名地摇曳,仿佛在向她致意,叶片的朝向都向她倾斜,形成一个圆形的包围圈,且伴随着阵阵清新的香气,那香气不浓不烈,恰到好处,像刚剥开的橘子,带着自然的甜香,能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纯粹,忘却尘世的烦恼,心灵得到净化,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
贞婆子童身到老,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一心向道,专注于研习《蜂花柬》中的奥义,心无旁骛,本领远超稳婆子和媒婆子。
她常常代哑婆子行事,主持公道,断案如神,所以她掌事时,其他人连躲闪的勇气都没有,并非畏惧她的威严,而是敬佩她的公正,仿佛被某种无形的正气压制,在她面前,任何歪心思都无所遁形,只能坦诚相待。
贞婆子的眼神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像寒潭般清澈,能洞察人心,哪怕是撒谎者细微的眼神闪烁,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她总能一眼看穿谎言背后的真相。
她的一举一动都仿佛带着正义的力量,所到之处,纷争自解,像阳光驱散乌云,让一切回归平静。
她走过的地方,地面似乎都会留下淡淡的印记,那是正气所至的证明,连路边的杂草都长得格外整齐,像被精心修剪过一般。
那些被她教导过的人,无不受益匪浅,修行的进展往往事半功倍,相当于常人多年的苦修,因为她传授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心法,是为人处世的正道,让他们明白修行的真谛在于内心的正直与善良。
邱癫子挑选出刚刚长到最大且嫩绿的杏叶,那些叶子边缘呈锯齿状,像精心修剪过的花边,每一个锯齿都圆润而不尖锐,摸上去不会划伤手指。
叶面光滑,泛着健康的光泽,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叶脉清晰如网,主脉粗壮,支脉细密,从主脉向两侧延伸,对称而均匀,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他小心翼翼地摘了数百张,手指捏住叶柄,轻轻一折,“啪”的一声轻响,叶片便脱离枝条,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的肌肤。
他像撒下一片绿色的雨,朝孩子们喊道:“捡完杏叶,就去帮干妈做饭,跟她说邱癫子在看环境,要等会儿才能回去。”
他的声音在树枝间回荡,被叶片过滤后,带着一丝温润,清晰而洪亮,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像冬日的暖阳,温暖而不灼人,每个字都裹着暖意,让孩子们的心里暖暖的。
孩子们纷纷应和,“知道啦,邱爷爷!”“我们会小心的!”
声音稚嫩却响亮,像雏鸟的鸣叫,在院子里回荡。
他们欢快地跑去捡杏叶,动作轻快而有序,有的蹲下身,有的跪坐在地上,膝盖着地时轻轻放下,生怕弄脏了裤子,裤腿上的补丁虽然显眼,却干净整洁。
小手轻轻拾起叶片,像捧着易碎的珍宝,生怕弄坏了,手指捏着叶柄,轻轻放在事先铺好的布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像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仿佛身后有什么东西在追赶,却又带着一种完成使命的庄重,这便是邱癫子对孩子们的影响,让他们从小便懂得敬畏自然,珍惜万物,明白每一片叶子都有其价值,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 ?章节名称请以内文中所显示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