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系统神威,破局北疆
李靖在朔州停留的三个月里,李阳借着朝廷的支持,将河东县的经验快速推广到周边州县。水力磨坊、曲辕犁和新稻种成了“三大法宝”,所到之处,农田增产、百姓增收,连向来保守的河西县令都主动来请教种植棉花的技巧。
然而,北疆的难题远不止农事。入秋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袭击了朔州以北的云州,压塌了多处房屋,还阻断了通往京城的粮道。云州刺史派人求援,说城中粮草仅够支撑十日,再不想办法,百姓就要冻饿而死。
“雪太大,车马根本过不去。”李靖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云州四周都是山路,积雪没到膝盖,强行送粮就是送死。”
李阳也急得团团转。云州是北疆的门户,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他下意识地呼唤系统:“系统,有没有办法解决暴雪封路的问题?”
【检测到重大民生危机,启动“系统神威”模式。发布紧急任务:三日内打通云州粮道,输送足够千人半月食用的粮草。任务奖励:“雪地行军套装”(含防滑靴、破冰斧、保温帐篷)、“气候预警仪”(可预测未来七日天气)。】
随着系统提示音落下,李阳眼前突然闪过一道微光,随即浮现出一套详细的“破冰通路方案”——利用盐巴融雪(盐能降低冰的熔点)、用圆木制作雪橇运输、在险要处搭建临时暖棚供人休整。
“有办法了!”李阳猛地站起来,指着地图,“我们用盐巴融雪开路,再做几十架雪橇运粮,一定能在三日内赶到云州!”
李靖眼睛一亮:“盐巴融雪?这法子从未听过,可行吗?”
“可行!”李阳肯定道,“盐能让冰雪融化得更快,我们再配上破冰斧,一定能打通道路。”
说干就干。李阳让人从朔州盐仓调来大批粗盐,又组织工匠用圆木和兽皮制作雪橇,周校尉则挑选了百名精壮护卫,准备组成运粮队。苏清月则带着药农,赶制御寒的姜汤和冻疮药。
次日清晨,运粮队出发了。百名护卫推着二十架雪橇,每架雪橇装着千斤粮食,李阳和李靖亲自带队。出发前,系统奖励的“雪地行军套装”已分发下去——防滑靴底钉着铁齿,踩在冰上稳如平地;破冰斧锋利沉重,一斧下去就能劈开半尺厚的冰层;保温帐篷虽小,却能挡住风雪。
刚出朔州城,雪就下得更大了,能见度不足丈许。李阳打开“气候预警仪”,只见上面显示“未来两日暴雪持续,第三日转晴”,心中稍定。
“撒盐!”李阳大喊一声。护卫们立刻将粗盐撒在路面上,果然,积雪接触到盐后,很快就融化成水,虽然很快又会结冰,但至少能让雪橇通行。遇到结冰的陡坡,护卫们就用破冰斧劈开冰层,再垫上干草防滑。
入夜后,风雪更猛。李阳让人搭建保温帐篷,点燃炭火,让大家轮流休息,喝姜汤取暖。李靖看着帐篷外呼啸的风雪,又看了看帐篷内井然有序的护卫,对李阳赞道:“你这套装真是雪中送炭,换了寻常队伍,怕是早已冻僵在半路上了。”
李阳笑了笑,这都是系统的功劳。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前面的“鹰嘴崖”是必经之路,那里地势陡峭,积雪更深,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
第三日清晨,风雪果然如预警仪所说,渐渐停了。运粮队抵达鹰嘴崖,只见崖边的小路被积雪覆盖,根本看不清路况。
“我先探路。”李阳穿上防滑靴,腰间系上绳索,一步步朝着崖边挪去。他激活系统的“地形掌控”技能,集中精神感知脚下的土地——哪里是实土,哪里是空洞,哪里有冰层,都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左边三步有冰层,绕开!”
“前面五尺是实路,可以走!”
李阳一边探路,一边指挥护卫们在雪地上插下标杆,标出安全路线。护卫们推着雪橇,小心翼翼地跟着标杆前进,终于在日落前通过了鹰嘴崖。
第四日午时,运粮队终于抵达云州城。守城的士兵看到雪橇上的粮食,激动得跪倒在地,哭喊着:“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云州刺史握着李阳的手,老泪纵横:“李县尉,你是云州百姓的再生父母啊!”
李阳将粮食交给刺史,又留下一半的保温帐篷和冻疮药,才带着队伍返程。回程的路上,阳光明媚,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撒了一地碎银。
【紧急任务完成,系统神威模式结束。奖励已发放。检测到宿主在北疆声望提升,解锁“区域传送符”(可在已治理区域内快速传送一次)。】
李阳看着手中的传送符,心中感慨万千。系统的“神威”虽能解燃眉之急,但真正支撑他们走完这段路的,还是护卫们的坚韧、百姓的期盼,以及身边伙伴的信任。
回到朔州,李靖立刻上书朝廷,详述李阳雪中送粮的功绩。不久后,朝廷诏书下达:李阳升任朔州司马,总领北疆五州农事、商路与防务;苏清月任朔州长史,辅佐政务;周校尉升为朔州都尉,掌管兵马。
站在朔州城头,望着绵延的北疆大地,李阳握紧了手中的“气候预警仪”。系统的帮助固然重要,但他知道,北疆的长治久安,终究要靠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他们才是最坚实的依靠。
【最终任务“建设北疆粮仓”进度10%。前路漫漫,继续前行。】
系统的提示音仿佛在耳边回响,李阳微微一笑,转身朝着城内走去。新的挑战还在等着他,但他心中已有了方向。