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轧钢厂五一汇演落下帷幕。礼堂里人头攒动,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未散,许多人还在激动地讨论着话剧里那令人解气的赖张氏结局。
苏长顺收敛起脸上看戏的玩味笑意,迅速切换成女婿兼下属的恭谨模样,陪侍在李正华夫妇和李晓梅身边。李晓亮早被话剧的高潮兴奋得手舞足蹈,拉着姐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一行人随着散场的人流往外走。他们穿过热闹的人群,没有去挤公共通道,而是走向大礼堂侧后方一条相对清净的小路。直接通往厂办大楼后面的小食堂区。
小食堂的一个雅间里,已经有人先到了。
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的老同志,正独自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他眼神平静温和,透着一股阅尽千帆的淡然,正是轧钢厂的党委书记,张书记。在厂里,人们习惯叫他老书记。
李正华一见,脸上立刻堆起热情而不显过分的笑容,快走几步迎上去:\"老书记,您怎么没看压轴戏就提前走了?那话剧…反响可太热烈了,精彩得很,尤其是那个反面角色赖张氏,简直太有代表性了,深入揭批了好逸恶劳的寄生思想。\"
老书记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声音平和带着点豁达:\"热闹嘛,给你们年轻人看的。人老了,耳朵有点闹腾,就喜欢清静点。\"他目光温和地扫过李正华身后,落在了苏长顺身上,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打量和笑意,\"这位…就是正华你那新姑爷,长顺同志吧?小伙子看着就很精神利落。\"
苏长顺心头微动,这位老书记的气场和预想中不太一样。杨厂长锋芒毕露,在厂里管理生产风风火火,声名赫赫。而眼前这位真正手握人事,思想,组织大权的党委书记,却像一汪深不见底,古井无波的幽潭。
他立刻上前半步,微微躬身,态度谦逊恭敬:\"张书记好!我是苏长顺,刚进宣传科不久的新兵。我爸总跟我提起您,说您是咱们厂的定海神针。\"
这老爷子…眼神平静得像水,但总感觉能把人从里到外看透喽,这定海神针的形容倒也没错,只不过这针是藏在棉花里的针,轻易不露锋芒!
老书记呵呵笑了两声,摆摆手:\"什么定海神针,就是为革命事业再发挥几年余热罢了。正华跟我提过你好几次了,说宣传科特招你进来,本事不小。我也看了那些板报的宣传画,就知道赵世武没看错人,杨厂长也跟我夸你那画特别提气呢。\"
苏长顺脸上做出受宠若惊的表情:\"张书记您过奖了,都是赵科长和厂领导指导得好,我就跟在后面出了点笨力气,宣传工作博大精深,还得多向您和各位领导学习。\"
说话间,小间的门再次被推开。陆续又有几位重量级人物到来。
轧钢厂的二号人物,管生产的杨厂长,笑声洪亮地走进来,看到李正华和老书记在,立刻打招呼:\"老书记,李处长,恭喜恭喜,今儿双喜临门,还有长顺同志,你那话剧,厉害,太解气了,台下工人们反响那叫一个热烈,特别是那个劳改结局,处理得干净利落,痛快!\"他毫不吝啬地拍着苏长顺的肩膀,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进来的是工会孙主席,一个笑呵呵,看着一团和气但眼神精明的中年胖子。厂纪委周书记,面容严肃刻板,进来后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默默找位置坐下。
苏长顺在李正华的示意下,忙着问候,引座,倒茶。这个雅间里的分量之重,让他暗自心惊。厂党委核心(老书记),行政首脑(杨厂长),纪检监察(周书记),工会代表(孙主席),保卫武装(李处长)…这配置,几乎是轧钢厂真正的核心决策层了,连个科长级别的小兵都没有。
这顿喜酒宴,规格高得离谱。苏长顺更感受到岳父李正华用心良苦。
就在这时,门口又出现了一个身影。一个穿着普通黑色中山装,身材挺拔中年男子,他走路带风,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他一出现,连刚刚还在谈笑的杨厂长都收了几分笑意,老书记眼中也露出一丝真正的热络。
李正华更是立刻迎了上去,声音带着明显的激动和亲热:\"老姜,你这大忙人真给面子,还怕你赶不回来呢。\"
来人正是城东区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姜卫国。他是李正华战争年代生死之交的老战友,关系铁得能穿一条裤子,在老丈人家里,岳父就跟他提前通了气,这是真正的自己人。
苏长顺内心一震:终于来了,这可是真正的实权人物,城东区公安局,南锣鼓巷派出所的顶头上司。
姜卫国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与李正华紧紧握手,又向老书记,杨厂长等人点头致意。他扫了苏长顺一眼:\"正华,这位就是去了你家保卫闺女的俊后生吧?行啊!眼光不错,配得上咱们家晓梅。\"
苏长顺强压住心里的激动,赶紧上前鞠躬:\"姜局长好,我是苏长顺,常听爸提起您,说您当年打仗的时候是他的主心骨。\"
姜卫国哈哈大笑,用力拍了拍苏长顺的肩膀,力道之大,差点把他拍个趔趄:\"好小子,会说话,叫什么姜局长,叫姜叔,以后在外头遇到啥不开眼的瘪三,报你姜叔的名字,城东这片儿,你姜叔说话还算有点响动。\"
苏长顺内心有点小激动,报姜叔名字?真霸气,嘿嘿,姜局长这根金大腿抱结实了。至于其他人,他心里冷笑,啥也不是。
众人寒暄落座,服务人员开始上菜。小食堂大厨亲自掌勺,菜品精致但不铺张,以时令新鲜为主,份量足实,荤素搭配得体,透着一种体面的家常感。酒是上了年份的杏花村汾酒,并非茅台,更显内敛。
席间气氛融洽又不失分寸。杨厂长兴致高昂地讲着话剧的反响,孙主席附和着说工人们多么解气,老书记话不多,只微微点头,偶尔插一句工人兄弟觉悟高这样四平八稳的话;周书记基本沉默,只是默默吃着菜。
话题渐渐由公事转向家常。李正华适时地向各位领导表达了感谢,特别感谢姜卫国百忙之中前来。老书记温和地看向苏长顺,说道:\"长顺同志年轻有为,好好干。我们轧钢厂是个锻炼人的好舞台。思想一定要进步,根子要正。\"
杨厂长接口道:\"是啊,老书记说得对,长顺,你那股子冲劲儿,得用在正道上,你那画,你那剧本,都能看出是动了心思的,宣传部就缺你这样能抓眼球的人才,有劲儿!\"
苏长顺连忙举杯:\"谢谢杨厂长鼓励,谢谢老书记指点,我一定努力工作,积极向组织靠拢,不辜负领导期望!\"
李正华顺势接道:\"说到向组织靠拢,老书记,刚才在家,我已经让长顺五一过后,就认真准备入党申请书了。他的根正苗红,思想觉悟也在不断提高。我想给他当介绍人,您看…合适的时候,还请您帮忙把把关?\"
老书记端起茶杯,慢悠悠啜了一口,目光深邃地看了苏长顺一眼,缓缓道:\"年轻人追求进步,是好事。组织的大门对有志于服务人民的同志永远敞开着。认真准备申请,把思想根源写透,把工作表现写实。具体的事情,按程序走就好。组织上,会全面考察的。\"
这番话滴水不漏,看似赞同,实则留有余地。李正华是保卫处长,他做介绍人没问题,但最终批准权在党委,在老书记这里。一句全面考察,包含了太多未尽之意。
老书记这是在敲打啊,按程序走,全面考察…言下之意,岳父发力铺路没问题,但最终我苏长顺能不能过,还得看我自己的表现和他老人家的判断,老爷子稳坐钓鱼台,这才是真正拿捏全局的人。
姜卫国在一旁听着,哈哈一笑,打破了些微的凝重:\"正华老弟,你放心!你家女婿错不了,我看是个好苗子,组织生活严一点好,都是这么过来的,来,喝酒喝酒,今天是大喜日子,说那么多干嘛,晓梅,给你姜叔满上。\"他巧妙地岔开话题,又给苏长顺解了围。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雅间里气氛依旧热烈,杨厂长和姜卫国正勾肩搭背地回忆着某个战地笑话,笑声震得窗户嗡嗡响。老书记端着茶杯,脸上挂着万年不变的温和笑意,偶尔点头附和。孙主席和李正华低声交谈着什么。周书记依旧沉默,只是筷子动得更勤了些。
苏长顺脸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眼疾手快地给杨厂长和姜卫国续上酒,又给老书记添了热茶。他动作麻利,态度谦逊,俨然一个训练有素,无可挑剔的服务员。
操!这孙子装的…真他娘的累,脸都快笑僵了,手腕子倒酒都倒酸了。
他感激岳父李正华为他铺路,这份用心他记在心里。但眼前这场面…实在让他提不起半点兴致,甚至感到一种深沉的疲惫和厌倦。
人脉?除了姜卫国这个岳父的铁杆战友,拍着他肩膀说\"报姜叔名字时\"带着点江湖气的真诚,其他人…老书记深不可测,杨厂长欣赏的或许只是他能搞事的工具价值,孙主席笑面虎,周书记更是冷得像块石头…这些人脉,听着唬人,实则虚妄。
他苏长顺是谁?一个刚进厂的小小宣传干事,24级!在这些真正手握实权,动辄决定厂里几千人命运的大佬面前,他算哪根葱?够得着谁?
场合?这种场合,他就是个背景板,是个需要时刻绷紧神经,察言观色,递茶倒酒,说漂亮话的吉祥物。最操蛋的是他还不能失礼,不能出错,不能把岳父的面子丢了。
累!心累!比在供销社扛一天麻袋还要累!
装孙子?没错,他现在就是在装孙子,装出一副受宠若惊,感恩戴德,虚心求教的孙子样,可他只想掀桌子走人,只想回家往自己那张破床上一躺,搂着媳妇儿,听她讲广播室的趣闻,或者跟傻柱插科打诨吹吹牛,那才叫舒坦。
这酒喝得…没意思,主要是…他够不着,级别差太远,人家大佬们谈笑风生,偶尔施舍般地点评他两句,他除了点头哈腰说是是是,谢谢领导,还能干啥?这种场合,他连当个合格听众的资格都勉强。
他脸上的笑容依旧标准,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窗外。这场为他精心准备的,象征着踏入权力场的喜宴,变成了一场漫长而煎熬的…酷刑。他只想快点结束。
岳父的情,心领了。但这场合…以后能免则免吧,装孙子这活儿…太他妈累,还是回家躺平…搂媳妇儿…逗柱子…有意思,他的心思早已飞回了南锣鼓巷95号大院,主要是他好想看贾家现在的热闹,贾张氏醒了没?听着邻居的议论她是装孙子还是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