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城的冬阳裹着细碎的雪沫子,斜斜地掠过聚香居的雕花窗棂。
何青云站在灶台前,用竹筷轻轻敲了敲陶瓮边缘,瓮里新腌的腊肉正泛着油亮的光泽,咸香气息混着灶膛里的柴火味,在清冷的空气里织出一张暖融融的网。
“姐,今日真的要歇业吗?”
何平安抱着一捆刚劈好的柴火走进来,棉帽檐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先生说下午课业不重,我让同窗们申时末刻过来就行,不必关店门。”
少年的声音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这是他来到北阳城后过的第一个生辰,也是生平第一次主动邀请同窗到家里来,尽管这“家”是聚香居的后堂。
“傻小子,你生辰多大的事,自然要停业一日。”
何青云转身取下挂在梁上的熏鸡,用干净的布巾擦去表面的烟灰:“再说了,你那些同窗第一次来,总得让他们尝尝你姐的手艺,省得再笑你是卖麻辣烫的弟弟。”
她特意加重了最后几个字,惹得何平安脸颊微红,却也抿着嘴笑了。
李重阳从账房里出来,手里捧着个油纸包,打开来是几块刚买的麦芽糖:“我去街上买糖时,看见城南的王记糕团店新出了桂花糕,看着不错,给小丫买了两块。”
他说着,将糖块递给凑过来的何小丫,小姑娘立刻眉开眼笑地接过去,小心翼翼地掰了一块放进嘴里。
刘雨兰正在整理后堂的桌椅,闻言直起腰道:“春莲,平安的同窗们来了,吃的可够?我看你备了不少,别累着。”
“娘,您就放心吧,”何青云将熏鸡放进砂锅里,添上清水和姜片,“我算着人数备的,卤味、热炒、汤品都有,还有特意给孩子们做的甜口点心。”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墙角堆放的食材上,都是今早从菜市场新买来的,没有动用超市里的任何物资。
今日这场生辰宴,她想完全用这个时代的食材,给何平安一个实实在在的惊喜,也让那些富家子弟看看,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一样能撑得起热闹场面。
申时末刻,聚香居的门板刚卸下一半,门外就传来了叽叽喳喳的喧闹声。
何平安立刻站起身,搓了搓手,有些局促地看向门口。
“何平安!你家铺子可真难找!”
为首的小胖子王虎扒着门框往里瞧,身后跟着四五个半大孩子,个个穿着厚实的棉袍,脸蛋被寒风吹得红扑扑的。
“快进来,外面冷。”
何青云笑着迎上去,将孩子们让进后堂,后堂早已收拾妥当,四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桌上摆着刚沏好的热茶和一碟碟炒花生、糖炒栗子。
“哇!好香啊!”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姑娘吸了吸鼻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厨房方向,“是卤鸡爪的味道吗?我娘说你姐姐做的卤味是北阳城最好吃的!”
“那是自然,”何小丫挺着小胸脯,像只骄傲的小母鸡,“我姐还会做红烧肉呢,肥而不腻,可好吃了!”
孩子们顿时哄笑起来,刚才在学堂里的那点生疏和拘谨,在这扑面而来的香气和何小丫奶声奶气的炫耀中,渐渐消散了。
何青云让李重阳招呼着孩子们喝茶吃点心,自己则一头扎进厨房。
锅里的熏鸡已经炖得酥烂,汤汁呈琥珀色,散发着浓郁的肉香和药材香气。
她揭开另一口锅,里面是慢火熬制的猪骨汤,奶白的汤汁上漂浮着金黄的油花,撒上翠绿的葱花和香菜,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姐,我来帮你端菜吧。”
何平安走进来,手里拿着干净的托盘。
“好,”何青云将一盘油亮亮的卤牛肉递给他,“先把这个端出去,让孩子们垫垫肚子。”
菜一道道上桌,红亮诱人的红烧肉,肥瘦相间,颤巍巍地卧在酱汁里,香酥脱骨的卤鸡爪,皮糯肉烂,带着微微的辣意,清爽解腻的凉拌海蜇丝,浇着特制的麻酱汁,还有何青云特意改良的糖醋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那道拔丝山药,金黄的糖丝裹着粉白的山药块,用筷子夹起时能拉出长长的糖丝,放进凉水里一蘸,糖衣立刻变得酥脆,咬一口,外甜内糯,香得让人眯起眼睛。
“哎呀!这糖丝怎么这么长!”
王虎吃得满脸都是糖汁,却顾不上擦,只顾着和同桌的孩子比赛谁拉的糖丝更长。
“这个红烧肉也太好吃了吧!”
冲天辫小姑娘捧着碗,连里面的酱汁都拌着米饭吃了个精光。
何青云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也有些高兴,她特意没有做太过复杂的菜式,都是些家常却见功夫的菜,没想到如此受欢迎。
刘雨兰坐在一旁,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脸上笑出了褶子:“慢点吃,都有都有,不够还有!”
李重阳则在一旁温和地看着,时不时给孩子们添茶,顺便不动声色地收拾着桌上的骨碟。
他发现,这些平日里在学堂里有些骄纵的孩子,在美食面前都变成了天真烂漫的稚子,之前的隔阂和偏见,早已在这热闹的饭桌上消融殆尽。
酒足饭饱后,孩子们拍着圆滚滚的肚子,瘫在椅子上直打嗝。
何平安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开心笑容,眼底亮晶晶的,像是落满了星光。
“何平安,你姐姐太厉害了,做的菜比我家厨子做的还好吃!”
王虎打着饱嗝,一脸真诚地说。
“就是就是,以后我们还要来!”
其他孩子纷纷附和。
何青云见状,笑着拍了拍手:“既然大家吃得开心,那我再给你们看样好玩的东西,算是给平安的生辰添个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