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绣娘们介绍,她又认识了会养猪的孙娘子,会养鸡的高大娘以及会发豆芽做豆腐的刘娘子。
韩迁一开始只是听着,后来觉得他一个大男人往女人堆里扎,有些不好意思,就跟那些女子的夫君们攀谈起来。
认识了会种地的刘家大郎,会打猎的王猎户,会打水井的李师傅,还有会盖房子的张包工头。
一路说说笑笑,确实比坐在马车里松快。即便是走路,也感觉不到路途的艰辛。
晌午吃过饭,简单休息了下,燕无赦又去找人说话了。
接连两日以后,她把方济怀叫到跟前。
“叫下面的人,去统计有一技之长的人。待水患过后,这些人都会用到重建上。”
方济怀愣了下神,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去登记。
第四日的时候,一份名册送到她这里。
“公主,这是有一技之长的名册,另一份名册,是水患中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有的十几岁,知道姓名住址,有的孩子才只有几岁,还有更小的,百姓们愿意收养的很少。”
甘州虽然有慈幼院,但是在这个特殊时候,慈幼院的孩子都没人带。
慈幼院的孩子,他也一并编到名单里。
燕无赦在十几岁大的孩子上多看了两眼,这么大的孩子,更无人收养,又没有长成大人,做工也没人要。
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多。
“先从百姓中找人看着吧,给工钱,有的是妇孺愿意带。”
方济怀懂了,银子先记在甘州的账上,等公主的赈灾银子到了,再补上,
一技之长的人不少,男子中,木匠瓦匠这类最多,其次就是打铁匠、猎户、厨子、点心师傅、账房先生、教书先生、还有不少秀才跟读书人。
女子中,会的就更多更杂一些。刺绣、裁剪、烹饪、梳头、搓麻绳、纺线织布染布、做豆腐发豆芽还有其他豆制品,最让她意外的是,竟然还有杀猪跟捕鱼。
这两样不都是男人干的吗?
韩迁看着殿下盯着杀猪跟捕鱼挑眉,猜到殿下的心思。
“殿下不也是武能上战场杀敌,文能舌战群臣吗?”
“只有人才分男女,要做的事情,又没有规定只有男子才能做。”殿下自己不就是个例子。
燕无赦拿着册子轻轻点了下额头,她着相了。
“你把这两个人叫来,本宫有话要问她们。”
没想到跟着韩迁回来的不是两个人,而是十几个。
“你们谁是杀猪的?”
她的目光自然的落到其中膀大腰圆的妇人身上。
没想到走出来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子。
“公主,民女是杀猪的,这两个是民女的妹妹,给民女帮忙。”
燕无赦好奇的问道:“你是天生神力吗?”
女子愣了下摇头:“民女确实比一般的女子力气大一些,却不是天生神力。”
如果不是天生神力怎么能摁的住肥硕的大猪。
“你过来跟本宫掰一下手腕。”
女子有些拘谨的低着头,犹豫着上前一步。
亲身验证过,有些失望,女子只是力气大一些,也就跟一般男子一样,若是遇上身形壮硕的,力气也敌不过。
不是天生神力。有些失望。
那女子手腕被摁下去的时候,一脸意外的看着她,大概没有想到她这样的金枝玉叶会有那么大的力气。
“你怎么会想着杀猪的?”虽然是有些失望,但是高瘦女子这样用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值得敬佩。
高瘦女子:“民女的父亲是杀猪的,父亲去世以后,家里就没有男人了,我们姐妹三人要养活自己,也不想被人欺负,就想着杀猪又能赚钱,又能吓唬那些想占便宜的人。”
燕无赦:“你就不害怕?”
高瘦女子:“一开始是怕的。”
高瘦女子的妹妹是个胆子大的,争着说:“大姐第一次杀猪,一刀捅偏了,让大猪把绳子都给挣开了,我们姐妹三人追着大猪跑了二里地。”
噗~
高瘦女子一脸尴尬的解释道:“后来民女就总结经验,一刀就把大猪捅死,快些杀完,我们姐妹三人都省力气,时间长了,就杀习惯了。”
燕无赦点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到绝境,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
她又看向捕鱼的妇人们。
“你们很会捕鱼?”
妇人们没有见过她这样的大人物,起身后,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
“回公主的话,我们姐妹自小就生活在黄河边上,家里都是捕鱼的,后来嫁了人也继续捕鱼,前些年,我们的男人被朝廷征去修河堤,都没回来,我们姐妹就凑到一起过,一起养孩子。”
燕无赦眼神一动:“你们是赵县的?”
妇人们一愣,随即摇头:“我们是赵县隔壁安县的。”
“我们家跟赵县很近,就隔了一条河。”
燕无赦看着她们衣服上的补丁,眼神又是一动。
“朝廷没有给你们发抚恤银子吗?”
妇人们摇头:“没听说修河堤还给抚恤银子。”
给朝廷修建河堤,又不是给自家修大门,出了事,朝廷自然是要给抚恤银子的。
“你们都很厉害。”
她转头吩咐了韩迁几句,没一会儿赵县县令林松年就来了。
“她们的夫君修河堤没的,朝廷没有给抚恤银子,这事你知道吗?”
林松年:“下官知道,但凡赵县的青壮们修河堤,下官要么让人盯着,要么自己去盯着,不让他们犯险。”
燕无赦:“因为你知道,就算是人没了,朝廷也不会给银子吗?”
林松年沉默着默认了。
“本宫再交给你一件事,你把这些年修建河堤没了的人统计出来,看看他们的家人是否还健在,等灾情过后,该发抚恤的全都给补上。”
林松年赶忙跪地:“下官替那些人的家人,谢过公主。”
女人们一听是要替她们讨抚恤,赶忙跪地谢恩。
林松年领着妇人们走了,高瘦女子也带着妹妹们离开了。
他们没有停,而是继续往前走。
眨眼就到了第五日。
这天早晨天灰蒙蒙的,有经验的老人不停的说一会儿要下雨。
有准备的百姓,纷纷把雨布撑开。
几乎是百姓们刚把雨布压好撑好,天空突然一闪,紧接着电闪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