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林晓比较高兴的是,华芯半导体虽然账面上依然是亏损。
但如果去掉购买几台光刻机,以及配套设备花费的资金的话,华芯半导体已经实现了盈利。
随着生产这一块搬迁到深城的晶圆厂,大规模生产后,成品率显着提高。
去年全年的销售额是82亿,毛利润25亿,研发投入14亿,购买设备的投入是21亿。
虽然账面亏损10亿,但净资产增加了28亿,产能提升了1.4倍。
华芯半导体的基础已经打牢了,接下来,就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了。
虽然晶圆片,光刻胶等原材料仍然受制于樱花国企业,但对方就算是涨价,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就是自掘坟墓,因为他们也没做到垄断,涨价太多,就相当于把市场让出去。
这方面,虽然华芯半导体也投入了一定的研发,但毕竟起步太晚,想要摆脱现在这个局面,还需要时间。
不过,华芯半导体,也不是一点反制手段都没有,几年前林晓亲自带队攻克的EdA软件,随着不断的更新,现在仍然是市面上最好的EdA软件。
樱花国企业原材料不是涨价吗?华芯半导体的EdA软件,对樱花国的企业,同样也涨价。
EdA软件,可不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一样几百块一年的使用费,华芯半导体的EdA软件,每年的使用费是80万美元,国内企业400万。
而且,这还只有基础功能,如果想使用更高端的功能,需要加钱,至于内部版本,那是只有华芯半导体内部才能使用的,就是加钱也没用。
对此,那些国外的半导体企业,倒是觉得这个价格一点都不贵,因为EdA软件这一行,向来都是如此。
因为EdA软件的研发成本高,使用范围却很小,只能用在芯片设计领域,不收费高一些,根本没办法收回成本。
对于华芯半导体来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梯队的人才能否跟得上。
在华芯半导体崛起后,以m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人才引进这一块,给华芯半导体找了不少麻烦。
华芯半导体拉拢的几名高端人才,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加入华芯半导体。
设备方面,倒是放宽了,以前国内企业想买光刻机,一直都缺货,好不容易买到,也得两三年后才能生产出来。
现在都是现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你如果没钱,人家还帮你联系贷款。
欧美日的企业向来都是如此,国内没有的东西,你就是用远超正常价格的高价买,还得求着他们,他们才肯卖,可一旦国内的某个企业可以生产了,他们就会用比国内更低的价格进行倾销,让你觉得造不如买。
如此一来,国内企业没钱可赚,就没办法继续投入研发,要不了多久,国内企业的技术就会再次落后,被扼杀在摇篮里。
林晓自然不会那么短视。
虽然国内生产的光刻机价格要比国外高,但华芯半导体仍然订购国产的光刻机,甚至,为了让光刻机研发团队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投入研发,他曾经放话,无论生产出多少台,他都包圆了。
看完了华芯半导体后,最后就是超越电子。
这一年来,魅影推出了5款新机型,销量比97年增长了37%,所有机型的总销量,已经超过摩托罗拉,仅次于诺基亚。
如果说97年,把魅影和摩托罗拉、诺基亚放在一起说成是三巨头,魅影多少都有点是碰瓷人家,那么,现在的魅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三巨头之一。
今年开始,魅影就会转变经营策略,不再继续仅走高端路线,也会推出一些中端、低端的机型。
摩托罗拉为什么会率先掉队?
除了技术路线有一些问题外,也跟摩托罗拉只走高端路线有非常大的关系。
人家一部手机几百块,你一部手机三四千,能卖得动才怪。
手机市场的大爆发,手机用户迅速增长,实际上增加的都是中低端机型的消费者,因为绝大部分的高端机型的消费者,在这之前,就有购买手机的实力,早就已经购买了手机,而不是因为手机价格下跌了才买的。
中低端机型虽然利润少,但架不住销量高啊,诺基亚的低端机型,动辄就销量五千万部以上,哪怕每部手机只赚10块钱,五千万部,就能赚到五个亿!
但实际上,有着品牌的加持,一部手机,哪怕是低端机型,利润肯定也不止10块钱那么少。
98年,超越电子的出货量虽然增长了37%,但净利润却比97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主要是手机厂商越来越多,互相竞争之下,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低,中低端手机品牌,抢走了大量的客户。
几年前,手机品牌中还没有所谓的中低端,只要是手机,都是高端电子产品,用户是没有选择手机价位的权利的,因为所有手机价格都很高!
而现在,那些购买手机比较吃力,又因为刚需不得不买的用户,有了中低端的机型可以选择,自然会购买中低端机型来降低自己的生活压力。
另外就是,超越电子去年在购买专利这一块,花了超过8亿美元,共计收购了1252项专利,充实了自己的专利库,加上自有专利,全部专利加起来已经达到1800多项,虽然跟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专利库还无法相比,但也算有了些底蕴。
摩托罗拉、诺基亚,他们手里的专利,其实也并不全都是他们自己研发出来的,大部分专利技术都是收购来的。
靠着专利互换,魅影大幅降低了需要向诺基亚、摩托罗拉缴纳的专利费用。
接下来的十年,手机市场仍然会不断爆发,不过,竞争也会越来越大,手机厂商的日子,可就没有前些年好过了。
好在魅影已经确立了品牌的地位,并完善了自己的供应链。
好处就是,同样配置,外观也在同一档次的两款手机,如果售价都是1000块的话,消费者肯定会优先选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