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铭知道于教授会找自己,在吩咐王兴国后,就到了总装车间。
“你们的进度怎么这么快?”
见到已经改造了很大部分,连制导系统的一些零部件也到了车间,进度实在是超乎廖强的想象。
“你没有向两位领导介绍情况?”
刘威铭问叶永安。
叶永安摇头,“从进来,就在向两位介绍项目具体情况跟进度呢。”
两人对隔壁区域的空空导弹并不感兴趣。
甚至连防空导弹系统都没有之前的热情了。
按照陆军司令部的说法: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有了射程300公里的导弹,直接偷偷摸到敌人的前进机场外300公里,几发导弹就把机场给炸了,敌人的战机飞不起来,多好?
要是用防空导弹,防御区域小,那得装备多少?
陆军穷啊!
得学会算账。
刘威铭带着两人走到总装车间靠墙一侧的零部件跟工具架后面,一排整齐摆放的行军床出现在两人眼前。
“都是住在车间?”
廖强一副难怪如此的表情,而曹峰则是惊讶不已。
“不只是住,吃也在里面。每天食堂的人会打好饭菜送到门外,由车间里安排人出去送进来……等大家吃完后,由秦浩然的人把饭盒送到食堂清洗。”
叶永安解释着,“大家主动要求的,赶都赶不走!”
“为什么饭盒由军代表的人送出去?”
曹峰不解地问道。
619的处处都透着奇怪,跟其他的军工单位有着太大不同。
叶永安看向刘威铭。
“保密!为了避免有人通过这些方式把内部的技术资料或数据传递出去。”
刘威铭平静地解释着。
这一切不只是为了对619的成果保密,更是为了从一开始就引起部队对保密问题的重视,避免沃维汉跟郭万均两个狗东西泄密东风-31,让无数人十多年的努力化为一堆废铁!
即使刘威铭想办法干掉这两人,也不敢保证还有其他间谍泄露其他的杀手锏。
“不错!这保密工作做得好。到时候让秦浩然多了解一下,在其他单位也进行推广。”
廖强说道。
刘威铭的超乎寻常的保密制度,初见成效。
“遥测弹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试射?”
廖强问出了最关心的话题。
“至少还需要一个半月。”
“我们通过银河一号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是不是可以不用试射遥测弹?这一枚导弹好几十万……”
叶永安一脸肉痛地询问。
虽然由部队高层出面,之间卖导弹跟技术的经费已经到了619的账户上,可刘威铭要求各种设备都买最好的,光是化学实验室新增加的设备就花了3000多万!
超算中心不仅又订购了一台银河一号,还预定了一台正在研制的银河二号。
还有其他的设备……
钱刚到手没多久,整个619新增加的设备都已经将近1亿!
刘威铭挣钱厉害,花钱更厉害。
关键还没有人能反对刘威铭这种大手大脚的花钱——越是昂贵的先进研究设备,对研究进展作用越大。
“不行!”
刘威铭跟廖强异口同声地说道。
“叶书记,遥测弹是用于验证技术稳定性跟安全性的唯一手段。光靠计算机模拟是无法保障安全的!”
刘威铭严肃地看着叶永安。
单位现在又不差那点钱。
再说了,很快波斯人就会挥舞着美刀前来买单。
“有些成本是不能省的。在实弹发射前如果不用遥测弹检验,实弹发射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事故,会对整个项目都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虽然是陆军后勤装备的副负责人,廖强对各种新武器的实验流程了解得非常清楚。
遥测弹,是必不可少的。
“你们确定好时间,我回去请求参谋部设定好试射路线,做好检测准备……”
廖强又问了一些情况后,也就没准备多在这边停留。
刘威铭没有介绍云爆弹的情况,他也没问。
“领导,您是不是忘记了事情?战斗部他没有介绍啊!”
回去的路上,曹峰提醒廖强。
“还介绍什么?人家都已经开始生产了。遥测弹试射没有问题,很快就是实弹打靶。两发遥测弹,3发实弹,一枚常规弹头,两枚云爆弹,还要了解什么?”
廖强瞪了曹峰一眼。
这小子,怎么这段时间越来越不灵光了?
他哪里知道,曹峰当初被刘威铭给吓到了,现在一心就只想要威力更大的弹头装在导弹上!
甚至,廖强觉得300公里的距离也不够的。
二炮装备的那是洲际导弹。
射程都是3000公里起步。
陆军应该掌握1000公里,不,最好是1200公里范围内打击能力!
有些先进的战机,作战半径都是1000公里以上。
没有炸敌人机场的能力,陆军真心没有安全感。
廖强回去向司令部汇报情况后,司令部给予了高度支持,很快就让参谋部跟二炮以及空军相关单位联系,不仅要规划好路线,还需要调动地面雷达站对导弹飞行路径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用得着这么大阵仗?卫星发射咱们都能监测整个过程,不过区区300公里的射程,哪里用得着如此麻烦?”
对于陆军的重视,王立新觉得他们大题小做了。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雷达观测站。
外太空都能监测呢。
“领导,刘威铭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收集数据,为防空导弹提供设计研究所需的数据跟资料。”
陈为民小声说道。
“难道他们的防空导弹系统也要设计导弹拦截功能?”
王立新愣了一下,惊讶地问道。
实际上,对于619想要设计能拦截导弹的防空导弹,他并不意外。
他可没忘记619之前是搞反弹道导弹系统的640-1工程的单位之一,主要任务就是反击系列防空导弹的研制。
现在重启防空导弹,整合原来的技术,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
“对。不过这次619的防空导弹系统是搞的中近程防空系统,为了确保项目能顺利研制成功,刘威铭要求放弃反导弹能力……”
陈为民解释。
这是昨天叶永安跑来找他汇报的情况。
本来619就能拿到所有的测试数据用于改进m7导弹,不过刘威铭希望能拿到更详细的参数,同时也是为了整合防空部队各种雷达性能。
“哦?”
“刘威铭说,弹道导弹在末端,速度几乎达到了最高,基本上没有可能防御……要是想靠着近程防空导弹系统防御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还不如直接挨炸,至少不会浪费防空导弹。”
陈为民虽然不想说这话。
可不得不说。
哪知道,王立新听完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是叹了口气。
“弹道导弹哪里有这么容易拦截的!”
“619搞防空导弹系统,是充分总结了反击系列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现有技术水平跟配套能力而重新搞的。射程在30公里范围内,射高米,最高速度3.6马赫……”
“技术指标确定了?”
王立新意外不已。
“嗯。他们准备分步走,如果这个型号成功,就以此为基础,新的射程提升到50公里,射高提升到原本反击一号的水平,在20~40公里范围内,最高速度也准备提升到4.2马赫……”
“有点意思。这是准备复合640工程啊。”
王立新听了后,来了兴趣,“他们遥测弹什么时候试射?我去看看。”
他敢肯定,刘威铭既然告诉王立新防空导弹的技术指标,那么肯定是要用m7战术导弹来进行先期的测试。
m7战术导弹的速度,能达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